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文坛出现了许多的优秀作家,其中就包括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和着力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生活的女作家威拉·凯瑟.这两位作家对当时的女性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分别体现在他们的<菊花>和<啊,拓荒者!>这两部作品中.所以拟通过对这两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讨这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和定位,并揭示20世纪中期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矛盾、渴望、追求和身体力行的实践,进而展现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系列和我国作家贾平凹的"商州小说"系列,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不仅如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大变动带来的家乡传统生产方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的变迁与衰亡,而且展现了作家面对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而做出的不同情感选择.  相似文献   

3.
将相同题材的《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与《无声戏.儿孙弃骸骨僮仆奔丧》进行对比,具体分析拟话本小说从冯梦龙时代到李渔时期所经历的以情动人到理胜于情的变化。从作家个性差异、时代环境之变换、思想氛围之不同来深层解析此种现象的代表性,并从这两位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变化趋势来探讨拟话本小说衰落之无可挽回。  相似文献   

4.
蒲宁是一位极具艺术个性与成就的作家,他的小说更注重追求艺术的空灵和对生活的诗意处理。他的小说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性,语言的诗化、刻意营造的诗意氛围等特色赋予小说一种别样的精彩,浦宁的小说反映了1 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因此,研究浦宁及其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2)
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女性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海外华人女性作家的共性特点,与生活实际格外贴切,所构造出来的女性形象也性格鲜明。因此,这样一种生活处境成为研究严歌苓小说的重要切入点。以严歌苓小说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更深层次地分析出女性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丽萍  王雪 《学理论》2010,(10):168-168
《采浆果的人》以北方山村——金井为背景,反讽了人性的精明与欲望的无止境,同时也启示当代人重要的不是对财富的索取,而是对欲望的控制、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在景物描写、叙述节奏、女性意识等方面,这篇小说呈现出与萧红小说的相似之处,而两位作家在审美取向与提炼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则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罗杰·马丁·杜加尔与安德烈.纪德是分获1937和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位法国作家。以他们的文学交往为主线,探讨两位作家在个性特点、文学审美、创作手法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他们在文学道路上的相互扶持与影响,有助于更深地了解两位作家。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擘,分别代表着20世纪西方爱尔兰文学和东方中国文学的巅峰.两位作家平生虽未谋面,但无论是创作意图,创作手法,还是创作风格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通过对乔伊斯的<姐妹们>和鲁迅的<孔乙己>两部作品的诸多相似性进行比较.籍以为比较研究两位作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在英美文坛才华出众且享誉盛誉的一位女作家。英国作家的身份赋予了她英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如字斟句酌,语言细腻准确、故事节奏紧凑等。同时作为20世纪初的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在题材、语言形式、尤其是叙事方式上都大胆创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贯以其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为评论界所称道。《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作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其文风已经基本形成之后创作的作品。尤其是从叙事风格来看,已经可以称得上曼斯菲尔德叙事策略的代表之作。本文选择《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作为分析文本,通过从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来揭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精湛的叙事策略,以此呈现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0.
作家魏锡林同志于1997年8月开始,在《天津农民报》上连载长篇小说《三不管演义》。已连载了前三部,共160回。这部小说通过一位电影院经理的创业经历,反映了民族工商业者百折不挠、艰苦创业、谋求发展的精神。小说对30年代旧天津南市“三不管”的各种人物和风土人情,给予全景式的展现。老作家周骥良特意撰文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边城"世界是一个世外桃源,哈代笔下的埃格墩荒原远离尘嚣。两位作家刻画出了相似的自然环境,然而在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上,两位作家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翠翠和"边城"是完全融合的,而游苔莎与埃格墩荒原的关系是既融合又对抗的。两位作家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不同关系寄托了各自的理想。沈从文追求"人性美",哈代深深怀念着已逝的宗法文明。然而,两位作家的理想却流归于中西方不同的"桃源"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穿透世相的灵魂书写——“深圳八大家”小说丛书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小说,总是挂满了锁。"①此言用以形容新近出版的"深圳八大家"小说丛书,也许是切中肯綮的。这八位深圳作家,可以说在国内小说写作领域风生水起,风格独具,各美其美:邓一光的雄才悲悯、杨争光的诡谲荒诞、南翔的斯文睿智、曹征路的冷峻沉郁、吴君的幽婉细腻、盛可以的尖锐暴烈、  相似文献   

