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就《岛夷志略》中有关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中的外销商品、进口商品以及由泉州舶商转销的海外商品作一初步的考察,以期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角度来探讨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华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唐代。在菲律宾礼智省马亚辛(Maysin),曾发现福建南安人郑国希的墓碑,立于唐高宗龙朔酉年(公元661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1087年)设立了泉州市舶司,更多的福建海商到菲律宾经商。宋人赵汝适《诸番志》记载,福建海商以泉州为根据地,从泉州港出发到麻选.三屿、蒲哩鲁、白蒲延、苏禄等地区或国家贸易。①元代,泉州继续同菲律宾麻选.三岛等地区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元人汪大湘在《岛夷志略》“三屿”条、“麻逸”条对中菲贸易均的记载:“其地去漳为近,故置舶多往”。“华人既多诣吕…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宋元两代是泉州港的兴盛时期.实际上,古代泉州的兴盛时期唐末就已开始,中经五代、北宋、南宋、元代,到明初才结束,即从公元十世纪到十四世纪,持续了大约五百年时间.这个时期,泉州港由兴起而繁荣,宋元之际臻于极盛,成为中国以至"世界上最大之港".其海外联系,西及非欧,东北至日本朝鲜,范围十分广阔,主要包括阿拉伯、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四大区域,其中东南亚是泉州的近邻,隔着南海相望,往来特别频繁,关系尤为密切.今天,我们从这段历史的回顾中仍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基本上沿袭了明中叶以来海澄月港请给商引贩贸东西二洋的传统,因而在海外贸易的结构上,仍可以东、西二洋来划分。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海内外形势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民间海外贸易结构也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拟就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市场结构,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分析,从而来探讨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结构的发展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因此元代海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汪大渊曾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并域者,如东西州焉”。①寥寥数语,海外贸易之盛况已跃然纸上。元代之前的海外贸易“大率夷人入市中国”,②而到元代,形势为之一变,中国海商异军突起,一跃成为海外贸易的主人,并且执着中国与印度之间海上航运的牛耳,③甚至远航“回回田地里”,④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印…  相似文献   

6.
泉州是唐、宋、元时期我国东南四大海港之一,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两大商港,以“刺桐港”之名称蜚声寰宇。明清以来,它始降为地方性港口。 关于泉州盛衰的原因,不少中外史学者写了论著,从地理、物产、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评述。但对唐、宋、元以来在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与泉州盛衰的关系,却没有专文作比较系统地论述。本文拟从这一个历史角度探讨泉州港的盛衰。 一、唐、宋、元时期泉州与外国的贸易 关系和阿拉伯商人骤至泉州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早在唐末五代,泉州由于环城遍植刺桐花,因此别称“刺桐城”。72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胡椒进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泉州(亦称刺桐港)因其港湾交错,水道深邃,历史上便以“三湾十二港”的优势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泉商跨国贸易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8.
宋代国内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国外阿拉伯人海上贸易的兴盛,共同提出了对中国一个巨大海港的需要,两者对海港位置要求的矛盾恰好在当时位于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身上得到平衡和统一,因而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拥有诸多优越条件的泉州港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厦门港异军突超,取代漳州月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颇具特色的大商港。本文拟就鸦片战争以前厦门港海外贸易的盛哀之变、特点及其与华侨的关系等问题作初步探讨,敬祈指正。一、厦门港海外贸易的盛衰之变(一)厦门港的兴起:明朝隆万年间,正当著名的漳州月港列艘云集之际,厦门就作为其外港,出海的商船必须在这里盘验。后来因故改在位于厦门岛西南的圭屿。不过,商船都以厦门作为放  相似文献   

10.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具有发展海外交通得无独厚的条件,很早与海外各国就有了往来。福州、泉州、漳州(月港)都曾发展成为名扬中外的贸易大港,成为各国人士向往之地,西方游历家纷至沓来,写下许多胜炙人口,迄今仍为中外学者视为珍贵文献的旅行记,并广为流传,从而使福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游历家对福建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欧洲对中国认识。中国与欧洲分别处于亚欧洲大陆的东西两端,相距遥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双方只有偶然的接触,主要通过传闻彼此才有一…  相似文献   

