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侃侃而谈     
《今日广西》2014,(3):55-55
近日,一项来自国外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显示,84%的中国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尽管很多人质疑调查的科学性,但联想到近年来频繁的研究生争当清洁T、名牌大学生卖猪肉等新闻,“大材小用”其实关乎每个人的职场自我定位。你觉得你被大材小用了吗?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安》2012,(18):64-64
职场怨念有多重?不妨来看看这项调查报告。日前,某人才网站发布了一个职场抱怨状态特别调查报告。在参与调查的5000余人中,65.7%的职场人士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3.8%的被调查者每天抱怨6-10次,3.7%的人每天抱怨11-15次,还有4.8%的人表示,  相似文献   

3.
对于"职场空窗期,你有过吗"的调查结果显示,93.02%的人曾经历过这一特殊阶段。既然这么多人都曾经历过职场空窗期,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职场空窗的?36.97%的人认为在这一阶段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懒惰;26.05%的人认为遭遇职场空窗很正常,人人都会遇到;21.85%的人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专家表示,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职场空窗,我们都要积极对待人生的这段经历,或放松心情,或学习充电,把它作为自己下一步求职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人感叹“做人难”,也有很多人为此苦恼不堪,甚至心急如焚。即将融入新团体的人不知所措,身在其中的人似乎深陷泥沼,仿佛与人交往是一件万分痛苦的事,尤其是在错综复杂的职场关系中,总觉得自己应像林黛玉进贾府那样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却还是动辄得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只要心存美好,就会发现其实哪里都有风景。如能打通与人相处的五处“穴道”,沟通便不难了,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世界》2006,(4):28-28
近日,一场有关招聘、职场维权的大调查中,共有2000人参与了调查,其中男性占到34.1%。女性占到了65.9%。在对于求职者是否遭遇过招聘陷阱的调查中.有5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自己曾经被“坑”过,针对此,专家传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6.
新语     
《小康》2010,(6):22-22
感觉长期被工作拖累,但却无法离开;感觉薪水太少,却更不敢放弃;有难以承受的压力,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离开企业。员工的职场身份越来越奴隶化,有人戏称为“上班奴”。很多企业就像是一个个的奴隶营,拼命压榨着自己的员工。虽然表面看起来是雇佣的关系,双方都是平等的,实际上,企业不需要用人身限制,就可以很好地绑住员工,使得员工不得不为自己卖命。  相似文献   

7.
职业精神过时了吗? 这个时代的职场充斥着竞争、成功学、名利、多元化、个性各种符号,职业精神这一符号似乎已经渐渐被冲淡,31.75%的被调查者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职业精神这一话题,48.25%的被调查者感觉最近一年自己都没有碰到过让人感动的职业精神的榜样、故事。但从另一组调查数据中却可以看到,透过职场的浮躁表象,职业精神被再次证明是不会消失的职业指针——68.25%的被调查者在最近关注过职业精神,51.75%的人在最近一年内被职业精神的榜样、故事所感动过,62.28%的人认为现在谈职业精神并不过时(见图1)。  相似文献   

8.
心理压力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困惑。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中有38.16%的人感觉到有中等压力,19.66%的人有较大压力,5.8%的人有很大压力,大学生也是如此。最近一项在北京8所重点大学实施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90名大学生中,有46.2%的人觉得压力很大,44.7%的人觉得压力一般,还有4.2%则几乎让压力打垮。  相似文献   

9.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极端……”这首周华健的老歌想必不少人都听过,可能有不少干部觉得这首歌唱出了自己一时的心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并预计在10年以后,精神类疾病可能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发病率第一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职场竞争可谓激烈,职场人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职场的边缘人士,久而久之被“抛弃”。一方面,职场人必须想方设法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避免被淘汰;另一方面,职场人必须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营造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职场氛围。职场必须时不时淘汰~些人以保持新鲜的血液。那么职场中哪些人容易被淘汰呢?  相似文献   

11.
在职场里活跃着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不讲究跳槽中的规律,也不参考什么“淡季旺季”的因素,工作想换就换,说走就走。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职场人士第一份工作不满一年,能在第一个工作岗位干三年的,还不到10%。事实上,一年中连跳三、四次的职场人士并不少见。盲目就业、职业没目标、想获得高薪高职,已经成为当今职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捕风捉影     
《干部人事月报》2009,(19):50-50
半数职场人考虑跨城市工作 近日发布的一项跨城市人才流动调查显示,我国人才流向的十火热门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苏州、南京、成都、人连和无锡;47%的受访者将考虑跨城市工作,‘线城市人才流动将加剧,二线城市对人才吸引力也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3.
石敏 《今日广西》2007,(24):63-65
面对鸡肋般的工作现状,诸多年轻的职业人感到烦闷和焦虑。他们抱怨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缺乏激情和快乐;他们抱怨薪水太少,让生活变得不再有质量;他们更抱怨,怀才不遇的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伯乐”,能让生活和事业有个彻底的改变……终于他们发现,抱怨以后,现实还是现实,没有任何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保障》2010,(8):55-55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台湾社会近7成3的职场新鲜人考虑往大陆发展,最想去的地方是上海;有1成1的新鲜人已找到大陆的工作机会,新鲜人普遍希望在大陆领到比台湾高的薪资,平均期待月薪新台币43642元。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项心理调查显示。参加工作第五年成为职场人类的心理分水岭。这一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比例最高。为30.4%。而第六年开始,这一比例就逐年下降。心理专家指出。步入职场第五年一般正值30岁光景,心理年龄上的成熟和职场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不断增加的心理压力都易使人产生一系列的不协调。此外,30岁左右的人们积累了工作能力后,如果未获晋升,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紧迫感,心理学家称之为“亚快乐”,也叫“五年之亚”。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为什么有人自尊却不尊人在一项针对青年人的社会调查中,在调查“你对自己最看重的品德有哪些?对他人最看重的品德有哪些?”的项目里,要求调查对象在20种品德中,对人,对己各选出前6种。总的统计结果是:对他人最看重的品德中,“宽容”列为第二位,“讲礼貌”列为第三位;而对自己,同样这两项品德却分别排列在第十三位和第十位。这清楚地表明,很多年轻人强调的是他人对自己要宽容、要讲礼貌,而要求自己对他人宽容,讲礼貌却远不是那么强烈。反差如此之大,说明了(1)自尊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但往往有些青年人只看到自己的这种需…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无法掌控好自己情绪的人,通常很难顺利地驰骋职场。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 遇事不冷静职场之大忌 小赵是一家企划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能力强,性格也很比较开朗。公司同事都很喜欢他。但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率直和不加掩饰也曾让他吃过大亏。  相似文献   

18.
我们没少强调世界观,但轻视世界观的人仍很多。原因何在?世界观讲多了,有人就当成了老话;老话听来,总觉得烦。毕竟爱听老话的人少。世界观讲多了,有人就当成了套话;套话听来,总觉得腻。毕竟想听套话的人不多。世界观讲多了,有人就当成了大话;大话听来,总觉得厌。毕竟大话很难讨人喜欢。世界观看不见摸不着,有人觉得空。空话几乎是不受...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派出所的窗口民警。记得警校毕业时大家都喜欢去刑警队,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警察,而我却更愿意做一名制服警。很多人说窗口是最简单的工作,而我却觉得它既有丰富的内涵,也有丰富的形式,作为一名窗口警察,在工作中有酸甜苦辣,也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更多的是努力工作后的成就感和骄傲。  相似文献   

20.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职场瞬息万变。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族。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识淘汰。就是被职场淘汰。失业的危险信号总会频频闪烁。为了使自己始终稳如泰山,四类人应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