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情况 阿拉善盟嘉尔格勒赛汗苏木查干鄂木嘎查与宁夏交界处的一户姓王牧民,1989年共有417只羊,其中绵羊189只,山羊228只。从当年4月24日开始,该群羊突然死亡,先为山羊,后为绵羊。因当时误诊为毒草中毒,建议畜主离开原草场放牧。到5月19日转移牧场时已死山羊和绵羊78只,但羊群转移到新牧场后没有停止死亡,最多的一天死亡17只,至11月份回原住地时共死亡山羊和绵羊267只,全群绵羊只剩1只。回来后畜主新盖了羊圈,1990年从他人处换回22只山羊,买  相似文献   

2.
γ-球蛋白制剂在防治畜禽疾病、尤其是防治幼畜腹泻方面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很多学者所证实。本文作者于1986年在青海省河卡种羊场进行了γ-球蛋白制剂预防新生羔腹泻的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为青海省河卡种羊场牧业1大队的青海半细毛品种羊的新生羔,共709只。试验开始时,将每日每群(共6群产羔母羊)所产的羔羊随机分为注射γ-球蛋白制剂的试验组(简称试验组)和不注射的对照组(简对照组)。从1986年4月13日产羔开始到5月13  相似文献   

3.
羔羊痢疾乃西北养羊业一大害,解放后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极为重视,拨经费大力支持对该病的研究,后成立西北区羔羊痢疾研究组,于1958年终止工作,前后共计8年,总拨研究经费约6万元,参与的科技人员共20余人。工作概况为: (一)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动物主要为绵羊羔,山羊羔也发,但不如绵羊羔严重。羔羊发病的年龄,生后3日内为主。也有生后4~10日发病的。发病季节,春羔、冬羔均可发病,但产羔初期,羔羊多无病,随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9月 2 8日 ,西昌市某羊场饲养的 42只绵羊 ,其中成年羊 2 3只 ,育成羊 19只。由于一次性增喂玉米粉平均每只羊达 0 .9kg(以往饲喂玉米粉 0 .1— 0 .2kg/只 ) ,有 19只绵羊在采食后 4— 6h相继发病 ,发病率为 45 .2 % ,死亡 1只 ,死亡率为5 .3 %。1 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精神沉郁 ,目光呆滞 ,喜卧 ,行走进步态不稳 ,粪便稀软 (或水样 )呈黄绿色、含有泡沫、并酸臭 ,排尿减少或无尿 ;有的病羊食欲废绝 ,眼球下陷 ,皮肤干燥 ,反刍停止 ,流诞 ,或张口伸舌、甩头伸腿 ;病情严重者狂燥不安 ,或不能站立 ,或转圈运动 ,出现眼球震颤…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对绵羊冬季投服伊维菌素阻止绵羊线虫春季高潮的效果 ,笔者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5月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进行了该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伊维菌素片 ,5mg/片 ,2 0 0片 /瓶 ,为北京中农华威科技有限公司药厂产品 ,批号2 0 0 10 5 0 8。1.2 试验动物 系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拉脊山牧场自然放牧的藏系绵羊。1.3 试验方法 在湟中县上新庄拉脊山牧场选择自 2 0 0 1年 5月以后未投服任何驱虫药物 ,经粪便检查感染有多种胃肠道线虫的绵羊 1群 ,对其中 2 0 0 0年产的羔羊于 2 0 0 1年 1月逐只称重、打耳号、进行粪…  相似文献   

6.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犁昭苏垦区的绵羊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并伴有神经症状和部分母羊流产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查及微生物学检验 ,诊断为李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垦区现有新疆细毛羊 30余万只 ,近年来随着牧民定居和畜牧业投入的加大 ,羊群冬季逐渐以舍饲和饲喂青贮、微贮饲料为主。 1999年 3月该垦区某团有 1群羊发病 ,初期病羊精神沉郁 ,步态不稳 ,2— 3d后出现神经症状 ,孕羊流产。从 3月 15—31日该群羊共发病 36只 ,死亡 2 5只 ,发病率 15 .7% ,致死率达78.0 %。 2 0 0 0年 3— 4月 ,该团又有 2群羊出现上述病症 ,前后共发病 2 5…  相似文献   

