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1974年与东盟正式建立关系后,双边贸易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双向投资明显增加,澳大利亚对东盟的经济援助也呈增长势头。尽管双边经济关系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但也有不少有利因素推动澳与东盟的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澳大利亚与东盟国家在反恐合作方面一度进展顺利,但在巴厘岛爆炸案以及澳总理霍华德发表“先发制人”的言论后,东盟与澳大利亚的关系陷入停滞。无疑,东南亚的恐怖主义使澳大利亚与东盟国家的关系面临无法逃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纵横》2010,(11):112-112
1日,柬埔寨国会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柬埔寨商业部国务秘书金西童当天表示,这一协议是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领导人于2009年2月在泰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东盟峰会期间签署的。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国际关系2002年回顾与2003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的东南亚国际关系是围绕两条主线展开的 :一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 ,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 ,唱主角的仍然是中、美、日三大国。在与东盟的关系中 ,美国在政治与安全方面占了优势 ,中国则在经济上棋高一着 ,日本与东盟的关系比较微妙 ,它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紧紧跟随美国 ,在经济上则不愿意看到中国掌握主动权 ,试图重新巩固其在东南亚的经济领导权。在2002年 ,印度、澳大利亚与东盟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值得注意。一、东盟与美国关系在2002年 ,东盟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人权问题上 ,美国不再…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1~31日)●1日,柬埔寨国会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并一致通过《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柬埔寨商业部国务秘书金西童当天表示,这一协议是东盟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领导人于2009年2月在泰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东盟峰会期间签署的。  相似文献   

6.
●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扫肓会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夫人阿妮·班邦·尤多约诺一行。●1日,东盟10国外长与澳大利亚外长唐纳在马尼拉共同签署《东盟—澳大利亚全面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相似文献   

7.
一90年代初,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分别提议亚太国家成立一个类似于欧安会的安全论坛,用于讨论后冷战时期的亚洲安全问题,日本随后也呼吁设立一个地区多边安全论坛,最终,连美国这个历来倾向于通过与亚洲单个国家建立双边安全关系来维持地区秩序的国家也决定支持在安全领域进行多边合作。在此之前,东盟对参与地区安全对话兴趣不大,早期对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建议态度冷淡,认为不能照搬欧洲的那一套办法。但它后来逐步认识到,建立一个亚太多边安全体系已是大势所趋,东盟如果不及时行动起来,该体系就有被大国控制的危险。东盟必须引导而不是抵制该…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东盟:加快区域一体化,扩大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年的东盟又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热点之一 ,不仅由于禽流感流行、海啸灾难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更为重要的是 ,东盟一体化进程加快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日本、印度、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纷纷主动加强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 ,在东亚地区掀起了一场以东盟为主体的各种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实施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东盟继续扩大内部及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东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一、加快推进东盟区域一体化自2003年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举行以来 ,东盟各国一致朝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成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标志着东盟的FTA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自此,东盟建成了包括所有周边主要国家在内的FTA/EPA网络,巩固了其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话语权不断增强,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盟FTA战略的不断推进,对于东盟自身和中国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毗邻东南亚,又是美国在亚太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军事盟友。澳大利亚对南海的态度与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东盟和美国的立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澳大利亚官方和主流媒体报道的官方对南海争端的态度和发言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澳大利亚官方对南海争端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1.
王勤 《东南亚纵横》2013,(11):12-15
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与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建立太平洋区城组织外国资本与亚洲经济增长东亚与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亚洲经济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对太平洋时代的影响九十年代的东盟与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亚移民第2期第l期第1期第l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4期东盟地区东盟:未来的方向············……’·”二‘’.”’‘”‘”’‘”’‘’.”””‘多种族多语言的东盟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和学校教育问题东盟与日本的关系迎来了新阶段—以经济关系为中心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变化(上)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察了美国因素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一东盟关系的演变与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美国因素在中国- 东盟关系中既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在现阶段,美国因素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程度将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东盟及东亚一体化进展如何、中国与东盟互信程度。  相似文献   

15.
陈明华 《东南亚》2001,(1):7-13
20世纪 90年代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双方的努力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 ,为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但应该看到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 ,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并未完全消除 ,在未来双方关系发展中仍难免会遇到一些干扰和阻力。一过去十年 ,中国与东盟在发展双方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主要表现在 :1 .对话机制不断健全90年代前 ,中国与东盟组织间并未建立正式联系 ,双方关系主要是在中国与单个成员国间开展 ,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明显滞后。中国与东盟组织间未能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东盟与北越相互敌视。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与东盟关系出现短暂缓和。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后,双方关系再次呈现对抗状态。冷战结束后,越南与东盟之间关系走向和解。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双方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长期动荡和分裂的东南亚开始走向区域联合自强和一体化方向的新道路。越南与东盟关系的演变,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和各自的利益考虑,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与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执政后推行了更为积极的东南亚政策,整体上更加重视东南亚,大力发展美国-东盟关系,强调与东盟的对话协商与合作。其原因在于东盟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对美国都十分重要,而美国这些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衰落。美国当前急需解决的内政外交问题太多,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东南亚,东盟与美国在主权、人权、发展观等根本性问题上又差异巨大,加之东盟奉行大国平衡外交,因此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也存在明显限制。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双方关系的性质变化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发展方向,认为东盟不会发展为军事联盟,东南亚形势总体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合作求安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主线.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缅甸与东盟关系:1988年以来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9月18日军人接管国家政权以来,以1994年3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缅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缅甸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缅甸与东盟各国关系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东盟各国对缅态度不一。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东盟战略的调整,东盟各国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积极发展与缅甸的关系,并最终于1997年7月23日接纳缅甸为东盟正式成员国。然而,几乎在缅甸加入东盟的同时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缅甸与东盟的政治、外交、经济关系并未按原来的轨道继续加速发展,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东盟对话关系的成果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可追述到1991年。1991年7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作为马来西亚政府邀请的客人出席在吉隆坡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中国对发展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关系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随着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于200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并发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