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禁止南洋贸易”后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立军 《东南亚》2001,(4):30-35
清初 ,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屡有变化。先是在 16 6 1年为消灭台湾郑氏势力实行“迁海”政策。郑氏覆亡后 ,清政府于 16 83年大开海禁 ,但到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 )又下令 ,禁止商民往南洋贸易。对于“禁止南洋贸易”所造成的后果 ,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它的实行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阻碍了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事实是否如此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上述史学界所产生的共识 ,其根据主要来源于雍正初年要求开放海禁的一些地方大臣(例如蓝鼎元、毛文铨等 )的奏疏、著述等。我想仅依据那些要求开放海禁的人的论述 ,便得出上述结论 ,未免有些草率行事…  相似文献   

2.
在明未清初海外贸易史上,郑氏海商集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构成郑氏海商集团海外贸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海外贸易组织与管理,进行考察和分析,是从一个侧面研究郑氏海商集团如何从事其海外贸易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清初,为了切断郑成功抗清势力与大陆内地的联系,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正式颁布迁海令,在东南沿海各省实行大规模的迁海。他们以“保全民生”为理由,认为“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濒海地方,逼近贼巢,海逆不时侵犯,以致生民不获宁宁,”命令尽迁移内地①,企图使郑成功势力“无所掠食,势将自困”②。在实行迁海的20多年里,从表面看来,海外贸易似乎濒临断绝,但实际并不然。康熙曾这样说过:“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③。由此可知,当时的海外贸易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着。一、郑氏势力控制下的海外贸易郑成功…  相似文献   

4.
安平(今称安海)港位于晋江围头湾内,包括了入港处的石井、白沙和港内东石、安平、水头等地。石井为郑成功父子的故乡,安平、东石和白沙为其活动的据点。安平港是郑氏家族兴起的摇篮。安平港的兴盛使郑氏父子有向外发展贸易的社会经济基础,而郑氏家族的兴起与发展又促进了安平港经济的发展。一史载,郑芝龙“少落魄”、“游广东”,为母舅黄程“贩货至日本,遂于颜思齐等相习”。郑芝龙何以选定从商的道路?这与明末安海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其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康熙开海后,厦门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清政府成立了厦门海关,对海外贸易进行征税,同时,委派管理人员,并制定管理海外贸易条例,加强海外贸易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那些替达官贵人从事海外贸易的人们当中,尤其是“官商”,有些人是没有人力依赖关系的商人,他们仅仅是向达官贵人借资本以经营海外贸易而已。例如十七世纪五十年代,所谓“郑氏五大商”之一的曾走老,曾经数度向郑氏领取资本,从事国内、外贸易,在1655年或(其)以前,曾走老向郑氏领出本银数“万两,前往苏、杭二州,置买经锑泊湖丝洋货,将货尽交伪国姓讫”。又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初三、四等日,曾走老就伪国姓管库伍字会手内,领出银五万两,商贩日本,随经算还讫。又十一月十一、二等日,又就伍宇舍处领出银十万两,每两每月…  相似文献   

7.
清初中日海上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入主中原后,为了解决铸造钱币所需要的铜斤,一反明朝对日本实行海禁的政策,鼓励商民到日本贩运洋铜,遂使清初的中日海上贸易迅速地发展起来,即使在实行海禁以至迁海期间,中日海上贸易仍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本文拟对迁海时期以及康熙开  相似文献   

8.
论明至清中叶滇缅贸易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明至清中叶滇缅贸易的概况和明清政府对滇缅贸易的管理情况,说明了滇缅贸易是随着中缅关系的变化而或开或禁,其管理亦随之或严或弛,从而得出和平、通商才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在1600—1774年南河阮氏政权存续期间,闽商与南河的贸易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该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1600—1639贸易爆发期、1640—1683郑氏垄断贸易期和1684—1774全面发展3个阶段。贸易的发展促进了闽商与南河社会的交流,带动了众多的闽人移居南河。相应地,福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得以在广南传播、发展与融合,为南河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闽越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郑成功与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郑氏海商集团的创始人郑芝龙,在明王朝日趋没落,中原的农民起义以及东南沿海的海寇活动风起云涌之时,先是为寇海上,继而受抚招安,通过投效明朝封建政府,镇压和兼并其他海寇集团,并利用其拥兵海上这一特殊条件,将当时通洋贩贸活动的控制权揽为已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富甲东南,威势遐迩的郑氏海商集团.迄至明亡之际,郑芝龙及其郑氏集团迎奉唐王朱聿键闽,建立南明隆武王朝.从而使郑氏一门声势,更加赫奕东南.  相似文献   

