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地区养殖业目前仍以放牧为主,肠道寄生虫病仍是危害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通过卢戈氏碘液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对采自林芝、山南、日喀则地区的9种放牧家畜225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测出10种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56%(1998/2256);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感染率为62.99%;而其它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十二指肠贾第虫为0.13%、隐孢子虫为0.75%、圆线虫为42.82%、鞭虫为5.01%、吸虫为0.71%、绦虫为2.79%、阿米巴原虫为44.81%、蛔虫为2.84%、结肠小袋纤毛虫为1.20%。2~5种寄生虫混合感染占比为52.79%,其中以2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占比最高,高达34.40%。上述结果表明,上述西藏三个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感染普遍,同时也感染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等人兽共患原虫,因此有必要加强西藏地区放牧家畜肠道寄生虫病防治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猪痢疾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以出血性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的疾病(俗称为猪血痢)。8~14周龄的断奶猪易发,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仅就病原和免疫机理作一概述。 (一)病原 猪痢疾自Whiting(1921)首次报道以来,其病原在长达50年里一直不清,曾被怀疑的病原有沙门氏菌、螺旋体、弧菌、坏死梭杆菌、病毒、结肠小袋虫、变形虫、毛滴虫及其它原虫等。直至1971年,由Taylor和Alexander报告了一种致病性厌氧螺  相似文献   

3.
调查方法1994年夏季,对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南省许昌市5个猪场和5个个体养猪户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共301头(其中猪场221头,个体养猪户80头),采集新鲜粪便,检查猪结肠小袋虫感染情况,对部分样品作了虫体计数,同时调查了各场猪的饲养管理和发病情况,对有...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家畜肉孢子虫调查中,发现当地山羊、猪各有2种肉孢子虫感染,即山羊犬肉孢子虫(Sarcocystis capracanis)、家山羊犬肉孢子虫(S.hircicanis)、猪人肉孢子虫(S.suihominis)、米氏肉孢子虫(S.miescheriana)。描述了各虫种的形态,并通过实验感染研究了各虫种的终末宿主。  相似文献   

5.
猪棘头虫病是大吻科蛭状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主要是空肠)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从食品站屠宰猪检查看,本病感染率达32%。笔者应用阿的平治疗猪棘头虫病,效果好,病猪服药后表现安全。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来源及用量:阿的平,黄色,片剂,每片0.1克,武汉制药厂生产。患猪服用剂量0.05克/公斤体重,一次口服。 2.选择病猪:采可疑患猪粪便镜检,发现巨吻棘头虫卵者,确诊为本病,共计11头。 (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抗弓形虫McAb(3C_1)经纯化处理,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Id抗体(Ab_2)。用M-206佐剂制得抗-Id疫苗,免疫猪和小白鼠;Ab_2免疫剂量:猪31.75mg/头,鼠2.5mg/只。免疫后7天测抗体效价1:4、28天1:64(IHA)。28天用弓形虫强毒(GJS)按10~7/头(猪),10~3/只(鼠)活虫攻毒,结果免疫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呈—过性反应(41.2~40.2℃,3天或不明显低烧);对照猪(未免疫)持续7天高温(41.8~40.4℃),表现废食,静卧无神。攻毒30天后剖杀,分离病原,分虫率2/5(免疫猪)、1/1(对照猪)。免疫小鼠攻毒后存活率40%(4/10),检虫率100%; 对照鼠全部死亡(5/5)。证明抗-Id抗体作为无弓形虫病原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可保护猪、鼠经受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笔者试用消虫净、蜱螨灵防治猪螨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西安市人民面粉厂饲养场,养猪237头,在猪体上刮取病料,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的方法,抽检52头,检出有螨虫(成虫)的阳性猪52头,占总数的21%;死亡2头,占发病数的3.8%;感染强度,在一个病料涂片镜检查出1~40个活虫。并收集标本固定封片保存。 (一)70%消虫净乳剂:系武汉市葛店化工厂生产提供。25%蜱螨灵水剂:系西北大学化学系研制提给。 (二)试验猪 系西安市人民面粉厂饲养场养的猪,经直接镜检见到活螨虫的阳性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把敌敌畏塑入聚氯乙烯树脂小丸中,是应用于猪的首选广谱抗蠕虫药。对猪蛔虫的第四期幼虫、童虫和成虫,猪结节虫,猪鞭虫,兰氏类圆线虫和二种胃虫(淡红色猪舌圆线虫、类圆似蛔线虫)的成熟形态的驱除率大于90%。国内尚未见实际应用的报道。为了开发敌敌畏在家畜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特进行本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用80%敌敌畏乳油,系杭州农药厂生产,批号84921。按每公斤体重15毫克原  相似文献   

