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多读“无用之书”】李浴洋:陈老师,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高兴可以就“读书”这个话题和您做一次访谈。关于“读书”,您先后写过《书里书外》《书生意气》《漫卷诗书》《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与《读书是件好玩的事》等。我注意到,从199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您都会应邀撰文或发表演说来谈“读书”。  相似文献   

2.
漫谈读书     
潘琦 《当代广西》2007,(18):52-52
那晚看央视《艺术人生》“走近金庸”专辑,节目将结束时,主持人问金庸老先生最后有什么话要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说。金老先生不假思索地说:“我希望大家能抽时间多读些书,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解除万般忧愁和许多烦恼……”老先生的几句话讲得很平实、平常,但很深刻,可谓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增长知识,拓展思路,提升能力,体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年初,公司党委及时为我送来《领导力》、《赢在执行》、《读书心谈》三本好书。细细品味,使我领悟到:领导力的精髓在于领导自我的影响力和创造力。执行力的内涵在于意识、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科学准确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等三个重要问题,为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但也有基层干部认为,要坚持读书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只要把具体工作干好就行了,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为我们树立了酷爱读书的榜样。有一次,毛泽东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知道我多么难受吗?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又把书放在他身边。然而,一项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或许,有人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读书没有以前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人有书读,有书读的人尽量读好书。从此,让读书意识贯穿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因读书而美好,让我们的国家因读书而富强  相似文献   

7.
快乐阅读     
王葳蕤 《台声》2023,(21):110-111
<正>书,是一个简单的字眼,但是却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读书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且听我慢慢说来。一年级的时候,我不喜欢读书,总觉得书里面的知识都是要我们去背诵的,一定很难很难,所以很排斥。  相似文献   

8.
梁昭 《人民公安》2012,(12):40-40
我时常虔诚地想像,人读书读到感动处,如果能泪涕长流,读书人一手紧攥着书,一手不住地抹眼泪兼擦鼻涕,那该是一幅多么动人的读书图啊!这一方面说明书写得好,另一方面也说明读书人会读书、读得深入。两强兼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可惜自己虽已人到中年,但自小至今却从无因读书而淌泪的经历,这实在是一处惭愧得羞于向人提及的人生伤痕。想想也绝不是没碰到过好书.而是自己读书不上道,要不就是泪腺迟钝,总之怨不得书。  相似文献   

9.
《云南人大》2010,(3):1-1
在2010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拉开了序幕,在此,我们特向机关各位同仁发出倡议:以书为伴,书香满身!  相似文献   

10.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和书形影不离。吃饭看书、走路揣书、坐公车要读书、上厕所翻书。出门不论去哪,一般要跑一趟书店才安心。身边有书,心中不慌。就这样,我染上了戒不掉的买书囤书癖。有了孩子,上述行为或许就能理直气壮些:买书不光是考虑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一事非常焦虑,面对自己不读书的习惯却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读书深受表哥的影响,以古今文学名著为主。那个时候差不多能够读到的书,也基本上都是文学类的(文学是那个时期的主流,作家最吃香,连年轻人找对象都强调自己“爱好文学”)。由于借阅图书往往催得紧,书读得也快,我读书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倒逼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境界     
周高 《群众》2014,(4):66-67
<正>书中有境界,读书亦有境界。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工作多么忙,总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读书使我体会读破万卷书、行遍万里路的壮怀激烈,领悟笔底有惊雷、书中藏日月的海阔天空,收获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磅礴娟秀,流连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的沧桑隽永。  相似文献   

13.
很多朋友想读书,但是苦于不知道哪些书值得一读。一些人问我:“你怎么知道那么多好书?”其实,只要留心,要找到好书并不难,并且会发现好书实在是太多太多,穷极一生都不可能读完。这里,我介绍四种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镕 《群众》2009,(10):80-80
我非文雅士,但喜乱翻书。在公职期间,挤出时间读书,往往得益。俗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管你做哪一行,文学书特别是中外名著总要看一点,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相似文献   

15.
书是一道灵光,照亮了人类蒙昧的世界;书是开启心扉的钥匙,引领我们走进人类精神的深处。久远的古圣先贤,今日的博学名师,他们之所以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无穷力量,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读书.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提倡人们有读书的爱好,让人们培养看书的乐趣。温家宝总理在做客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时就说到:“我们非常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时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  相似文献   

17.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方鸿辉 《政策》2007,(3):58-59
“我不是一个思维型的人,但不止一次尝到读书时多思考的甜头。古人曾劝人‘从无字句处读书’,要‘读一句能识其正面、背面’,从书的字里行间思索出新意是我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夏鼐是著名考古学家。一般而言,学者都爱读书,但夏鼐爱读书,却到了痴迷的地步。清华园里好读书读书,对于夏能而言,是治学的需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夏鼐日记》的出版,为我们展开了夏翁在书海中邀游的生动画卷。1938年末,留学英国的夏鳍在日记中写到,“今年第一季以参加发掘,漫游近东,无暇阅书,4月底返英时,一共只阅十来本书。以后又以在校中整理古物,从事于串珠之编目,偷闲读书,一年仅阅过80部书,页数达19534(小说及杂志中论文不算在内)”。一年12个月、365天,阅书80部、19534页,月均读书6部以上,日均读书50多页,若算上小说和期刊论文,数量还要多,这尚属“无暇阅书”之年的“战绩”,实在令人既咋舌又汗颜。  相似文献   

20.
郭一宁  栗守廉 《前沿》2011,(12):25-27
毛泽东在领导过程中运用书中的知识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创造性地利用宣传鼓励广大领导干部用读书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党的组织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毛泽东倡导读书学习的领导艺术对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有重要的现实启示:理论联系实际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前提;理论创新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动力源泉;善于学习是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