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法基本原则论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熊伟 《中国法学》2004,(4):99-108
财政法基本原则,是指财政法中体现法的根本精神、对财政行为具有一般指导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基础性法律规范,包括财政民主主义、财政法定主义、财政健全主义和财政平等主义等四项。财政民主主义着眼于财政的民主参与,财政法定主义着眼于财政的形式规范,财政健全主义着眼于财政的安全稳健,财政平等主义着眼于财政的公平合理。以财政法治的视角衡量,财政法定是财政法治的形式要素,财政健全是财政法治的功能目标,财政平等是财政法治的价值追求,而财政民主则是上述三者有机结合的制度保障。可以说,它们紧密统一于财政法治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财政困难和财政风险有着本质的不同,财政困难是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县乡财政困难中隐含着财政风险。不完善的财政体制不仅造成县乡财政目前的困难,也在运行中隐匿着财政风险。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不应仅着眼于财政解困,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角度来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财政法制是整个财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财政工作的性质来看,财政与法制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财政法制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位财政部长薄一波同志最近指出,要“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努力实现依法理财,以法治财.”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同志于去年十月给全国财政法制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权利的保障。为精算权利的成本,应建立权力人与权利人共商的议价机制,财政法研究亦应突破传统权力视域,植入财政权利的思维。财政权利的理论渊源,根植于国家与人民之间的财政信托关系,并立足公共财产本身的控制权能与受益权能,可凝炼为防御性和受益性的财政权利体系。类型化解构上,财政权利可考究为以选择性与利益性为深层次要件的价值体系、以排他性与衡量性为建构性解释的规范体系,这是形成财政权利体系的法理基础。结合转型期中国财政法治实践状况,防御性财政权利的现实化构造应加快落定财政法定主义、财政议定主义的客观防御,并准确施加财政知情权、财政参与权、财政监督权的主观防御;受益性财政权利的现实化构造应推进达成财政民生主义、财政公平主义的受益屏障,并从立法、行政与司法方面全面落实受益权利的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剑文 《法学杂志》2005,26(5):31-35
财政转移支付是现代国家政府间财政运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包括分级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以及分权与制衡理论。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存在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不清,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不规范,缺乏合理的标准,财政转移支付立法层次低,缺乏法律权威性等问题。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立法,应当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宗旨,合理选择财政转移支付拨款决策模式,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形式,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胡明 《法学评论》2024,(3):92-100
社会保险兼具保险性与社会性,在保持财务独立的基础上,还有赖于财政支持。立足宪法实施高度和法制统一层面,财政补助社会保险责任可凝练为政府投保责任、风险预防责任与成本补偿责任。为避免财政补助社会保险责任的过度放大,将其定性为财政兜底责任、财政担保责任、财政适度责任的认知都存在偏差。对此,财政补助社会保险责任的规范路径,应明晰社会保障制度中财政介入的区别,在精算平衡下划定财政补助责任、在预算平衡下消解财政过度依赖以及实现两种平衡的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学》2014,(4):71-84
财政民主是人民主权原则在财政领域的具体体现。尽管财政利益存在着多重性和复杂性而使财政民主理念转化为具体制度异常艰难,但以公民财政权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将财政民主制度化,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财政民主的权利构造并不能完全置身于国家公权力的运行轨道之外,因此,在财政民主的权利构造的动态过程中,还要围绕国家财政权的行使实现公民的财政利益和公共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8.
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的中国财政透明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鹏  李燕 《公共行政评论》2011,(2):133-150,181
财政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财政透明度的提升离不开政府会计体系的技术支持,因此,中国财政透明度的提升进程和中国政府会计的改革进程是密切相关的。论文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分析影响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组织特征等环境因素。以英美等国公共预算形成的历程为例,提出财政透明度提升的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结合中国政府财政透明的影响因素,从法律法规建设、预算信息披露、政府会计改革、财政信息质量四个层次提出提升中国财政透明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腐败与我国的财政活动关系密切,只有公开财政活动,才能监督财政活动。廉政建设是大工程。财政活动公开是大工程的基础。本文对财政活动进行广义的定义,阐明了财政活动公开在推进廉政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财政活动公开的有效方式及财政活动公开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旨在从财政活动公开方面寻找反腐倡廉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家财型财政”与中国国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国家构建过程中,财政的转型并未像西欧那样直接从家财型转为税收型,而是经历了两次从家财型向税收型的转型:晚清和民国期间,从帝国家财型财政,转向一种(落后的)税收型财政,但这次转型并未实现现代财政,引发中国财政向现代家财型财政的转向;1978年后,从现代家财型财政,转向(先进的)税收型财政,这次转型相对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国家转型的某种成功。在中国国家建构过程中,现代家财型财政的兴起、衰落与解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国家建构视角来看,现代家财型财政巩固了国家政权,完成了工业化积累,帮助创造了现代国家发展所需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央地财政关系的宪法规范调整国家财政权力的纵向划分,央地间财政关系的本质是一国财权财力在中央与地方间的调配,与一国的宪法体制密切相关。作为“元规则”,明晰的央地财政关系的宪法规范对于一国的财政法治化至关重要。我国的《共同纲领》以及四部宪法对央地财政关系都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变迁过程与国家央地财政关系的探索实践相关联。国家最终确立了“分税制”的现行央地财政关系,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国家治理工作的宏观不利影响和对央地财政分权机制的制度性阻碍。现行央地财政机制仍受国家法治化和国情的影响,应通过法制调试手段,按照集权有度、分权有法的原则,合理划分央地财政权责。  相似文献   

