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运竟让我出生在广东梅县沙塘坝一个人多地少而又十分贫瘠的穷苦农家。再赶上我出生的1939年10月,日寇铁蹄已经践踏了广东潮汕,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2.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系20世纪上半叶东南亚一带名闻遐迩的华侨企业家、“橡胶大王”。他少年时期赴新加坡随父经商,从事菠萝种植、加工和橡胶、制造等业而获得成功。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除曾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以及倾资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希望“教育救国”外,还在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义无反顾地领导华侨社会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病难民大会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1954年前后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回顾了中国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由来,探讨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对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所持的保留态度,着重揭示了新中国解决与印尼"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认为放弃"双重国籍"是新中国在权衡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家利益得失后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1874~1961年),厦门集美人,旅居新加坡60年(1890~1950年),晚年回国定居,是20世纪海外华侨最为杰出的代表,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传奇般的一生、捐资兴办厦门大学等学校以及作为华侨领袖为中国抗日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仍然引起后世对他的关注。本文搜集了1994年以来关于陈嘉庚研究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力图挖掘一些新观点,把握学术界对陈氏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5.
1940年5月下旬,正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的我和几个华侨女生,被组织上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说著名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要来延安访问,我们华侨女生要参加接待工作,热情欢迎陈先生来访。陈嘉庚先生是我们侨胞所熟悉和敬仰的华侨领袖。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念书。那时新加坡是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人民群众没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在海外的日本人也到处横行霸道,欺侮中国人。英帝国主义对于华侨的反日斗争、爱国运动,不仅不予以支持,相反百般刁难限制。那时,陈嘉…  相似文献   

6.
瓦希德就任印尼总统已有3个多月,但印尼国内的一系列棘手的难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亚齐和伊里安省的独立风潮尚未平息,马鲁古省内的宗教冲突又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经济恢复仍无希望;政府与军方的对立情绪也日见高涨。印尼人民对政府解决当前危机的能力不仅深表怀疑,而且对政府感到失望。印尼新政府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甘薯与华侨     
甘薯,大致有红薯和白薯之分。不同地方的人分别把甘薯称为善薯、地瓜、苕、红苕、白苕或山芋。有一种皮色粉红、肉质为蛋黄色的瓜儿苕,甘面可口,栽种于巴山丘陵地区。 甘薯因其种植普遍,且又是土得掉渣儿的物品,大多数人误以为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其实,它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甘薯的老家在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渐次传至吕宋、文莱、交趾,它又是怎样传到我国的呢?  相似文献   

8.
战后,陈嘉庚完成其政治立场转变,其爱国主义思想随着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试图对有关史料的分析,探讨此间陈嘉庚政治立场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1903年7月,回乡三年的陈嘉庚再次奉召出洋,来到新加坡。当他一踏进顺安店门,但见店里一个顾客都没有,店员们几乎全在柜台内打瞌睡,满店上下则凌乱不堪,而掌管店务的族叔却不在店中。 他正要发问,忽听到楼梯声响。早他一年来到父亲身边的弟弟敬贤边喊着哥哥边从楼上跑下来。  相似文献   

10.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毛泽东与华侨领袖陈嘉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南洋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心系祖国,不计个人得失,自抗战爆发之后便为国家和民族奔走一生,舍弃了万贯家财,堪称广大爱国华侨中的典范。他也因此得以与毛泽东相识相知,从而在二十年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后人所称道。延安初交陈嘉庚1874年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今属厦门市)的一个侨商家庭。1890年,17岁的他就远离家乡,只身去新加坡经商。到1925年他已成为拥有1200多万资产的南洋著名工商企业家。陈嘉庚虽身在国外,却是个志在报国的“华侨大实业家”。他曾募…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新加坡的叻币币值很高,陈嘉庚用七千元就开设了一家黄梨罐头厂。因此,当他信守诺言,拿出十万巨款代还与己无关的父债时,许多亲友都感到不可理解,认为他白吃了大亏。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与印尼的华人企业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印尼的华人企业集团造成巨大的破坏 ,尽管外部因素是导因 ,但华人企业集团自身的缺陷 ,不能不说是华人企业集团受冲击的另一个内在原因。印尼华人企业集团最终要走出困境 ,不仅取决于印尼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还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造 ,提高华人企业集团的投资结构、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越南华侨黄景南与孙中山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素菡 《东南亚》2009,(2):60-64
黄景南是清末民初时期越南爱国华侨,也是越南华侨中积极参加孙中山革命第一人。本文主要论述了黄景南在组织上积极支持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在经济上倾其一生积蓄为革命筹集经费,以及辛亥革命后仍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救国活动的人生经历。可以说,黄景南的一生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凌 《东南亚纵横》2012,(11):71-7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爆发后中日之间由于国力的差距,中国抗战面临着严重困难,而当时的欧美列强又为了自身利益大多袖手旁观,使得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而东南亚华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支援祖国抗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华侨在经济方面捐款捐物、认购公债,抵制日货,为祖国抗战提供了巨大帮助。而更为人称颂的是不少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15.
潮汕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汕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奋起救亡,宣传抗日;捐资献物,支援抗战;抵制日货,投资建设祖国;回国参战,血洒疆场。他们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那是百业俱兴的年代。 “上马”一词,按照字面解释,是指“骑上马去”,仅属日常生活的事,没什么大不了得。但自解放以来,“上马”这一词汇,却是用来比喻大工程建设或大工作项目被列入国家计划,并宣告开始运作。那可是关系到地区和单位发展的大事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冷战的历史形态考察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国家关系的特征,即“华人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内涵。在此,所谓“华人因素”指的是,由于华人人口在本地区的存在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的有关华人与中国的政治联想,华人与所在国的民族矛盾。这从中国和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的关系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从1945年到现在,印尼高等教育历经了67年的曲折发展,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改革阶段、国际化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印尼举行总统大选,选出了首次由全民选举出来的总统瓦希德,稍后组成新的政府内阁。人们寄希望于瓦希德政府能够平息印尼国内持续了近2年的社会动荡与混乱,能带领印尼各族迈向新世纪。瓦希德本人就是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主席,其当选又带有相当的伊斯兰宗教背景。在印尼,教界与政界的关系已是如此的紧密,本文将阐述印尼的伊斯兰教及其政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