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勇 《天津检察》2007,(1):59-59
在笔迹检验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嫌疑人为隐藏自己或嫁祸他人而采用伪装手段书写的笔迹。如一般伪装的笔迹、改变笔形的笔迹、套摹的笔迹、左手书写的笔迹、局部再现性的笔迹等。2005年11月,我院反贪局在办理刘某某涉嫌受贿案中,要求对一银行储蓄取款凭条中的取款人签名栏内的“姜山林”签名进行确认鉴定。检材是“姜山林”。通过对检材“姜山林”的检验发现:字行有左高右低的现象,字距不匀称;单字大小不相配,整个文字的书写熟悉程度有所降低;横画或横折起笔多左高右低,收笔有拖、甩迹象;行笔生涩、呆板、弯曲、抖动,时有停顿,笔画粗细不一;布局组字的结构松、散、乱,比例不协调,搭配不匀称,是典型的左手书写的笔迹。(见图一、图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习惯用右手书写,如换成左手书写笔迹时,由于大脑功能的分工和手臂解剖功能的差异,左手书写笔迹必然与右手书写笔迹不同,与其正常笔记有明显差别。所以嫌疑人便把伪装笔迹的主观愿望完全寄托在左手书写上。左手笔迹的检验着重研究的是左手书写的伪装笔迹。  相似文献   

2.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2):94-97,85
随意伪装笔迹是故意伪装笔迹的一种,具有故意伪装笔迹的共性特征,但由于它是书写人凭自己主观意识,不借助任何特殊手段,不追求某种固定形式,任意改变自己的笔迹。随意伪装笔迹具有伪装意识的不确定性、盲目性和伪装结果的欺骗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该笔迹伪装类型较多。检验时首先要注意区分是否为伪装,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一起左手伪装笔迹鉴定失误原因剖析高学林一九九一年六月,我们受理了一起匿名信案件。初检时,由于对检材物证笔迹变化原因分析不透彻,拿出了否定意见。后经复核,进一步分析检材笔迹,认为系左手伪装书写。同时,在不能取得嫌疑人左手笔迹样本的情况下,补充了其慢写的...  相似文献   

4.
以前,每当提及摹仿笔迹,便会立即将“形快实慢、运笔生涩、弯曲抖动、停顿重描”等征兆与摹仿二字划上等号。然而事实上,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书写水平的普遍提高,一种不显露型的练习摹仿笔迹的出现率正逐渐增多。有相当数量的摹仿者脱离常规的仿写模式,经过临摹与记忆摹仿等多种手段的综合练习,使摹仿笔迹蒙以“书写自然、运笔流利”的假象充斥于伪造证据之中。此种习摹笔迹不仅会使探案人员陷入迷宫,而且极易导致执法机关错鉴误判,对此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习摹笔迹,确保摹仿字检案质量,笔者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鉴定人要从认识伪装笔迹的特点、详细了解案情入手,在做好嫌疑书写人的思想工作、反复让嫌疑书写人书写“有关”笔迹的基础上,在嫌疑书写人正在书写样本笔迹时现场识别伪装样本笔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练习摹仿加复写套摹笔迹的识别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练习摹仿加复写套摹笔迹是指作案人为逃避打击、嫁祸于人,先比照被摹仿人笔迹进行临摹仿写,再选择被摹仿人适当样本笔迹复写套摹成作案材料,从而形成与被摹仿人字迹十分相似的笔迹。这种复合伪装的手段是摹仿字迹的高级形式,极具迷惑性。如不对检材作科学深入地分析研究,很容易使检验工作误入岐途。笔者结合实际案例,试对这种不常见的伪装手段的识别与检验进行初步探讨。1 案例简介1 995年9月30日,某金融信用社在与某银行进行月结算时,发现一笔非本社经办却手续齐全的捌万肆仟元汇票委托联单,这笔申请汇往“天津”的“货款”已从天津支付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于左手伪装书写方式的判断与反映书写人本质习惯特征的鉴别,为左手伪装笔迹的识别与书写人同一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提取右利者左、右手分别所书写笔迹的基础上,对其左手伪装书写的字迹与其右手正常字迹进行比较、分析与检验。结果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生理属性以及书写技能互相迁移的特点,令左手伪装笔迹在包含左手字典型特点与易变特征的同时,亦反映了诸多书写人自身书写习惯的笔迹特征。结论左手伪装笔迹特征的鉴别,不仅可以确认左手书写这一伪装方式,更可进一步对前述特殊笔迹的书写人予以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8.
笔迹样本就是笔迹式样,是文检人员在枪案过程中运用笔迹特征进行比较检验的一个已知参照物。案后样本就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以后书写的字迹特证。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平时书写的字迹样本;另一种是司法机关在检案过程中,因样本不足,让犯罪嫌疑人重新书写的字迹。在后一种情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知道取样的意图.因此,他在书写字迹时,为逃避侦查,往往故意伪装,给文检人员检案造成一定困难。笔者就如何识别和运用案后伪装样本谈点粗浅的认识。一、识别方法1、利用案后样本中的自相矛盾,发现伪装。在检案中,如果怀…  相似文献   

