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批判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其目的不是要抽象地批判和否定人权,而是要彻底颠覆近代西方人权观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基础,揭露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无产阶级人权观,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的真正整合。  相似文献   

2.
宗教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必然的逻辑起点.宗教批判不仅可以使得马克思把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改造有效地联成一个内在的整体,使之成为同一理论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达.同时,也可成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另一条线索,即:正是对宗教异化的批判才导致对其他异化的批判,作为起点的宗教批判与其作为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存在着逻辑与现实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胡建 《理论探讨》2001,1(2):21-25
在人类政治文化意义的演序中,马克思的人权观与洛克"社会契约论"的人学旨趣之间存在着割舍不断的契接关系,马克思正是在批判性地吸收并超越了洛克思趣中的人类意义之后,才登上了人权观上的新历史高峰.这具体表现为在自由观上,马克思以"人类自身文化创造的自由本质"超越了洛克的"天赋自由权利";在民主观上,马克思以"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特殊性和统一的民主制"超越了洛克的"以个人为本位的民主制";在法制观上,马克思以"法制保护合理的社会关系"超越了洛克的"法制保障合理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4.
卢春雷 《理论探索》2004,3(4):14-16
人权并不是与马克思主义无涉的概念。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自己人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虚假和抽象人权批判的基础上 ,以“自由人联合体”作为自己人权理论的支撑点 ,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认为,马克思精神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马克思精神就是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要捍卫与忠诚马克思的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德里达借助于马克思的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通过"延异"的消解策略,企图建构一种"解构式马克思主义精神",其实质并不是走向马克思,而是借助于马克思的相关文本,达到质疑甚至否定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
王勇 《学理论》2012,(13):60-61
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特点,批判精神是哲学最重要的精神。马克思既是传统哲学批判精神成果的积极继承者,也是变革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伟大革命者。马克思以实践的方式解决了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批判精神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精神生产理论,无论从其自身的成就或缺陷来看,都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重要遗产,对它的批判和继承成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直接来源。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一步深入展开的今天,对之进行深入地、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精神实质,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等在当今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晓 《理论探讨》2004,40(3):26-29
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探究国家问题时分别持有现实视角和理性视角。马克思考察的是国家的现实状况及其成因并进而探索变革路径,他以现实生活中精神本质的异化并非黑格尔所谓国家理念的对象化实现为依据,在批判中以现实国家的不合理性消解理性国家的合法性。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则是要探究国家的本质和依据,即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是以理念的合法性反观现实状况,并不认为"现存"事物就是"现实"的。二者研究视角的差异使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所作理解和批判的合法性受到影响,但却正是在这次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和成功的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原则,并深刻影响了其后来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9.
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和推进的根源,它衍生了马克思理论的总体构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正是基于以上的观察和认识,资本逻辑批判成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是人类自由平等地寻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它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来源。重点从其主要的理论来源进行解读:一是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主要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二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权思想;三是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人权思想;试图通过对以上三种人权思想的批判和继承,进一步认识马克思的人权思想所具有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批判性,以期为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权观提供有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称黑格尔是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从而在《手稿》的最后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认为这种批判是十分必要的,正是以此为主题,试图阐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家立场”,以及它成为《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必要部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诠释马克思国民经济学批判旨在对人的历史的复归.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3)
基于国内学者对于马克思人权理论以及普遍人权的研究,对其进行归类研究,分析在马克思人权下普遍人权的发展及其趋势。一是对世界人权思想演变方面,能够归纳出演变的规律,以及当时社会对人权的影响,二是对马克思人权研究国内学者较多地指出对马克思人权观的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是国内对人权普适性问题的探究体现在政府机构的人权言论和一些人权科研机构之中,认识到普遍性人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文明之间只有通过不断沟通与对话,才能克服差异从而形成正统的普适性人权观。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对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社会根本性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与论述在马克思主要经济学著作的完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的批判分析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批判分析的参照点。恩格斯基于数据分析提出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后果的见解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一个模板。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并非对科技本身的批判,而是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马克思在其异化理论中批判了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者造成的异化问题。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对劳动者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对劳动者肉体的摧残和对精神的异化。深刻理解马克思这一思想,对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应对科技异化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以"本体论承诺"的形式标示了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宗旨。通过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解放话语及其实践路径真实地呈现了出来。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正是对马克思哲学解放话语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急风骤雨式的暴力革命,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从武器的批判消灭剥削制度到批判的武器指向美学救赎;看似缓和的冲突之中,却包含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核心本质,指向人的自由发展与解放,是直接体现马克思的方法论并将马克思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结果;具体于阿多诺的文化批判与美学救赎,正是立足自己时代对马克思理论的真正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创造了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数字空间,其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也呈现出全新形式。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新变化催生了精神政治这一全新的批判命题,精神政治成为虚拟空间中的生命政治。在虚拟空间的生产方式、劳动过程、技术规则和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精神政治呈现出复杂而深刻的表现,是数字技术与资本逻辑结合在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全新统治术,带来了整体性、广泛性的精神危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精神生产理论为批判数字资本主义虚拟空间的精神政治提供了基本方法,同时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当代西方精神政治学思潮、促使“虚拟空间”向超越资本主义精神政治方向转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郝瑞斌 《理论探讨》2008,42(1):47-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并非对宗教问题"几乎根本未予考察",事实上,马克思正是藉"异化劳动"发展、深化了"宗教异化"的思想.彰显这个一直以来被遮蔽了的批判维度,有益于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本真存在着的原初逻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与《1857-58年经济学手稿》两个文本的共通点之一是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且《1857-58年经济学手稿》的撰写正是从马克思对蒲鲁东派的批判开始的。在"巴师夏和凯里"部分里,马克思在历史方面对巴师夏的批判与对蒲鲁东的批判如出一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再次批判了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并阐明自己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在"货币章"中,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主义者达里蒙的批判,揭露了蒲鲁东派"劳动货币"幻想的秘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否具有当代的方法论意义,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我们发现,马克思的内在理路是:所"立"——深入社会现实与所"破"——批判性分析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建制及其限度的共存。如果不从根本处诠解出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方法论意义,就不能形成方法论自觉,必然难以深入地切中中国当下的现实,无法构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因此,通过与马克思文本的当代"对话",使其方法论的价值得到呈现和凸显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