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2012,(10):45-45
江西现有100个县(市、区),有276万残疾人,平均每个县有2万多名残疾人,而且80%在农村。他们外出谋生困难,农村就业机会又少。因此,将农家书屋管理员作为一个公益性岗位提供给残疾人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以来,全省近60万人次残疾人享受社会福利,16.3万余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脱贫,26.4万残疾人得到服务,新增残疾人就业5.27万人,1948名学龄前残疾儿童、2345名在校高中(中职)和大学残疾新生得到资助。迈进新时代,贵州省残联如何确保残疾人在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有保障?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专访了贵州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周承洲。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5,(1)
<正>残疾人就业是世界性难题。哈尔滨市残联引入信息化就业理念,立足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在全国残联系统率先开展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哈尔滨市残疾人实现"规模就业、居家就业、体面就业",为城镇残疾人就业趟出了一条数字化生存之路。一、千名残疾人回归社会长久以来,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残疾人网络就业,立足市场经济,依托大型企业,通过互  相似文献   

4.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18):40-41
正安顺市西秀区共有64万人,其中残疾人4.1万,占总人口的6.4%。解决好辖区内的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两秀区残联工作的核心。在社会各界的配合下,西秀区残联通过建立"西秀区残疾人信息系统"掌握辖区内的残疾人信息,集信访维权、康复服务、宣教文体、扶贫救助、培训服务、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百合花行动"网站,架起了残疾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残联对残疾人的服务效率,通过定向帮扶自主创业、定点培训推荐就业等途径,西秀区残联第一时间了解残疾人诉求,第一时间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近两年,西秀区未出现过残疾人越级上访事件。在残疾人心中,西秀区残联就是一个倾吐需求、实现愿望的"希望之家"。  相似文献   

5.
《理论导报》2012,(6):74-F0004
江西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省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是面向全省残疾人的就业服务专门机构,是协助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进行残疾人失业和就业登记、负责盲人按摩行业管理和培训、残疾人法律援助等工作i并承担省政府民生工程残疾人就业与培训任务、依法征收中央驻赣和省属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筹指导各设区市、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开展工作的综合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6.
正半年时间,省人社厅选派的76名干部扎根基层,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推动全省就业脱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贵州通过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大力促进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工作的实施,有120万农村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就业创业。截至2018年6月底,需要就业帮扶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还有40余万人。为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助力贵州脱贫攻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6,(4):7-8
2016年宁夏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向社会公布。一、促进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开展创业能力培训1万人,购买公益性岗位3500个,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2200名,帮助6000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500名。二、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306所农村学校(教学点)接入宽带互联网,为85所农村学校(教学点)配备卫星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改善50所农村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改  相似文献   

8.
党建信息     
正泸州:关爱残疾人就业5月8日,由泸州市残疾人陈西达发起的关爱残疾人就业"手工班"首期公益活动开班,来自全市的3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学习。据介绍,该公益活动将举办18期,可帮助全市500名残疾人实现在家就业,每月可增收千元以上。(图/东方IC)  相似文献   

9.
今年本市围绕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社会保障和无障碍环境等问题,出台多项优惠措施扶助贫困残疾人,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帮助残疾人安居乐业奔小康,增强全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计划,全年为4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翻盖和修缮住房,并深入开展配置生产生活用品和取暖设备、安排就业、生活保障等延伸扶持。发放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贴息贷款,通过直接和间接扶贫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7,(7):29-29
近年来,我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基本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的工作体系。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06万人,城镇化率由直辖初的29.5%提高到46.7%;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5.8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4,(3):33-34
正如何增强农村残疾人脱贫的"造血"功能,一直是残疾人工作者急于破解的难题。哈尔滨市残联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将2013年确定为产业扶贫工作典型推广年,并结合地域优势项目,在扶贫体制和机制上,走出了一条"产业扶持、规模就业、整体脱贫"的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新路,创建的可持续运营的产业模式,有力地带动和帮助了当地残疾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农村残疾人不但增加了收入,更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实现了自身价值。一、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的实践效果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在2012年试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新闻动态     
《求贤》2012,(7):52-52
三部门联合发通知加强职业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 近日,人力社保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令年7月起,残疾人职业培训将纳入政府总体规划。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残工委协调职能,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3.
各地传真     
《党建》2008,(10)
江苏灌南县长茂镇为残疾人就业致富提供平台近年来,灌南县长茂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中,始终不忘为全镇残疾人就业致富提供平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民  相似文献   

14.
支持性就业是一种秉持"先安置后培训"原则的残障人士就业安置模式。由于我国残疾人支持性就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所以普遍存在保障不足、水平较低、质量较差等问题。为了推进我国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应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新就业岗位,落实残疾人就业安置的援助政策,用足用好"残保金"扶持残疾人创业,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  相似文献   

15.
<正>为认真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办发〔2014〕38号)精神,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省市县乡分级负责,对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开展了一次集中培训。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全省各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969期,培训农村党组织书记7.6万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3676名;农村、城市社区“两委”成员34.6万名;农村、城市社区党员285.4万名。省委对党员集中培训工作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就业促进】在新型城镇化下,避免因失地而失业是农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安排1.3亿元,开展新型农民培训30万人,品牌培训4万人,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2014年四川在促进农民就业方面有"大动作"。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比健全人更为艰难。 目前,我市有57万残疾人,其中在就业年龄段的有21万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有10.99万人,加上每年数以干计的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毕业生,使得他们的就业压力很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残联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架起了一座就业的桥梁。这座桥梁的一端是残疾人,  相似文献   

18.
田嘉 《共产党人》2013,(6):38-39
正2012年以来,固原市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开展与区内外用工企业对接,巩固和开拓转移就业基地,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着力提升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市场化水平,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目前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68.74万人,其中男性35.63万人,占51.83%;女性33.11万人,占48.17%。从业劳动力61.32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9.21%。其中男性32万人,占52.19%;女性29.32万人,占47.81%。  相似文献   

19.
30多岁的双流县农民陈志刚最近很高兴,因为他免费参加了县上组织的“绿证培训”,眼下正准备申请一笔小额贷款,搞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对像陈志刚这样的农民进行就业培训,是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一部分。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能力和创业能力,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移。为此,今年成都市及区(市)县两级财5000万元,而且培训资金直接补贴到受训至今年7月底,市本级资金已全部到位。为做好此项工作,成都市委、市政府成动力培训、开发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市)县政府签责任书的形式,将农村劳动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青团》2023,(9):40-41
<正>“双争双兴”工程是2017年团山西省委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实施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山西共青团农村青年工作领域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工作。全省各级团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尽锐出战,聚焦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通过农村青年电商培训、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服务外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等工作培养青年人才6万余人,动员全省42.45万名青年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