8.
1992年在西北某地区的3个县10个牧场,对2160余只羊进行了羊肺炎霉形体病的调查,血清样品673份,检出阳性101份,阳性率为16%;并从发病地区羊群采集的2例山羊和1份鼻拭子病料中分离到3株霉形体。经系统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确诊为羊肺炎霉形体(M.ovipneumonia)。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3月 19日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某羊场饲喂的 97只成年绵羊 ,采食有锈病的蚕豆茎、叶后 ,有 16只相继发病 ,发病率为 16 .5 %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6 .3%。1 临床症状病羊初期表现采食谨慎 ,咀嚼缓慢 ,甚至咀嚼后又将食团吐出。口腔黏膜潮红、肿胀 ,口温增高 ,流涎。鼻黏膜潮红、肿胀 ,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有2只病羊可听到喉狭窄音。随后有 6只病羊下颌淋巴结肿胀 ,头部及颈部皮肤充血、肿胀 ,继而出现丘疹。丘疹呈扁平或半球形 ,豌豆大至核桃大 ,初为零星发生 ,以后迅速增多、变大并遍布全身。有的丘疹相互融合形成大面积肿胀…  相似文献   

10.
1990年8月末,我市种畜场从山东省引进小尾寒绵羊94只,30天后发病18只,发病率为19%,死亡12只,病死率为66%。经尸体剖检观察到呼吸道的充出血变化及典型的肺脓性坏死或肿胀性病变,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化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认定为该批病羊罹患慢性溶血性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 初期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四肢无力不愿行动,体质日渐消瘦,毛焦无光,体温多在39.5~41℃之间。有的口腔流有粘液,多数鼻腔流有粘性脓性鼻汁,普遍表现痛苦的剧烈咳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12.
羊鼻蝇(Oestrus ovis)的幼虫是危害羊群健康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在我县感染率达72%,感染强度达6.7(1~24)。为了控制这种虫害,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综合防治的同时,不断地在筛选喷鼻驱虫药物和改良喷鼻器械。悦乐公社兽医站1975年试制成功一种高压喷鼻枪,三年来共喷羊65000多只,使羊鼻蝇幼虫的危害程度显著降低,羊群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经过配合口服  相似文献   