12.
论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关系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道庆 《现代法学》2007,29(6):56-68
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重要构成内容,它有效协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表现出再分配性、无偿性、赠与性、间接调控性等多重特点。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形式、数额和附加条件,都是财政转移支付法调控的重点。我国正在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应针对财政转移支付法调控的重点和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确立转移支付的目标,规范转移支付的形式,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计算确定方法和附加条件的设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财政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财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规范财政行为,切实提高财政执法水平和质量便成  相似文献   

14.
财政法治和财政透明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二者的有机结合贯穿于公共财政过程的始终。财政透明与财政法治有机结合的基础在于公共性和民主性。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借助法律的权威性、国家强制性、规范性、程序性和可诉性优势,保障财政透明机制功能作用的发挥和宗旨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国,财政法治与财政透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预算公开原则的立法嵌入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法律位阶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财政法定原则的要求是财政基本事项由法律加以规定,其实质应从财政权法治化的高度加以把握。它兴起于封建国家到民主国家的变迁过程中,最初表现为税收法定,并在夜警国家到社会国家的演进中扩展到预算法定,最终发展为财政法定。为全面展现财政法定的要求,有必要突破现有的就事论事的内容法定范式,从范围法定上构建起"财政宪定——财政体制法定——财政收入法定、财政支出法定、财政监管法定"的三层次体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落实财政法定原则对我国的意义重大。鉴于目前财政权的失范格局,突破口应在做实人大,特别是要明确人大的财政收入立法权、预算监督权和财政收支划分权。未来,应在改革中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法律体系,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动财政法定原则入宪。  相似文献   

16.
正目次一、财政应急预算缺失二、财政应急过程缺乏法制保障三、财政应急管理机制亟待改革四、我国财政应急机制的重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财政应急机制在处置公共危机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事实上,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应对汶川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几次重大灾难及突发事件中,财政的应急作用已有体现,财政的应急支出已经成为整个公共应急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这些支出基本都是在  相似文献   

17.
马洪平 《政府法制》2011,(33):58-58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太原市财政专户的管理,堵塞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漏洞,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根据山西省财政厅的安排部署,结合太原市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工作的实际,太原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太原市市级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的实施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清理整顿范围为2010年底市本级财政部门保留的所有财政专户;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财政分配关系的财政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际 《法治研究》2010,(10):9-14
财政法研究的深入,可以使得研究者对财政关系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入,实际上由于学科研究的多元性,针对财政分配关系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理论方法。即使是以法学分析财政关系,也可以产生不同方法,财政法分析只是其中的一种基本研究。财政法可以从调整对象的特征性出发,对于财政关系的具体内容主导财政分配关系的社会关系进行归结。最重要的是,就方法表现,财政法对财政分配保证具有直接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姚国建 《政法论坛》2013,(4):136-144
社会权的保障依赖于国家的财政给付,包括财政给付的制度构建和资金给付。财政制度的价值选择、财政决策机制、财政收入分配取向以及财政给付责任在央地政府间的分配影响着公民社会权的实现水平。在我国,以效率为中心的财政制度导致对公平理念的忽视,财政决策的行政主导导致民主化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社会权的保障水平低下,地方主导导致保障水平的地区化差异。为提升我国公民的社会权保障水平,应确立公平为财政制度的价值理念,变行政主导为立法主导,调整财政收入的分配取向,强化中央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财政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法律在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律调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层次低,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出作出许多硬性规定,执法上随意性较大。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应当在立法方面采用法律保留原则,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