11.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后,则分别于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四省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目的是管理海上贸易与征收进出口关税,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正式设立海关的开始。当时海关的职责,不仅管理对外贸易,而且亦管理国内的沿海贸易,甚至于内河航运.故为了论述方便,本文仅着重谈其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经过19世纪3次英缅战争后缅甸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为应对英国对缅殖民统治以及防止英国势力侵入滇藏地区,清政府驻英公使曾纪泽率先提出应力争缅甸边镇八莫为清之商埠,一则使云南商道经八莫直通伊洛瓦底江和印度洋,二则勿使英近我界。但清政府高层以力保缅甸朝贡作为谈判第一要义,对八莫问题未予高度重视,再加之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绕开曾纪泽直接与英国外交部私下交涉,由此形成清政府对英外交明暗两条线格局。尽管曾纪泽有清政府驻英使馆洋员马格里的支持和协助,但由于清政府高层的迟疑、赫德另拟交涉方案、李鸿章提出无法遥制八莫等现实问题,英方从考虑将八莫让与中国到允许中国在八莫设关取税再到断然拒绝中国有关八莫的提议,终使曾纪泽解决缅甸问题的方案落空。1886年中英签订《缅甸条约》,清政府承认英国对缅殖民统治地位,此后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乾隆与清代中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8年至1789年(清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中越发生过一次战争。本文拟对这次战争的过程以及乾隆皇帝出兵之目的、战争中之谋划、战岳之处置等问题作一初步研究。 (一) 越南西山邑“土酋”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于1771年起兵反对当时越南南方统治者阮氏及北方统治者郑氏。1776年,南方阮氏政权被推翻,1786年阮惠率军占领升龙(河内),郑氏统治结束,但阮惠仍保持原为郑氏所控制的傀儡黎氏朝廷(西山起兵时即以“扶黎灭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港,限令外商仅能在广州一口贸易,把原来的多口通商转为独口通商.这在清代海外贸易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它标志着清代基本闭关时期的开始.与此转变有着直接联系的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英商洪任辉北上宁波、天津,控告粤海关贪污克扣,从而引起的"洪任辉事件".本文拟对限令广州一口通商与洪任辉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联系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国政府为了改善对华贸易的条件,曾分别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两次派遣使节到中国。这两次使节的失败以及后来发生的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被驱逐事件,使英国政府认识到,企图通过平等方式与中国进行外交来改善对华贸易条件已是不可能,唯一的办法是诉诸武力,也就是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这就使中英两国的冲突成为必然。而这种必然却是通过清政府禁止鸦片贸易这个偶然事件爆发出来。英国政府为了维持鸦片贸易,不惜调动大批军舰,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了解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一系列抵御西方列强的外交策略,其中被清政府最为看重的就是"以夷制夷",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这一外交得到最全面的实践。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一外交策略不仅没有达到"制夷"的目的,反而被俄国的远东政策所利用,沙俄利用清政府急于寻找盟友、复仇日本的心理,诱骗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等一系列条约,将中国东北划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十七八世纪俄国来华商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商队贸易一直是中俄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清政府对来华俄国商队的优惠政策有利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俄国来华商队和兼有经商任务的使团在从事贸易和外交活动的同时,广泛接触各个阶层的中国人,亲身感受和初步认识了中国文化.他们关于中国文化的记载是早期中俄文化交流的珍贵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8.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收复台湾后,即宣布开放海禁,废除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原先制定的海禁处分条例,准许500石以下的船只出海贸易,由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与印票,船头烙号,令防海官员照印票点其人数,许其出入(1)。于是,海外贸易急遽地发展起来,“商船交于四省,遍于占城、运罗、真腊、满刺加、渤泥、荷兰、吕宋、日本、苏禄、琉球诸国”,真可谓“极一时之盛矣”(2)。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出洋贸易船数的增多,附搭出洋谋生的华侨人数亦不断增多,据雍正五年(1727)浙闽总督高其悼奏报:…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俄贸易规范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俄贸易规范化问题源于中俄贸易存在不规范的实际情况。具体表现为:贸易主体层次不一;贸易法规不尽完备;贸易行为有失水准;贸易方式单一落后;贸易程序繁杂多变。当前,一方面要防止走入规范化问题的认识误区,另一方面,应从制度建设、监管监督、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使中俄贸易走向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加快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贸易顺利平稳发展,但是在贸易方式、贸易结构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所以应该在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并妥善解决“灰色清关”问题。这样才能使两国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