13.
位于吉林省西部草原的某种羊场,每年都因胰吸虫病死亡不少种羊。1981年检查全场5069只羊,检出寄生胰吸虫羊1896只,平均感染率37.4%,羊六队感染率最高达89%。四年来,通过治疗病羊、杀灭中间宿主、划区放牧和培养无胰吸虫健康羊四项技术措施,使该场绵羊胰吸虫感染率下降到1.8%。羊只从净化第一年结束就杜绝了因胰吸虫病死亡的情况,绵羊普遍增膘复壮,生产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全场每年获经济效益约二万五千多元。同时还保障丁东北细毛羊的育种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吕氏泰勒虫表面蛋白Tl SP(Theileria luwenshuni surface protein)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用150 g/只和300 g/只乳化后的Tl SP蛋白免疫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对照组为等量PBS,每组5只。二免后第14天,每只绵羊用50只青海血蜱饥饿成蜱进行攻蜱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绵羊攻蜱后出现跛行、体温2次升高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40%,染虫率在2.23%~3.50%之间;试验Ⅰ组和Ⅱ组绵羊免疫后产生的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102 400和1∶25 600,发病率均为60%,表现轻度临床症状而未发生死亡,染虫率在1.23%~1.89%之间。上述结果证实,制备的Tl SP重组亚单位疫苗在抗泰勒虫感染上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羊泰勒虫病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路镇某个体养羊户饲养绵羊50只,1998年11月羊群开始发病,逐渐消瘦,经用虫克星、丙硫咪唑、敌百虫治疗未见好转,而且病情日渐加重,并有5只死亡。后经我站及时诊断为绵羊鸟毕吸虫病并对症治疗而痊愈。1临床症状病羊体质瘦弱,可视粘膜苍白...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春季 ,宁夏某羊场从山东引进一批小尾寒羊 ,虽精心管理、增加蛋白质饲料和青绿饲料 ,但至秋季部分羊仍表现消瘦、腹泻等症状 ,剖检其中发病未治愈的羊 ,初步诊断为肝片吸虫感染所致。当年 10月 10日时 2 0 0只体重在 70kg左右的母羊用硝氯酚进行预防性驱虫 ,每只羊灌服硝氯酚 6片 (每片10 0mg)共 0 .6g。 11日上午部分羊出现中毒症状 ,当天下午即开始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初期病羊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 3 9— 41℃ ) ,心跳加快 ,呼吸粗厉 ,呈腹式呼吸 ,有的张口呼吸 ,流涎 ,四肢无力 ,有腹痛表现。剖检见肺部出血 ,肝表面…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春季以来 ,赤峰市北部地区先后发生几起山羊疾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 ,死亡快 ,治疗效果不佳。经对其中一山羊群进行现场检查及综合分析 ,诊断为山羊食野生杏树叶中毒。1 发病情况赤峰市聂某饲养绒山羊 16 0只 ,其中成年山羊10 0余只。该群山羊以放牧为主 ,间或饲喂干草、秸秆等农作物 ,并补以玉米、豆饼等精料及添加剂。2 0 0 1年 5月 10日该群山羊放牧回来后不久 ,即发现有 8只成年山羊突然死亡 ,同时有 15 %左右的成年山羊表现临床症状 ,临诊中又有 2只死亡。2 临床症状病羊初期站立不稳 ,呻吟不安 ,流涎 ,腹痛 ,瘤胃臌气 ,时起时…  相似文献   

18.
将变异黄芪(Astraglus variabilis bunge)中毒的13只绵羊分3组进行了治疗试验,第Ⅰ组为实验性变异黄芪中毒病羊2只,第Ⅱ组为变异黄芪自然中毒病羊6只,第Ⅲ组为对照组包括实验性中毒病羊2只和自然中毒病羊3只.对试验Ⅰ组和Ⅱ组羊每日灌服复方芪草汤1剂,喂以青干草及红豆草,自由饮水和活动;对照组羊仅给以相同的饲草和饮水;对Ⅰ~Ⅲ组羊进行临床、实验室、心电图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试验Ⅰ组和Ⅱ组病羊在服药次日即表现出食欲增加,第5 d临床症状开始减轻,第8 d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均趋向改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区虽年年进行布病免疫,但在考核验收合格县的山羊群中,流产仍然存在。1984~1985年最为严重,乌什县阿合牙乡牧业队有怀孕母羊7000余只,1984年流产率高达80%;洋海乡,1985年山羊流产率为40%。温宿县恰西力克牧场,1984年流产率为55.9%;古力瓦提乡4大队6小队流产率达74%。库车县二八台农场,1985年流产率为67%。为搞清山羊流产病原,对本地区山羊流产胎儿病料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诊断,其结果:病原体为羊衣原体,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报道的羊流产衣原体相同。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2~ 3月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6个养羊户的羊群相继发生以高热、败血和胆囊肿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羊链球菌病。1 发病概况发病的 6个养羊户共养羊 1348只 ,其中藏系土种绵羊 986只 ,河西绒山羊 36 2只 ,放牧于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邻的东大山天然草场。 2 0 0 3年 2月 15日 ,1农户的 2只绵羊突然发病死亡 ,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废绝 ,畜体逐渐消瘦 ,呼吸困难 ,病程很短 ,呈急性经过 ,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几小时。疫情很快扩散到其他 5户羊群 ,至 2月 18日 ,陆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