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钱斌  童铁江 《浙江人事》2009,(12):32-33
今年以来,杭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积极推进“九大计划”和“一大平台”为工作重点,以实训促就业和创业带就业为工作主线,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8.7万余个,接收高校毕业生5.9万余名,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 《理论月刊》2008,(1):F0004-F0004
2007年11月上旬湖北省社科联在武昌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应出台推动就业及创业的相关政策,取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制订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努力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相应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及价值取向,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重性别、地域的用人观念,做到人尽其才,量材施用。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保障》2014,(7):21-21
2014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4.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省将继续强化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的主旋律,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着力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日前,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内高校毕业生和省外高校闽籍毕业生总数达到23.6万人,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总数超过40万人,成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主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福建省政府于日前出台《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此作出具体部署,并从提高省级项目补贴、鼓励基层一线就业、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组织万名毕业生就业见习等方面,多管齐下,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对于就业,不同的大学毕业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稳当保守就业,有的冒进冲动就业,有的选择自主创业,有的志愿做一名大学生"村官"……本刊推出的这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报道,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点滴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我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8.1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超过以往,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区高校"走出去"访问用人单位、收集就业岗位;自治区教育厅增加"双选会"规模和场次、组织培训和企业现场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挥"五个途径"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四项举措"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三大措施"引导毕业生向基层就业。至2013年11月底,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5.04%。  相似文献   

7.
白云浩 《前沿》2013,(8):199-200
独立学院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关注度较高。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门路方面,独立学院主要做法有:加强与母体高校合作,共享就业工作资源;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利用学生家长、专业导师和校友提供的就业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指引学生积极创业;帮扶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引导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拓宽升学渠道,实施国际化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8.
吸引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在大陆就业创业,拓展台湾青年毕业生大陆就业创业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文章采取现场访谈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福建省10所高校学生的实证分析,重点从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的角度厘清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政策重制订轻落实、就业创业成本高难度大、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从学习生活维度、区域偏好维度和愿景发展维度入手,优化政策供给内容与形式,突出各方“主体性作用”;构建精准服务平台与渠道,落实台生“同等化待遇”;注重就业创业能力建设与规划,提供全程“闭环式指导”。  相似文献   

9.
广东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敏燕  曾锦华 《青年探索》2006,(5):50-52,55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接受调查的广东大学毕业生呈现的状况是:职业取向不够明朗,普遍认为公务员最为吃香,择业的区域比较单一,择业的途径较多样化,缺乏经验成为了择业的瓶颈。本文从高校、政府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同时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符合实际地确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要敢于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到基层去寻找就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温州市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实现了就业率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较大增长。截止2008年底,该市共接收本地高校毕业生档案27131份,其中,实际报到落实就业单位并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的刚性就业13812人,刚性就业率为50.9%;通过对600位学生的隐性就业抽样调查显示,隐性就业为73%;加上部分游离在刚性就业统计之外而实际上处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状态的毕业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推算出高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达到87.67%。  相似文献   

11.
黄蕾  傅文卿 《新东方》2011,(2):73-76
高校毕业生创业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高校毕业生在创业中面临一些困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为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提供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帮助广大毕业生充分了解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由福建团省委、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及福建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福建堵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佳 《浙江人事》2008,(10):30-30
今年以来,嘉兴市人事局从“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创新援助”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完善政策扶创业。在继续实行“先落户后就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制订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项目补助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优惠条件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强 《前沿》2007,(3):171-17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逐渐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难题。本文试图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势态分析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的回顾,指出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就业难提出的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措施,旨在转变就业观念,增加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傅丽芬 《人民政坛》2008,(11):39-39
据统计,近几年.我省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约以20%的增长率增长。2007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有近16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如实行“三支一扶”计划.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出台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就业现状全省待就业毕业生15万人  相似文献   

17.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12,(7):38-39
福建出台系列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2012年,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将"支持创业促进就业"项目列入2012年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福建省财政安排2200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日前,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出台《2012年"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针对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缺乏、项目选择难"等情况分别出台相应举措,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根据实施方案,福建省将支持南平市、三明市、宁德市率先建立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012年12月31日之前,3个设区市建立的孵化基地将完成首批大学生创业项目筛选入驻,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服务。福建省还将依托30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  相似文献   

18.
唐建新 《中国人大》2009,(20):53-53
按照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日前,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部分省人大代表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赴邯郸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了近年来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并到市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实地视察。与会代表就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赵文 《青年探索》2014,(3):77-81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