9.
历史人物的称呼以统一为好,好比马克思不宜写成“马克斯”,公孙鞅、卫鞅、商鞅三个名称可统一为一个名称“商鞅”,秦始皇应称赢政而不必叫他赵政。对战国初期的著名法家李悝,目前叫法颇不统一:有人把“悝”字读成“亏”(Kui);有人把“悝”字读成“诙”(hui);也有人把“悝”字读成“里”(li)。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伪装笔迹后部特征形成的原因判断特征的价值,并且对如何选择笔迹后部特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使文检人员能够在检验伪装笔迹时正确地选用笔迹的后部特征,以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一、签名笔迹案件的特点签名笔迹字数少,笔迹特征数量有限,检验难度一般很大,而且大部分为利用摹仿手法伪装的签名,这种伪装方法暴露作案人的书写习惯比较少,通过笔迹鉴定很难认定摹仿书写人。常见的签名方式有横式、竖式和倾斜式三种。一些人忙于手中事务,不管要签字的文件怎样放置,有时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就签上了名字。这样,纸张与签名形成的角度特征极不稳定,利用价值降低。人们在设计自己的签名时,经常会造成某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增加了他人伪造自己签名的难度,防止他人伪造自己的签名。如某案中“冯某某”的签名,三个字…  相似文献   

12.
笔迹鉴定中,签名笔迹的鉴定是一直是鉴定中的难点,而摹仿老年人签名笔迹的鉴定,由于把老年人的笔迹特点与摹仿伪装笔迹的特点糅合在了一起,更成为了难点中的难点。为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自身鉴定实践,对摹仿老年人签名笔迹的特点以及鉴定依据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就在曾有龙被汪臻带进公安局之际,谷凡正在卧室里暴跳如雷。 刚才,欧阳倩给他送来了一封信,那信是秦楚托人送到红房子迷宫的,信封上写着:谷凡先生亲启。谷凡不急于把信打开,把欧阳倩搂在怀里,说:“秦楚这小子的字还写得不赖。”  相似文献   

14.
陈永坤 《政府法制》2012,(35):45-45
若论最短的信,当推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封“无字信”。 郭老学识渊博,并擅长书法,全国各地都留有他的笔迹。1963年。山东省郓城县城关卫生院改建时,院领导决定这个院名要请名人来写..想来想去就想到了郭沫若。于是,就以郓城县城关卫生院的名义给郭沫若去了一封信,请他题写院名。不久,便接到郭老回信。拆开一看,信封内却空空如也,并没有郭老的题字。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5.
1970年,从《香山叶正红)到《归来》并“流毒全国”──狱中斗争──预审人员创造奇迹:十几年中五部手槁全部“归案”在“四人帮”的监狱中,我交代于1963年、1964年、1967年和1970年写过四稿,加上1974年稿,先后写过五稿《归来》。因为我以不认为自己有罪为前提,所以我把这五稿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借阅对象等大体上都讲得很清楚。坦实际上,自1963年以来我自己都记不得写过多少稿。反正每写成一稿便借给别人,别人又借给另外的别人,终至收不回来,只得又写;有时也因自感写得不满意,于是不论收不收得回来又重新写一篇——这后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16.
阎萍 《刑事技术》2008,(2):54-55
在笔迹检验案件中,一是用摹仿手段进行贪污冒领的经济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的特点就是检材字迹少,并且大都是人名用字,这些字在嫌疑人的样本材料中很少出现;二是在一部分笔迹案件中,嫌疑人样本字迹很少,特别是在一些待业青年、农村民工中,平时很少动笔写字,收集他们案前的样本字迹确实困难,因此利用案后文字样本材料进行检验,就是这类案件笔迹检验的一个特点。如果按以往习惯,“以案前样本笔迹做基础,以案后样本笔迹做参考”,就不利于这类案件的检验。在鉴定实践中,针对这类案件的特点,细致地分析案后样本笔迹,灵活地区分和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认真学做人     
写好一个“人”,只需两笔;做好一个人,却要一生。“入”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因此,做人需要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来学。  相似文献   

18.
在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案中,二审法院与辩护律师的争议之一在于赵春华是否具备犯罪故意。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一个实质的犯罪故意概念,该犯罪故意不仅包含构成要件故意,而且包含罪责故意与不法意识(社会危害性认识)。认定赵春华具备非法持有枪支的故意,首先必须证明其对于“枪支”这一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具备完全的意义认识,但从本案的案情来看,根据“外行人领域的平行评价标准”,赵春华缺乏这一意义认识,因此成立构成要件错误,从而排除故意;其次必须证明其对于“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这一空白构成要件要素存在明知,但从案情来看,这一明知也无法成立。即使认定赵春华对于“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存在明知,其也可以援引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为其出罪。  相似文献   

19.
何集 《法治纵横》2014,(20):48-49
苏州况公祠里有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下联写的是:“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每每读到这副对联,我都要为撰联者叫绝,短短24个字,化用的是况钟的两首诗,更是把况钟的一生特点概括得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20.
某局局长胡某,虽初中毕业,水平不高,但喜欢附庸风雅。一日,到书法家刘某府上做客。他请刘老给他写一副“座右铭”。刘老平时看不惯胡局长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又不好拒绝。不敢明言,遂用篆书给胡局长写了一副“座右铭”。对篆书一窍不通的胡局长一字不识,口中却连连称妙,把它挂在新房的客厅中,每当有客人采访,都要对客人把“座右铭”大大赞赏一番。有一天,一位精通篆书的朋友来胡局长家串门,朋友看完这副“座右铭”后说:“你这个‘座右铭’怎么可以这么写?”。胡局长说:“这不是写得很好吗!”朋友说:“还好呢,我给你念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