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亲子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构建比较完善的阅读体系,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阅读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应做到:亲子阅读要加大父亲角色的投入力度;家长要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亲子阅读过程中注重方法方法。  相似文献   

2.
魏荣  魏婷 《学理论》2012,(26):38-39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中的核心问题,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迁,目前我国部分家庭亲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亲子冲突加剧的现象日趋凸显。探究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发展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安淑娜 《学理论》2014,(8):183-184
初中阶段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重要时期,亲子关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亲子关系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影响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亲子间的冲突和亲子亲合两个维度,分析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并分析初中生亲子关系对初中生道德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改进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7)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的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对H省网络环境下亲子关系的抽样调查,文章从青少年及家长网络使用的时间、内容、隐性疏离的感知度、网络亲子沟通的利用率四个维度,探讨网络媒介使用与亲子隐性疏离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亲子隐性疏离较为普遍存在于家庭之中,但双方对其的感知程度较低;网络媒介的使用有年轻化和广泛化的特征,功能以娱乐为主;网络亲子沟通形式多样且便捷,但是其有效沟通利用率较低,网络媒介使用与亲子隐性疏离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2)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人格形成、社会人际关系等发展具有很大的益处。而亲子互动作为父母与儿童之间沟通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亲子关系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现如今,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80后家庭亲子互动的状况及问题也亟待了解和解决。本文采用问卷法向250位80后家长发放问卷以调查80后父母亲子互动的现状,并辅以观察法针对两个80后家庭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以研究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网络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悄然地发生着疏远的变化。本文选取调查过程中最具典型性的小王一家的案例,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通过打破旧的系统平衡及家庭的重新建构等介入方法,帮助小王一家完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规则,缓和亲子关系,使网络环境下亲子隐性疏离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2)
以Y福利院进行的老年人小组为实证研究,从小组实施背景、理论架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小组的效果检验及相关专业反思。实践证明,小组工作对丰富老年人生活、促进老年人朋辈群体沟通、帮助老年顺利实现自我整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跟随父母而来的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以南宁市江南区L社区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实践,并分析小组工作方法在流动儿童城市融入服务过程中的成效以及不足。本次实践的结果总体达到目标,对流动儿童活动之后的家长回访发现,这些儿童的城市融入成效明显,但在实践之后的反思中也发现其中有待提升和改进之处,本次的实践反思经验以期能对广大社会工作者有效推动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学理论》2009,(5):172-173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亲子之间的影响绝不是单向的,双向影响的趋向越发突出,这是历史的必然。在这种具有新特点的亲子关系下.如果把握得好处理得当将会使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的基线数据,研究家庭贫困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家庭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家庭贫困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家庭贫困的中学生具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家庭贫困降低了亲子沟通频率、破坏了父母间关系、削弱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信心,进而增加了中学生的负面情绪。研究结论有助于发现青少年潜在的心理问题及风险,辨别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作用的机制,以便尽早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何新 《学理论》2009,(14):182-183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一种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目前职业学院的学生和重点大学的学生的家庭亲子沟通状况有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内容、沟通频率、出现零沟通状况的原因等方面。家长应更新观念,争取沟通机会、加强感情沟通等,从而改善沟通状况。  相似文献   

12.
六月十四、十五月,上海青少年研究所召开了本市工业系统部分青年研究会会员及青年研究小组代表座谈会,就当代青年工人的现状和特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志们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研究课題,就当代青年工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议论到了对当代青工的素质到底应如何估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传礼 《学理论》2012,(30):197-198
合群既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素质,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还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实现健康有效的合群,需要以相应的能力为基础。合群能力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掌握、提高合群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适应能力、沟通能力、选择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数据,从亲子互动类型角度,使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样本框探讨了基础教育阶段7年级和9年级学生教育期望影响因素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传统型亲子互动仅在全国样本中影响显著,在上海样本框和流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地区样本框中不显著,消费型亲子互动在所有样本框中均不存在显著影响;以家庭藏书量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在不同样本框之间不存在异质性;以教师本科比为代表的学校资源变量对学生教育期望影响显著,特别是在教育资源分布差异度高的地区,影响最为显著。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家庭亲子关系政策的完善需要考虑地区的异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年研究》2021,438(3):82-93
学业冲突是中国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最常发生的一类亲子冲突。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青少年在成绩冲突、日常学习冲突以及间接学业冲突中的不同判断及其对解决策略和解决结果的影响,描述青少年视角中学业亲子冲突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成绩冲突事件的道德判断促使青少年采用顺从性的解决策略,解决结果为顺从父母主张;在日常学习冲突中,青少年的判断同时包含个人判断和道德或习俗判断,道德或习俗判断驱动青少年使用顺从性的冲突解决策略,形成顺从父母主张的解决结果;青少年对间接学业冲突的个人判断则使青少年采用多种冲突解决策略并最终实现自我主张。  相似文献   

16.
流动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体,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开展流动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意义重大。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基线调查数据,以初中一年级(7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流动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的社会联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流动青少年在依恋和信念两个层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本地青少年,而二者在承诺和参与两个层面则无明显差异。基于此,从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提出预防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孙捷 《学理论》2012,(12):181-182
以包头为例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选取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昆区、青山区、东河区等具有代表性的流动儿童学校及家庭进行调查。结论: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层次偏低,家庭教育投入比例较低,流动儿童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以及亲子关系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干预方法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克服已有研究中的"行动困境",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基于2013-2014年天津市J社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社会学干预实践,对流动儿童群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的干预程序、干预主题、干预形式、干预内容进行总结,并形成了社会学干预方法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中运用的四个策略,即开放性、事件性、阶段性和多元性策略。这四条策略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干预过程,并具有在基层社会治理等实践层面应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学理论》2013,(9):179-180
小组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三大方法之一,它以小群体为对象展开介入,十分契合大学生乐群性的特点。旨在通过小组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及社会网络的资源,通过开展小组活动以解决大学生最常遇到的几类人际关系问题,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度过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  相似文献   

20.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方法,具有很强技术性。《小组工作》课程是以学生体验式学习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践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所倡导的"行动中学习"的理念,把树立专业意识和培养专业素质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核心,并对该门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思考,提出解决办法:遵循一定原则;注意专业意识和素质培养;课程讲授形式要多样化;师生在小组实践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