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0月20—30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祟德主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参加讨论的有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及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浙江大学法学院及一些省市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的学者、教授和实际工作者共一百多人。我院陈腾芳副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提交了《机构改革与地方立法》的论文。会议研讨的主题是宪法与机构改革。学者们围绕四个方面开展热烈讨论:讨论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时,如何坚持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宪法与当前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关系;国家机构改革对依法治国的作用,当前国家机构改革应采取那些现实措施等。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体现着我国宪法学者及实际工作者的丰硕成果和经验创见。与会者一致认为,参加这次研讨会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于9月中旬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宪法与依法治国”。与会代表围绕着会议主题,着重讨论了宪法修正案的意义、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如何进一步保证宪法实施三个问题。现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要成果综述如下:一、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对1982年现行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修宪虽然只有六条,但意义十分重大。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生…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为代表的国家机构改革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织构造和权力配置也在经历深度调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就当前国家机构改革与宪法文本的关系而言,有的改革受到宪法的明确束缚,有的改革仅面临宪法概括性规定的制约,而有的改革已经明显超越了宪法上的国家权力配置架构.由此可见,宪法文本对国家机构改革呈现出不同的规范强度.目前我国各项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改革合宪性的回应策略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遵循宪法、突破宪法触动修宪、突破宪法回避宪法评价.在以“变革”为主题的制度转型期,改革决策者应当以“形式合宪”为底线,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审慎推进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修改对整个国家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意义重大,作为律师必须增强宪法意识,深化律师改革,自觉履行依法依究治国的社会政治黄河,全面学习新宪法,坚决维护新宪法,正确实施新宪法,律师必须牢牢把握好宪法修正案的六个确立,明确六个新观念:其一,把握确立一面旗帜,明确邓小平理论的宪法地位。宪法修正案以基本法的形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它的宪法地位,充分肯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历史作用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任進 《中国法律》2012,(3):5-8,64,66
我国当前的国家机构是在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根据1982年宪法建立起来的。从30年来国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出的启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宪法原理为指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依法推进国家机构改革,我国国家机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2 0 0 2年年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5至 1 8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宪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共 1 5 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 0 0多篇。会议围绕“回顾与展望 :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 2 0周年”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方面总结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的伟大成就 ,另一方面在对现行宪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建议。现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回顾和评价现行宪法与会学者认为 ,2 0年来现行宪法能适应改革开…  相似文献   

7.
法治快报     
《公民与法治》2014,(24):2-3
12月4日确立为国家宪法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中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8.
<正> 国家的任务和职能主要由国家机构实现,我国的国家机构能否不断改善,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而,规定国家机构的原则及其组织、活动,乃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重要内容。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去年通过的宪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党的十二大的基本精神,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的国家机构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与中国宪法发展蒋碧昆,刘茂林改革开放将中国宪法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开始是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实践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宪法也在不断地...  相似文献   

10.
九九修宪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九修宪前夕,围绕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经济发展优先还是法制改革优先等问题, 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认清了修改宪法的必要性。九九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中的指导地位, 明确了在现阶段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稳定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确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不仅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区分法治与法制的概念, 明确法治与人治的分野, 坚持宪法确立的法治原则, 尤其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是一部比较完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经过1988年和1993年的两次修改后,更适应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宪法的某些具体规定与现实情况已不相适,有必要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现时的具体情况,对宪法进行修改与补充,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因而今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新的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与补充。这次修改,虽然…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修宪──兼论宪法的概念和宪法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响亮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任务和首要标志是实施宪政,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所以,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十分重视宪政建设,重视宪法的修改和完善,重视宪法的实施保障。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从而使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  相似文献   

13.
7月25日,北京市法学会邀请首都法学界的几十位专家、学者举行座谈,就学习邓小平理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及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会者在发言中纷...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1982年宪法颁布20周年,各地纷纷举行了纪念活动。2002年9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纪念现行宪法颁布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首都新闻媒体、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学者、法官、记者等8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四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12条至第17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史上的一件大事。现行宪法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规定于宪法之中,对于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童之伟  孙平 《中国法学》2004,(2):190-192
<正>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于2003年11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主要法学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实务部门的宪法学专家13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十六大后中国宪政制度发展展望”。与会专家主要就宪法与政治文明、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宪法与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如何完善和启动我国违宪审查程序等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和证明了许多有创见的论点。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和“五四”宪法颁布50周年,2004年9月25日至26日,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学术研讨会。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等全国2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政治学、法学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现将这次研讨会涉及的主要议题综述如下:一、五四宪法与新中国宪政1 宪政的概念。宪政的概念是与会的政治学与法学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与会者大多对宪政持传统观点,即认为宪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30日,“宪法和公民权利保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模拟法庭隆重举行。同时,“清华大学宪法和公民权利中心”也正式揭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知名律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会议就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以及9月1日实施的《法律援助条例》,结合公民权利的保障进行了研讨。宪法和公民权利中心是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人权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非盈利性民间法律援助组织和宪法及公民权利研究机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法治”写入宪法,近几年中国加快立法步伐,推进司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继承、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郑重结论。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将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这一基本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  相似文献   

20.
3月23日,司法部召开了首都部分法学家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来自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的著名法学专家、学者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刘瀚、孙国华、李林、石泰峰等济济一堂,共同学习畅谈“宪法修正案”。司法部部长高昌礼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他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是本世纪末中国宪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修宪,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我们国家的指导地位,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