9.
为获悉西藏地区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西藏4个地区马属动物粪便样品111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到6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圆线虫82.88%(92/111)、球虫10.81%(12/111)、阿米巴原虫17.12%(19/111)、马副蛔虫12.61%(14/111)、鞭虫2.70%(3/111)和结肠小袋纤毛虫4.50%(5/111),检测到的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8.29%(98/111)。另对所有样品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ITS位点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31%(7/111),共鉴定出3种基因型:1个已知基因型Ebp C(5/7)以及2个新基因型,分别命名为XZM1(1/7)和XZM2(1/7)。结果表明,西藏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圆线虫的感染率较高,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3种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中基因型XZM1归类于具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的第2群,基因型Ebp C和XZM2属于具有高度人兽共患风险的第1群,证实该地区马属动物是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储存宿主,且在其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猪肾虫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Stephnurus dentatus)侵袭猪只所引起,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及北方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防治这个病就比较困难。自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问世后,国内外的试验报告认为对猪肾虫具有驱虫效果,我们应用此药,在受侵猪场进行驱虫试验,并采取隔离、消毒等综合性卫生措施,结果消灭肾虫病,建成康复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肾虫早在1835年于巴西从中国猪肠系膜中发现,经Diesing(1839)描述并定名为Stephanurus dentatus。虫体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组织和输尿管壁等处,引起猪的肾虫病。本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猪的常见寄生虫病,流行颇广。在大西洋沿岸和南美地区,是养猪业的一大病害。猪只感染肾虫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肾区敏感,消瘦拱背。严重的后肢无力,走路摇摆,甚至后躯麻痹,瘫痪倒地。母猪长期不发情或发情不受孕,死胎,流产。公猪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无精子,丧失配种能力。幼猪消瘦贫血,下痢,发育不良。当饲养管理不良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据美国农业部(1961)报告,美国因本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七千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1983年余杭县畜禽寄生虫调查中,经过虫体标本压片染色鉴定,在猪、鸡体内虫体标本中各发现1种罕见的棘口科吸虫,现报道如下。 (一)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 Asada,1926)该虫在日本、朝鲜等地曾有报道,主要寄生于鼠类,也发现于人体和犬体。国内见于福建、上海等省市;浙江农科院1982年在平湖县的黄鼠狼体内检到此虫;1983年,我们首次在余杭县1只猪肠道内检获此虫(见图之1)。 虫体长叶形,体长8.2~9.3mm,宽1.2~1.3mm。头领小,其宽度0.40~0.41mm,头棘27枚,前后  相似文献   

13.
猪肾虫病不仅是我国南方各省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近年来北方的辽宁、吉林等省也广泛流行,感染率很高。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我省大部分地区均有本病存在。如我省东部山区10个县(市)猪肾虫平均感染率高达46.7%,很多猪场猪只100%感染肾虫病。不仅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而且因本病造成大批死亡的也屡见不鲜。目前本病已成为我省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猪囊尾蚴匀浆(简称全囊虫匀浆或Q83抗原),做为免疫原、预防猪囊虫病,我们已探索四年。通过预初(1982)、筛选(1983)、指标(1984)和区域试验(1985)共在729头猪上观察其免疫效果。已肯定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长的免疫期限,无不良反应。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所见到的资料,本文拟就全囊虫匀浆做为免疫原的依据,对猪囊虫病的免疫效果,免疫应答反应的客观指标,免疫机理初探、实验性粗抗原虫苗和商品化虫苗的研制等方面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7~ 9月抽样调查了四川省 12个市、县 16个猪场的球虫病流行情况。结果 ,仔猪球虫阳性场占 93.75 % (15 / 16 ) ,仔猪球虫总感染率为 2 5 .36 % (10 7/ 4 2 2 ) ;猪等孢球虫阳性场占87.5 0 % (14 / 16 ) ,猪等孢球虫总感染率为 18.72 % (79/ 4 2 2 ) ;在球虫阳性的仔猪粪样中初步鉴定出5种球虫 ,即粗糙艾美球虫、蒂氏艾美球虫、猪艾美球虫、豚艾美球虫及猪等孢球虫。  相似文献   

16.
猪肾虫病系由肾虫科的猪肾虫寄生在猪肾脏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等处所引起的一种土源性蠕虫病。常为区域流行,并常造成生猪生长、发育不良,肥育受阻,母猪生产性能和利用率降低,甚或引起大批死亡。对发展养猪生产工作威胁巨大,应积极进行防治和消灭,以促进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 我省猪肾虫最早由赵辉元于1948年在安顺的猪体内发现,1961年我所在贵阳市郊沙子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清猪弓形体病在我省是否存在及其危害范围,我们在郑州、南阳、许昌、新乡等地区对部分猪群进行了疫情调查、病原分离,血清学诊断、鼠继代虫株的形态学观察、鼠继代虫株的回猪试验等工作。现报告如下。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一)发病情况 郑州市郊区1980年元月份对所有猪只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注射,2月底和3月初猪只发生无名高热病,用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并从其中一头猪的血液、淋巴结组织抽出物内分离出了弓形体原虫。7、8、9月份发病率急剧上升。有的农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动物: (1)小白鼠:实验用昆明小白鼠购自本所健康动物饲养场的封闭群。 (2)大白鼠:实验用Wistar系大白鼠购自兰州医学院动物研究室,体重180~250g,雌雄均有。 2.旋毛虫虫种:实验用旋毛虫虫种为本实验室用大白鼠传代保存的河南邓县猪源旋毛虫。  相似文献   

19.
伊维菌素是驱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的新抗生素,属于大内环酯类药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在国外普遍应用于马、牛、羊、猪、犬等动物的线虫、蜱螨、虱、蝇蛆等寄生虫,驱虫效果甚好。国内也有用于牛、羊和猪寄生虫的研究报道。现将我们应用伊维菌素驱猪寄生虫的效果观察报告于后。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为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生产,商品名为伊弗默克  相似文献   

20.
题名中文索引:·病原生物学·日本血吸虫童虫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分析……………赵晓宇,姚利晓,孙安国,傅志强,刘金明,蔡幼民,林矫矫(1-1)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对猪外周血天然免疫细胞含量的影响……………………………………………………………施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