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牛娃     
史可:我的双耳仿佛有了自己的思想,正挣扎着想要感受来自自然的声音,我身边的牛儿张着嘴,我猜它正用它自己的语言唱着最美最动人的歌,却小气得不让我听见。那我呢?我的声音是否也能拼凑出一段欢快的旋律和牛儿的歌声相映成趣?我的声音是否也能引起这世间天地万物的共鸣?我的声音是否也能穿越草原,讲个故事给看着这幅画的你听?我……是否像你一样,也有动人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登第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志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概念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不是马克思模...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0,(4):98-99
《小康》:76岁的您,创作力这么旺盛,让人钦佩,您的日常一天是怎么过的?是怎样的一个时间表?王蒙:我在京时每天有四到五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写作。一至二小时阅读,其他时间闲逛或看电视等。我力求限制自己的写作时间,因为我发现,  相似文献   

4.
看过《迷·爱》这部片子的人,都评价它很王家卫。按照导演周小帆自己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王家卫式的语境微缩。我想没有哪个导演希望自己片子被定型为像某某或形似某某,哪怕是单纯的致敬和模仿,出发点也必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而不是简单的位移。不知道观众看过以后,留在您脑海中的印象,到底是王家卫,还是周小帆呢?  相似文献   

5.
初学伦理学或只是想了解一下伦理学的人经常会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伦理学是难还是不难?但我自己其实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我开始学的时候是觉得不太难的。因为伦理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不像其他许多社会科学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其中充满了大量专业术语,甚至符号、定理、公式,外行几乎完全不懂。  相似文献   

6.
没多久。我接到了廖老大打给我的电话。电话里,廖老大口气非常强硬。完全是一副黑道的口吻。廖老大问我:“你知道我是谁吗?熊老三花了多少钱请你?你在哪里做律师?”我不卑不亢,尊称他为廖总。说自己和他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只是在这个案件里面作为熊老三的辩护人,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经营自己     
阮直 《协商论坛》2008,(11):62-62
前不久,央视经济频道报道了在北京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大街上,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他有一间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有2000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租了,每月租金就有5000多元,自己还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自己。  相似文献   

8.
《干部人事月报》2011,(7):94-94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臣叫子罕,他一向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一天,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入说:“给玉匠看过,鉴定它是块宝玉,才敢拿来呈献给你。”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物,你把美玉当宝物。如果你把美玉送给我,你和我岂不是都丢失了自己的宝物了吗?还不如我们各人都保存有自己的宝物好啊!”  相似文献   

9.
问:我是一名新当选的人大代表,我很珍惜这份光荣的职责,非常希望自己不辜负选民的期望,认真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很希望自己能在当代表期间有所作为,因此写信请教,我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等车、乘车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那天,我坐在车上,闭着眼睛遐思。回想自己已近不惑,事业虽有小成,生活也算安定,但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不那么充实、振作。“先生,这里有人吗?”我被人从沉思中唤醒,一看,是一个嘴角刚长茸毛的小伙子,也许是大学生或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没人,坐吧。”他朝我笑笑,说了声谢谢,便在我身边坐了下来。坐下后,他也不和人闲聊,自顾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来静静地看着,身旁的一切和车内的嘈杂仿佛都与他无关。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的心陡然一震,这不就是我所要寻找的东西吗?!回想自己年少时也曾…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12,(10):79-79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应该全力以赴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找一个十拿九稳的工作?说到底,他们是在暗自掂量:我能找到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吗?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公里远的地方。我们应该直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还不迟。这就是“择业停车位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人生中要做的选择很多,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这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等到老了,我们又怎能不后悔?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梦想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我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2.
首先要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清自己的个性、气质、兴趣和爱好,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将来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创造与奉献     
我在很久以前曾写过一张条幅,写的是“学术关乎心术,人格现于风格。”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给你看一部物理学著作,你能不能看出作者的心术?”我说“不能。”他又说“我给你看一幅无名氏的画,你能不能评说作者的人格?”我又是“不能。”于是他笑我在条幅上写的是空话。我感到自己对治学与做人的关系的确并未深思,只因传统观念中认为二者有关系,我也便人云亦云了。 近年来,治学与名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无论是学术界或文化艺术界都出现了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现象。于是,我又觉得有关的传统观念还是有道理的,只是不能过于机械地…  相似文献   

14.
《半月谈》2005,(2):68-69
2005年元旦,我在郑州市乘出租车游玩时,发现后座位有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数数有1万多元。我问司机是谁丢的,司机也不清楚。我与司机协商,请他上缴出租车公司或通过其他渠道找失主,司机当时同意。谁知事后他变卦了,不但没有主动找失主,反而在失主找到他本人追要这笔钱款时,他竟否定自己拿了这笔钱。请问这位司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该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5.
缘分     
“缘分”是什么?字典上说是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但我更觉得它是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契机过程。这种看似玄妙的东西,我原不曾视其有,但在自己与妇女工作的关系中,我却感到也不能视其无。十几年前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像所有毕业生...  相似文献   

16.
吴怡伶 《台声》2023,(19):111-112
<正>什么是爱呢?爱是这世界上最特别的东西,它不论穷与富都可拥有;它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都真诚可贵;它温暖人心,给予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呢?小时的我爱蝴蝶,爱它那鲜艳夺目的翅膀;爱它那曼妙的舞姿;爱它与鲜花相伴,却又不黯然失色。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朋友送了我一只蝴蝶,我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17.
南庄 《研究与交流》2006,(1):28-30,38
和平时期,为了祖国母亲的安全和幸福,我们的军队该怎样把自己打造成一座真正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恰是央视一套2006开年大戏——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沙场点兵》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场“点兵”一下子就牢牢地锁定了我心中的遥控板:因为它恢弘豪迈的大气势,因为它生动独特的角色演绎,因为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剧情中所蕴涵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下属对自己的犹太老板说:“讲到勤奋,你不如我;论成功我根本不敢和你比。这是为什么呢?”老板一脸的愕然:“我为什么比你更勤奋呢?为什么我非要比你勤奋才能赚钱呢?我从来没有想过钱是靠勤奋赚来的。尽管我也曾勤奋过,那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替自己的老板工作。在那个年代我比你勤奋、刻苦得多,却没有你们现在挣得多。在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勤奋,但不是都能发财,靠勤奋发不了财。”  相似文献   

19.
总有人问我:突然从健全人变成残疾人,你是怎么接受这种变化的? 而我总对他们说:不过是换了一种身份,我还在继续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马树国对联本是一种应用文体,然而我总是拿着它当诗读,不知是古典诗歌中常常有文辞瑰丽的偶句出现,还是楹联作者往往是将自己的作品融进了蓊郁的诗意,也许这两方面因素都有?鲁迅评《史记》,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