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韦丽曾经是个高傲的姑娘,由于身材好,长相漂亮,又在城里做服装生意,因而,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时,条件一般的小伙子,她一个也瞧不上。于是,都说她“眼光刁”。 后来,她嫁人了,嫁到了一个谁都无法想像的家庭。她丈夫的情况正好和她相反:以前也认识好多姑娘,但是谁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穷,因为他认下一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做父母,并且,其中一个老人还患有皮肤癌,全身流脓流血,散发恶臭,没人敢靠近。 对于韦丽的婚姻,人们只说三个字:“想不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韦丽和丈夫在相爱中品味艰辛,在贫穷中创造幸福,共同照顾多病的老人。2007年8月1日,当记者来到他们家时,韦丽已经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大孝心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她公公和婆婆的病情日见好转,全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们又多了一个“想不到……”  相似文献   

2.
王颖 《农村青年》2010,(9):45-46
大学毕业以前,我从未见过水杉树。后来,有一次和同学出去玩,见到这种笔直的树,便问:“这是什么树啊,长得这样高、这么直?”同学开玩笑地说我:“你连它都不认识吗?这就是有名的水杉树啊!”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6):64-64
嫁给谁 女儿:“今天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他爸爸在县里当局长,他叔叔在市里跑外贸,他舅舅在旮里做经理,条件不错吧?”母亲:“真不错,可是你要嫁给谁呢?”  相似文献   

4.
2006年除夕,苏北射阳县临海镇五岸居委会居民徐为余的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东北老人于友明吹灭他的69岁生日蜡烛后,微弓着腰,端起酒杯饱含深情地说:“我先敬你们一杯酒!13年了,是你们收留了我,把我当亲人看待,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化成灰了。”老人说完一饮而尽,幸福的泪水溢满老人的眼眶。 13年,这位东北老人为什么有家不回?13年,在江苏一位普通的农民家里又演绎怎样一个超越亲情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洪巧俊 《时代风采》2008,(16):18-18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是12964块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这样一个数字,不仅引来了公众的质疑,还使“你涨工资了吗?”这个流行语呼之欲出。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涨工资了吗?有意思的是我们还能听到这样一段对话:“你涨工资了吗?”“涨了。”“涨了18%?”“再做几年俯卧撑吧!”  相似文献   

6.
童真     
薛伟 《农村青年》2014,(9):47-47
小丽给小牛出了一道题:“蠢字下面那两个虫子是公的还是母的?”小牛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还是答不上来。小丽对小牛说:“你真笨,男左女右嘛!”天色阴沉,豆豆对同学说:“我妈真有先见之明呀,说今天会下雨,叫我带上伞。”同学说:“我妈更有先见。她说:“反正豆豆会带伞的,你就和他共用一把伞吧!”狂风暴雨中,一个业务员靠在墙角对着手机大声说:“行!行!好……”妞妞恰巧放学打伞路过,她停下脚步,从书包里掏出几枚磺部和一块面包递了上去。  相似文献   

7.
易安 《工友》2012,(1):26-27
你是不是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家总爱支使你做这做那,即便你有再大的委屈,为了让别人高兴,你也被迫接受了;是不是明明想着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说“不”,却生生把这个字吞到肚里,事后越想越不舒服,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08,(2):40-41
春节,想把家装扮得既有氛围又有品位吗?想和最亲爱的人一起感受家的温馨吗?想让你的家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吗?想要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吗?为了烘托出“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的春节气氛,这里告诉你一些春节饰家的妙招,即在“洁、新、色”三个字上下工夫。短短的一两天时间让你的家大变样!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4,(2):56-56
求爱 寒冷的清晨,阿黄给女友打电话:“快看窗外!”女孩打开窗,只见雪地上写着三个热气腾腾的大字“我爱你……”“是你写的吗?”女孩感动得问阿黄。“是啊,可惜尿不够了!”  相似文献   

10.
傍晚,街坊王老汉与儿子的吵吵声震顶房盖,只听老汉大喊大叫地说:“你这样‘啃老’下去还能维持多久,等我死了看你怎么撑起这个家。”老汉只有一个儿子,是地道的“80后”。老人一辈子土里刨金,省吃俭用供他大学学业,又为他娶妻生子。并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做老人的心疼下辈,  相似文献   

11.
宋瑜 《农村青年》2009,(7):51-52
一大早,我就看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朝着一个方向走去,边走还边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哦,原来是在聊电视剧里的剧情啊!可是,聊剧情怎么都往一个地方走,为什么还说“去晚了没位置”?难道有什么活动在吸引他们?我怎么没听说呢?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09,(9):49-49
还缺人吗? 丁丁在一家女士鞋店打工。正值夏季,酷热无比,好友汪汪来看他。丁丁困惑地对汪汪说:“有个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这里的生意非常好,顾客从早到晚川流不息,我每天都要蹲着为她们试鞋,抬头时总免不了看见一些不该看见的东西,尤其是穿裙子的客人,让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面红耳赤。你说我该怎么办?”汪汪回答他:“你们店里还缺人吗?”  相似文献   

13.
重阳节又快到了,如何善待老人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本来就是人们生活内容最重要的一部分,原不必等到一个特定的节日才来加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十三位唐山农民自费远赴湖南支援抗灾的事迹让全国人民深受感动。而这十三位农民中的一位宋志先在接受采访时却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要说感动,更受感动的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齐人  乔峰 《农村青年》2007,(4):21-23
商海中有种说法:赚钱的捷径是“为女人服务。为孩子服务,为有钱人服务”。广州有个外来妹却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了退休以后的老年人。 谁都知道社会正日趋“老龄化”。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老年人的需求是一座“宝库”。老年人最渴望做什么?如何给予他们帮助?打开“宝库”之门的钥匙就这样被她拿到了。 真心实意为老年人服务。把“老有所为”的愿望与市场的需求“对接”,这个姑娘叫陆静。2007年28岁,辽宁人。  相似文献   

16.
崔立 《农村青年》2014,(5):47-47
晚上九点,母亲打通儿子的电话。“孩子,这么多天没给冯打电话,还好吧?工作忙不忙?”儿子在电话里懒懒地说:“妈,您还没休息呢!最近很忙事很多,现在还在加班呢,省里要来检查,报表、考勤、账目都要重新做。”  相似文献   

17.
叶航 《工友》2011,(9):54-54
“本来我也可以想到的,我也可以这样做的。”如果你有恒心和毅力时刻做好准备,你会发现有很多这样的好机会的。问题是,你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吗?  相似文献   

18.
绿叶 《农村青年》2013,(5):21-24
八甸岳父意外在车站走失,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三万公里,到处寻找亲人。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如今,岳父仍杏无音信,他却先后收留了98名流浪老人,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并负债十多万元,他被人讥讽为“疯子”、“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19.
何家票  徐栩 《时代风采》2011,(18):25-26
法制科的“老黄牛” “你到富民县总工会去看看,像你这样的情况也许工会能给你提供帮助。” “怕是整不成?老板不要员工,工会还能管。” “去看看吧,不去怎么能知道!” 这是杨东明和朋友间的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20.
庄严 《农村青年》2008,(10):46-48
噩梦!这绝对是噩梦!一年中不间断地接到200多个午夜神秘电话,电话中还发出可怕的怪笑声,让接电话的老人不由头皮发麻,能不做噩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