11.
晋江~1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造舟通异”,出洋谋生,自古已然。唐朝(618-907),古港泉州的海外贸易己相当兴盛,至南宋(112-1279)后期,海上贸易达到顶峰,其贸易量甚至与广州不相上下~2,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海港之一。兴贩海外,岁久迹熟,“住蕃”人数日众,在鸦片战争(1840)爆发前的300年中,东南亚的马尼拉、巴达维亚(Batavia)、占城、柔佛、马六甲、暹罗等地都己形成华人族群,其中不少是晋江人,马尼拉八涧(Parian)的华人社区中,晋江人己占大多数~3。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12.
中泰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经过泰国境内的邑卢没(华富里)、谌离国(佛统),航往印度的黄支国(康契普拉)1。在素可泰王国建立(1238年)之前,泰国境内有许多小国,各自为政,但都与中国有外交、经贸关系,如盘盘、罗斛、堕罗钵底等等。宋元时代,闽粤海商已频繁到泰国贸易,元代的泉州舶商“其所涉异国……若婆、罗斛,……”2因贸易原因滞留或移居泰国的东南沿海人也随之增多。明朝前期,因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正式建交,由暹罗王室垄断的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发展迅速,而明后期因月港开禁,中暹私人海上贸易十分繁荣,导致更多的…  相似文献   

13.
宋元泉州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它不仅是当时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前沿,也是中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交汇点.繁盛的海外贸易,引发了当地原来以农业为主型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为农渔工商四足鼎立.仰食他方、重利轻义、崇商贱农、注重消费等外向型经济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而萌发;儒释道回诸教并崇等包容的文化观念,也由于域外文明的入传而形成.宋元泉州海外贸易的发达、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引了当地若干异于传统的经  相似文献   

14.
前言安海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夙以福建文化古镇著称。安海港自古以来即为闽南通贸海外之古港。安海港位于泉州港外南部的围头湾内,港的东岸有东石镇,西岸有石井、水头两镇,因此,历史上的安海港实际上包括了安海港两岸的安海、东石、石井和水头等四个地方。安海及其附近地区过去和现在都是福建的主要侨乡,华侨的发生与发展与历史上的安海港的兴衰关系至大。本文拟以唐宋时期安海港的兴起与华侨的出现、明清时期安海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宋代的私人航海贸易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中国与海外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极其繁荣,家政府在各个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将海外贸易置于官方的严密控制之下。但是宋朝统治者一般不从事航海贩运活动,市舶贸易“全藉着商来往贸易”,①因此从本质上说,市舶贸易是以私人性质的航海贸易活动为前提的,本文试就来代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类型,以及海商的构成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私人航海贸易的发展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海外交通的空前发达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则为私人航海…  相似文献   

16.
十六世纪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漳州月港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六世纪是中国海外贸易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广东地方官无视朝贡贸易的原则,准许非朝贡船入口贸易,促进了私人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东来的葡萄牙殖民者在福建、浙江沿海的走私贸易,不断对海禁发起冲击,倭寇的骚扰与掠夺,迫使明朝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辙,在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到国外贸易。本文拟对这些变革,以及漳州月港的崛起作一初步的论述。一  明初厉行海禁,“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1。对于海外国家来华贸易,明朝政府则采取鼓励政策,要求他们以“朝贡”的形式来华进行贸易,史称“朝贡贸易”。这种贸易由明朝政府直…  相似文献   

17.
以往学术界把泉州作为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近年来,广东学术界认为,广东徐闻和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比泉州早10个世纪.笔者认为,史料和文物证明广西合浦(北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大的始发港.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初期,荷兰殖民者继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之后来到东方,迫切想打开中国大门,同中国建立直接的贸易联系。当时在中国,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出海贸易。而不准外国商人到福建沿海一带从事贸易。  相似文献   

19.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濒海而多山,土瘠而人稠。早在唐五代,自然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制约已使当地人民较早地寻求各种谋生之道,为商、为释、为道、为技艺者无所不有。唐宋以来,科技进步与当地农业、手工业生产结构与布局的变化,商品经济的繁荣,为泉州商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尤其是,北宋元祜二年(1087年)市舶司的设置,确立了泉州作为正式对外贸易港的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达与商人资本的活跃。商业日益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世界经济的好转将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目前世界贸易发展出现的十大趋势标志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适应世界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应采取大经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力发展海外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