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田  蒙克 《现代领导》2004,(8):44-44
要去读一切你能读到的有益书籍,但永远不要去碰那些内容贫乏、思想低劣的书。生命短暂,时间可贵,只应该去阅读最优秀的书。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意义     
这世上最有趣的,第一是人,第二是书.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相似文献   

3.
繁荣与荒芜     
繁荣与荒芜庄点甘家口商场附近有一片书摊,在北京城里的书刊市场中,颇有些声名。几年来,我是亲眼看着这些书摊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店铺越来越多,种类日益丰富,一天比一天显得繁忙……然而,令我感到不解和苦闷的是,周围的朋友中,即使是那些最铁杆的“书痴”,购买热...  相似文献   

4.
书屋铭     
我生于贫困的农家,家里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藏书。不知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还是窥探到书中世界的新奇,从小时候起,我便热烈地爱上了书,直到参加工作至今。我本书痴,惜书如命,珍书为宝,情愿与书终生相守。爱之愈深,读书的心情就愈切。尤其惬意的是夕阳西下的傍晚,独自一人,搬起小凳,置身于那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绿草茵茵的山村小溪旁,捧着自己喜爱的书,走入让人心醉神迷的世界,那种忘我的心境,大有古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无尽乐趣。无论走到哪里,对于书,我都凭着兴致去读。逛书店、转书摊,胜似游…  相似文献   

5.
大 山 静听长空的电光雷火, 俯瞰大地的阴差阳错。 大山大山沉默的哲人, 长须垂胸面天而坐。 突然就走来了我, 来读你的沉默—— 读沉沉山雾懂得了负责, 读弯弯山路懂得了坎坷, 读丛丛山花懂得了美丽, 读汨汨山泉懂得了波折, 读一黄土懂得了渺小, 读万仞青峰懂得了巍  相似文献   

6.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7.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8.
荐书     
《创造》2011,(12):103-103
《看懂世界经济的第一本书》:告诉你身边的世界经济 辛苦赚的钱为什么成了泡沫?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怎么就影响了你的工作?通货膨胀又是怎么让你有钱却买不起东西的?本书从这些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出发,  相似文献   

9.
很多朋友想读书,但是苦于不知道哪些书值得一读。一些人问我:“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好书?”其实,只要留心,要找到好书并不难,并且会发现好书实在是太多太多,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读完。这里,我介绍四种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的一部《围城》让世人都把婚姻比作围城。从古至今,这“围城”里的故事最抓眼球,也最能展示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因此,本刊连载向读者推出《中国式婚姻问题诊断》一书。意从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婚姻的内涵,请心理学博士来分析“围城”里发生的爱与恨。书中的事件也许就发生在你身边,也许与你毫不相干,但它却告诉你:爱是一门需要努力学习的艺术,而不是一个人偶然的幸运和快感。只有用健康的方式处理情感上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痛苦。真正的婚姻总是和严肃、责任、给予、牺牲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书中讲述了海底捞的很多成功因素,其中笔者更为海底捞的“家”文化所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2.
正我认识一位荷兰欧亚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曾经多次获得过欧洲科技奖。他的长子十分特别,别的孩子睡觉前,让父母读童话书,而他却让爸妈读菜谱,一边听一边流口水。他中学毕业后,不想升高中上大学,而要上烹饪中专。教授父亲毫不犹豫,全力支持儿子。刚学了1年烹调,转而又迷上了自行车,想退学专修脚踏车。教授对他说,只要你愿意,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教授过60大寿,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书读,让山里娃走出贫困山区,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石滚河镇毛家棚小学教师杨中在大山深处执教38年。他甘守清贫,无怨无悔,甘愿为毛家棚小学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14.
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词汇,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挑战命运、塑造人格的精神力量。当你读完《让爱改变一切》这本散文集时,你会深深地感受到书中近百位残疾人作家从各自不同的生活断面对爱的诠释,对爱的渴望,这种跃然纸上的博大与无私竟是那样的雄浑而有力。  相似文献   

15.
(一)大凡识字的人都读过书,然而却只有不多的人才有过被书来读的经历,这经历也许只发生瞬间,但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上小学时,同班有位姓段的同学,他父亲是辛亥革命时的秦省议员,家有藏书万卷。已经忘了是因为一件什么事,反正我到他家去过一次;当我走进他父亲的书房时,就猛然间有了一种被书来读的感觉,我指的是四下里一直摆排到天花板的书在我这个陌生人面前忽然全都睁开了眼睛,而且张大着嘴,仿佛要跟你说些什么似的。那种惶惊与不安简直无以言表。我很想从书架上取一本随便翻翻,但够得着的书差不多都夹有纸条,自己实在没…  相似文献   

16.
非常希望本文能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 让读者一字不落一气呵成地读完本文是我的最大目标。但是,我也很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你可能读着读着就走神了,然后又集中精神继续读下去,如此反复。也许是因为本文的确很枯燥无味,但更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你的大脑。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我曾是一个只能每天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儿,我的父亲和母亲很少给我买糖果和玩具,而给我更多的是精神关怀。他们让我自己学着读书写字,让我读家里书架上的书,也给我买过和借过很多书。在自学的日子里,书是我的老  相似文献   

18.
如果让你归纳《沉思录》、《旧制度与大革命》、《世界是平的》还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等书有何共同点,答案除了它们都曾经是畅销书外,或许还要加上一个:这些书都是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或常委推荐过的书。而公众通过这些书单,也大致勾勒出最高决策层有如此一间虚拟的书房。  相似文献   

19.
柳延延 《传承》2012,(23):67-67
真正爱读书的人常常会说:我们热衷于做某件事情,难道就是因为这件事有什么实际好处吗?难道追求乐趣就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吗?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常常可以成为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水平的一个尺度。成年人将好书引荐给年轻人是最明智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