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市民在文化生活中的内容、方式、投入等行为选择,不仅仅是单纯消遣娱乐社会现象,它与市民潜在的人文素质有关,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力有关,与一个城市今后的综合发展有关。有意识地整体规划市民文化生活,通过各种文化部门利用各类途径有意识引导、营造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的人文氛围,提高市民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提升市民素质是加快银川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努力塑造适应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需要的市民素质,提升市民素质是每一个市民的义务,需要所有市民共同努力。提升市民素质是长期的过程,今年的重点是引起大家广泛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建立起推进机制,为市民素质迅速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广义上讲,市民素质是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水准、法制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涵。改革开放的深入,不仅使城市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文明程度的提高,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需要高素质的市民。提高市民素质,既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又是城市两…  相似文献   

4.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8):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洪辉 《世纪桥》2009,(17):52-53
市民社会是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有过深入的研究。从西方思想家对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和法律发展理论的历史延传关系来看,对国家最为推崇的是黑格尔,他同时第一个在近现代意义上予以市民社会概念以丰富的内容,并从它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市民社会,从而奠定了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石。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和法律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市民的素质决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的市民素质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公德滑坡、市民身份认同等问题。要想建设好省会城市,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关键是提高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市民素质不高,市政设施再完备也是徒劳”……长沙市芙蓉区6位市民日前走进区政府常务会议室,就芙蓉区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侃侃而谈。据悉,普通市民在政府常务会议上就政府的重大决策提意见和建议,这在长沙市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前线》2001,(4)
北京作为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首善之区”。首都市民的文明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运行,反映着首都的精神面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总体形象。特别是当前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动社会各界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市民进行讲文明、树新风的教育,市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北京市的地位、功…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0,(11):22-23
通辽市科尔沁区开办的“市民讲坛”,坚持贴近街道社区、贴近市民群众、贴近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的理论素质、政策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群众打造了内涵丰富、方便快捷的“理论超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其基本作法是: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与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福州市民的社会公德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完善社会公德规范,采用奖惩并用的方法强化市民的规则意识,政府要主导着力解决公德建设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不断提升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乔翔 《唯实》2008,3(5):20-24
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市民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积极意义,但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克服市民社会的私利性特征,超越政治解放的局限,实现人的完全解放。在此意义上,“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根本性颠覆。在当代中国,需要构建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而绝非以“利己原则为基本原则”、“实现私人利益是根本目的”的所谓“现代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城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竭的力量源泉。提升城区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基础工程,也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更是构建和谐城区的现实需要。在城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以培育人文精神为支撑,以提升城区市民素质为着眼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渝中人文精神和市民素质现状,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期我们对区域内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相似文献   

13.
一人一世界     
某市一市民在报纸上提议: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伙伴城市,我市市民素质步步提高,其着装越来越干净,而与此同时,在这里打工的农民却素质低、不讲卫生,衣服上粘满油污,乘公交车时经常碰到市民身上,引起市民的厌恶,时间久了,双方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在公交车上隔出小块区域专门供民工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市民对民工的厌恶感,消除双方的隔阂与矛盾。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09,(10):28-29
近年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下,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这一核心内容,在全市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首都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社会文明风尚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龙年春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和总体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当前,我们要抓住认知、践行、引领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弘扬北京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凝聚首都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新华 《党建文汇》2009,(2):10-10
“三强形象”抹黑“城管”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城管与市民冲突事件,让“城管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城管人员认为主要是执法环境差,执法对象普遍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拒。而一些市民特别是小商贩则批评城管人员普遍素质低,并形象地称之为“三强”突击队,即强拆房、强拖车、强拉财物。有的市民说,“三强形象”外加追打商贩,几乎成为“城管的工作常态”。  相似文献   

17.
市民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主体力量,市民文明素质是决定城市文明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抓住了市民文明素质也就抓住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市民的行为文明是市民文明素质的基点;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核心;科学文化素质是市民文明素质的涵盖之义。在实践中塑造市民文明素质要提高市民的自我认识性和自觉性;要强化社会公德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要坚持教育的具体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证了城市及市民素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市民素质对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市民素质至少应包含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认为提高市民素质的途径主要有:树立城市共同理想与信念,培养市民主人翁意识;强化城市精神,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提高市民道德水平;改革教育体制,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9.
日前,北京市进行市民素质调研,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行为位列陋习之首。在西安市某繁华路段上,一位外地游客随地吐痰,被城管执法人员指正后,红着脸用纸巾擦净自己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时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应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对社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西方国家兴起了善治的浪潮。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市民社会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市民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市民社会对于社会管理的意义以及社会管理创新中市民社会的发展路径已经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