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山东省夏津县任安田问:铁公民于1992年8月IO日被行政机关处罚后,找行政机关及l:级机关一直未果。1993年6月间,此公K才知可以向法院起诉。经请教津帅,该公民Y1995年3jJ提起讨政诉讼。请问:该公民的起诉是*超过起诉期限,法院是否受理。本刊法律部答:.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有三种情况:一是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申请复议并由复议机关作终局裁决的,当事人选择了申请复议,就不能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二是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陆法系各国的民事诉讼将法院对法律适用的释明称为法律观点指出义务,其与对事实的释明一道构成法院"实体性诉讼指挥"的核心。在德国,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立法化是落实宪法规定的听审请求权,避免突袭性裁判的需要。它要求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应就法律适用与当事人进行讨论,指出当事人在辩论中未提出的,而法院可能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观点,并赋予当事人表明意见的机会。违反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构成程序瑕疵,当事人可通过上诉、提起宪法诉讼以及提出异议等救济手段维护其程序权利。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为当事人提供了对法院的法律判断权施加影响的机会,保障了当事人在法律适用领域中的程序参与权,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并判决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该行政机关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了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处罚决定,当事人仍不服又提起诉讼,法院应如何处理?请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应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吕玉宝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能否改变其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各国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比利时、意大利、波兰、葡萄牙法律规定,案件一经进入诉讼过程,即使双方当事人共同提起撤销诉讼的请求,也不能中止法院正在进行的诉讼。在...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诉讼保全制度,对判决的执行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备,对诉讼保全财产归属问题,有必要进行探讨。笔者对此提供一管之见,共同研究。根据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诉讼保全分为两种:一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法院作出诉讼保全裁定;二是法院依职权主动作出的诉讼保全裁定。前  相似文献   

6.
诉讼期间是法律规定法院对进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在时间上的要求。它对于保证诉讼主体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提高法院办案效率,尽快解决当事人讼累,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有关  相似文献   

7.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根据1996年3月修正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9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二)违反回避制度的;(三)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四)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五)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这一条文对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规定了法律上的后果:判决结果无效,这是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较之原法而言所发生的明显变化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8.
李维文 《中国律师》2007,(11):78-79
诉讼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当事人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因此如何保障诉讼的正常进行,保障法院裁判的顺利进行,对法院和当事人而言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财产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诉讼保障制度之一,也是银行贷款清收工作经常应用的重要手段。所谓财产保全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诉讼前或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事、经济案件二审中,不少二审法院没有认真执行把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和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这两个法定程序。这不仅在法律上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剥夺了当事人的某些诉讼权利,而且容易使二审法院随意更换会议庭组成人员从而使二审案件的审理随意性极大,影响对案件的正确处理,也严重损害二审法院的形象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审法院审理二审案件,特别是书面审理,应不应当把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和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呢?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民事诉讼法》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第…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上诉程序 ,应当理顺第二审与第一审的关系 ,将一、二审关系定位为续审主义 ,并将事实审理的重心放在第一审。为了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应当确立附带上诉制度 ;完善上诉程序中的反诉 ,如果当事人愿意放弃审级利益 ,在第二审同意他方提起反诉的 ,上诉法院应尊重当事人双方的选择 ,对一方当事人提起的反诉进行审理 ,而不应当发回重审。改进第二审的裁判 ,规定“移送裁判” ,即如果第一审法院违反专属管辖的规定 ,第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决 ,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明确确立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 ,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第二审法院不得变更第一审判决 ,导致对当事人更加不利 ;改进“发回重审”之裁判 :其一 ,以“第一审诉讼程序存在重大瑕疵”为第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事由 ,其二 ,对于第一审程序存在重大瑕疵的 ,在不损害当事人审级利益的前提下 ,第二审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由自己审判 ,其三 ,当事人双方可以合意决定由第二审法院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11.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或法人对国家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或有关其他处理决定不服,依照有关行政、经济法规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或变更原决定(根据有关规定,目前公安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只能裁定维持或撤销),并被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案件。行政案件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法律特征:一、原告一方必须是不服行政机关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理决定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12.
蒋琪  秦增光 《中国律师》2012,(12):81-84
管辖是审判程序的起点,是诉讼案件的入口。很多当事人"想当然"地认为选择与自己有密切联系的法院审理案件,审判结果会对自己有利。加之少数法院确实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因此近些年来,当事人之间"争夺管辖"的案件层出不穷。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作为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的法定事由而得以明确,管辖权错误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六种:违反专属  相似文献   

13.
土地、森林的权属争议经政府处理后,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决定提起诉讼的性质只能是行政诉讼,这是由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特点所决定的。行政诉讼是以解决行政争议为内容的诉讼活动,而行政争议又是当事人与行政管理行为的争议。我国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职能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总起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原始行政权发生的行政管理活动,如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对违反土地、森林法规行为人的行政处罚等;另一类是法律所赋予的为行政管理需要的其他行政职能活动,如制定行政规章、行使行政裁决权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决定     
在我国,行政诉讼的标的是什么,范围及表现形式有哪些,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不甚明了的问题。所谓行政诉讼标的,就是指当事人因行政权的行使而发生争议要求法院作出裁决的那部分法律关系。由于各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诉讼标的的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实质内容是一样的:公民、组织只能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影响自身权益的具体正式决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提起行政诉讼。我国许多行政法律、法规的罚则中都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处罚或其他处理决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主要“审查主管机关依职权所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其他处理决定是否合法正确,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判决”。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一些经验,我们认为,行政诉讼标的在行政诉讼法研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5.
简述行政处罚不告知的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告知程序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是现代社会行政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是当事人享有重要的程序性权利。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根据这一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履行不告知义务,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强制性规定,在作出行政处罚前,行政机关不告知当事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该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将以违反法律程序而予以…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开启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据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但由于我国法律对公益诉讼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配套司法解释,导致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好操作、不便操作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具新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当事人所作的一种制裁。它的范围有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的处罚等等。行政处罚既不同于违反刑法的刑罚,又不同于违反纪律的行政处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正确地执行行政处罚,研究行政处罚的概念、特点、种类诸问题,对明确行政法律关系、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一、何谓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8.
论诉讼契约的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诉讼契约需具备一定的要件方可生效。生效之诉讼契约对于当事人和法院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法定诉讼契约对于诉讼程序产生直接效力,而非法定诉讼契约仅有间接效力,尚需义务人实施后续诉讼行为方可对诉讼程序产生一定的效力。基于当事人诉讼上之抗辩,对于诉讼性质诉讼契约之违反,法院依照双方约定的有关程序继续进行或者对双方约定的诉讼行为直接予以认可;对于私法性质诉讼契约之违反,法院在审查双方关于实体部分的合意是否合理履行基础上判定该违反行为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一、何谓法院诉讼文书规范化法院诉讼文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审判刑事、民事(含经济纠纷)和行政诉讼案件的过程中所制作并使用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意义的司法文书,以及诉讼当事人依照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行政刑法规范是规定对违反行政上义务的行为予以相应刑罚处罚的法规,在我国仍然是基于刑法上明确规定的罪名而予以制裁的法规。它并不是独立于刑法的其他的特别部分,而是刑法固有的一部分。因而对于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在刑法规定有可以不适用刑法总则的特别规定时,适用该特别规定,而在有关犯罪以及刑罚的基本原则方面仍应适用刑法典的规定。至于空白行政刑法规范,由于犯罪构成事实的基本轮廓以及刑种与刑度已经有明确规定,而只是将其一部分构成要件授权其他法律或行政命令补充,因而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