13.
开罗专电 10月13日,77岁的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夫兹(曾译为纳吉布·马哈福兹)获得了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自瑞典皇家学院颁发诺贝尔奖87年以来,第一位阿拉伯作家获此殊荣。 马夫兹在50年的创作生活中写过50部小说和100多篇故事和剧本。打开他的小说,读上几行字,就会嗅到老开罗的生活气息,仿佛听到了吱吱咯咯的开  相似文献   

14.
梦前呓     
前几天在一个小说讨论会上,听一位青年作家说,南方有位青年作家有个“观点”,他很受“启发”。我想,或者还不好说是“观点”,是一个“感想”吧。也或者不算是“启发”,是“共鸣”的情况吧。先不咬文嚼字,我这里记下的,也只是“印象”,是大概意思。说:一个作家面对一堆素材,要刽子手那样,手里拿着尖刀,找着要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剧作家老舍不仅擅长小说、话剧写作,亦工联语,其嵌名联甚为工巧。抗战期间,老舍在重庆所作两联巧嵌作家名,为得意之作。其一曰: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上联写景。意谓普通的园林布有峭削之竹。瘦竹风姿,给人以劲拔之感。素园,即近代翻译家韦漱园,为鲁迅主编的《未名丛刊》主要作家之一,译著有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著名小说  相似文献   

16.
崔营 《学理论》2012,(21):163-164
日本"第三代新人"作家远藤周作籍由其宗教作家的独特视角,不断反思与探索基督教义的真谛,表达自己对信仰的诠释与实践。在其代表作小说《沉默》中,远藤深刻探究西方宗教在日本风土下的受容,着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和救赎,独创性地提出了"母性宗教"的天主教观。而且,作品运用巧妙的手法探讨了"神的沉默"、"背教者的沉默"等议题,表达了作者通达宗教信仰的内心真实。  相似文献   

17.
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位编辑朋友最近撰文说,经反复斟酌,已倾向于把该社将出版的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小说“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译本定名为《追忆逝水年华》,这消息不免使我怅然。 普鲁斯特的这部小说,艺术上别开生面,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中的一部奇书。您想了解意识流  相似文献   

18.
陈学昭于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位留法文学女博士。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名长篇小说代表作《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是在解放区出版的第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陈学昭,作为共产党员,忠于信仰;作为作家,始终紧握笔杆。毛主席曾说:“既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陈学昭无疑作为文学博士在文学和事业上是成功的,但她的情感故事却让人感觉凄入肝脾的痛与遗憾。  相似文献   

19.
李忠贤 《侨园》2013,(12):64-65
<正>在锦州师院中文系就读期间,我所敬重的现当代文学史教师有两位:一位是教我们当代文学史的王科讲师,如今早已升任教授,成了著名的学者了。另一位就是本文要讲的现代文学史家、东北作家群研究的著名专家徐塞先生。初识徐塞先生,是在大三下学期,那时我选修了徐塞先生的课——《东北作家群研究》。从徐塞先生那里,我了解到许多关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等30年代崛  相似文献   

20.
张永久 《各界》2010,(4):84-87
在曾被打入另册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有一位叫毕倚虹(1892—1926),江苏仪征人氏,原名毕振达,笔名几庵、清波、逐客、松鹰、娑婆生等。早年,袁克文(袁世凯次子)慧眼识珠,称毕倚虹为“小说无敌手”,有挽诗哀悼云:“绝代文章传小说,弥天泪语几人知。”甚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