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处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独特现象,是中国独特的法律文化,起源很早,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至臻完善。调处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制度环境等诸多因素,它对维护封建社会的家庭、财产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基层政权起过积极作用,但对人们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以及健全法律制度等方面却起着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处制度是我国古代实现“无讼”法律文化的一种司法制度,在处理社会纠纷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对调处制度在借鉴的同时予以革新和改造,完善我国现有的调解制度,使它既能适应现实解纷止争的需要,又不违背依法治国的方向,将构建和谐社会与依法治国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医患纠纷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主要是大中城市不断发生且逐年增多并处于高发状态。有效遏制或减少医患纠纷,必须完善医患纠纷的立法调解和鉴定制度,从提高群众的医疗常识入手,不断提高医疗救治和医疗管理水平,形成医患纠纷化解长效机制。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必须修改,重新规范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从而为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构建科学有效的劳资矛盾调处机制,应从调解、仲裁、诉讼三个方面着手,加快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全程参与,既要重视源头参与,也要重视过程监督,同时还要充分运用调解、仲裁等法律手段促进劳资矛盾的化解。  相似文献   

5.
重视和加强民间纠纷的调处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在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中承担着繁重的任务,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基层公安机关不仅要紧紧抓住“三基”工程建设这个契机,在提高基层民警调解水平上下功夫,还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各方面社会管理资源,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和大调解工作格局,使调解工作更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警察制度产生于欧洲,尽管模式和衔级称谓不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了警衔制。1992年我国警衔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依法治警、从严治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落实政策与抓好稳定的关系调处中,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领会政策要透彻;执行政策要公允;涉政言行要负责;制定政策要周延;传播信息要有据;解疑释惑要耐心;一杆正气要从容;知错必改要坦然。建立调处管理工作体系应及时进行形势任务教育;高度重视各类政策研究;强化维护稳定责任意识;健全造、传谣责任追究制;疏通涉民政策宣传渠道;建立联系群众专责机构。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目前我国约权遏腐方面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进一步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调解的机密性是美国调解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除非各方同意,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所披露的信息以及形成的调解协议,都不能在接下来的程序(包括诉讼)中被强制开示,作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调解员也不能披露在调解过程中获得的任何信息.我国立法中,零星体现了对调解机密性的关注,但不成系,应从引入特权形式、明确调解机密性保护的对象和设置调解与审判分离的诉讼机制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个创造,也是对世界法制史的一个伟大贡献。 把人民调解协议作为无名合同予以保护的同时,应吸收我国其他法律制度的好做法,并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 益经验,在保持原有的人民调解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以强制执行的效力,以 使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更加完善,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治安管理处罚法>提供了两类解决纠纷的方式.其中"合意"解决纠纷的方式又包含调解与和解.分析调解与和解的含义、条件、解决的事项、效力,厘清二者的区别,并提供了实务中的一些技巧,以期对公安机关的办案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治安案件调解作为结案的一种方式,对于平息当事人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治安调解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和治安纠纷案件的特点,探讨民间法引入治安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得出将民间法引入治安调解是破解当前治安调解难题的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对法院的民事调解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能否进行检察抗诉论争入手,从法律依据、立法精神和法理基础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的情况,检察机关对民事调解可以进行抗诉而对仲裁裁决不能抗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利益和冲突的多元化、社会主体关系、价值观与文化传统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纠纷解决手段的多样化。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诉讼案件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裁判。但现实中许多"小事"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酿成"大事",给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带来隐患。因此,在多元化解纷机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完善公安机关调解机理、充分彰显公安机关调解的应有功能,从而为社会主体和纠纷当事人提供符合他们利益和偏好的、可选择的纠纷解决途径。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以人为本"这一时代价值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颁行《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正式确立了检察制度。为了保证检察厅能公正执法,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颁行《法官分发章程》,制定了检察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不再坚持本省本管籍回避之旧制。尽管《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未能以法律的形式正式颁行,但其规定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履职过程中的检察官回避制度,比较科学地设置了检察官回避的法定事由。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诉讼制度是承继专制时代诉讼理念集其大成的产物,在诉讼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程序与环节,实际上是专制时代诉讼价值现的重要体现.就具体而言,考察其审级建置、程序设计与监督体系,反思其间所折射的深刻原理,展现积淀于深层的社会心理,对于汲取古代司法智慧,回溯并体味其中渗透的理性泉源,别有意味.  相似文献   

19.
有清一代,为将人犯快速、有效地缉拿归案,针对不同情形、不同目的采取不同的缉捕策略:为捕得真盗、搜得真赃,运用掩捕之术;对共同犯罪,“以盗捕盗”,从内部瓦解;为避免捕役之弊,舍捕役而“以民捕盗”;运用购线和悬赏的方式换取人犯的信息和臣民的协捕;允许因缉捕不力而承担责任的缉捕主体戴罪缉捕以调动其缉捕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