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谢你"     
丘思佳 《侨园》2011,(8):26
我叫丘思佳,来自印度尼西亚。我目前在辽宁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来中国之前,我在美国生活了大约6年,之后我已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两年。我第一次来沈阳是在2009年9月,当时有机会获得奖学金来辽宁大学学习一年汉语。这笔奖学金带给我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使我能够专心于学业。中国沈阳给了我很好的机会,不仅使我汉语变得流利,而且让我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也早已由民族解放转向了经济建设,我们还需要“抗战精神”吗?尤其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陌生的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1架空客A380"--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一句为化解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偏见的比喻,却着实道出了中国航空工业人的尴尬。说这话的2005年5月,中国刚刚购买了30架空客飞机,包括5架A380。多年来,民机采购已经成了我国平衡与发达国家贸易赢余的手段。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航空工业50多年来,依然没有真正成为中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国家不得不进口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充当平衡国际大宗贸易的"砝码"。航空工业是一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对于幅员辽阔且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而言,这一产业的繁荣作用关键。如何在1999年航空工业重组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走出目前依然深受困扰的体制,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整个工业乃至现代化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傅秀宏 《侨园》2008,(3):30-33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位居全世界首位.中国是世界上在国外读大学的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留学生占全球总数的14%.中国留学生的去向,大都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  相似文献   

5.
"法理"概念何以承载中国法理学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这一问题,并非一经"法理"概念之提出、内涵之梳理、意义之分析便可得以自解。对"法理"概念的意义理解应立基于对"法理"的现象观察。"法理"概念的意义既在于对"法理泛在"的内容描绘和对"反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传递,同时也在于对中国法理学体现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行动倡导,是对推进中国法理学转型升级、迎接中国法学的法理时代暨"法理中国"新时代的理论自觉,对中国法理学乃至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学术回应。  相似文献   

6.
曾程 《学理论》2009,(30):208-208
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国概念”也越来越激起世界人民的热情。同时,“中国概念”的崛起也代表了世界的艺术品交易中心移至了中国。伴随着艺术产业的发展,让世界人们都看到来自中国的艺术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夏威 《侨园》2005,(1):3
2004年8月15日,《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发布实施,不少在华的老外都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有关人士还是提醒那些计划长住内地的外籍人士,取得“中国绿卡”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北京正式受理“中国绿卡”业务一个月后,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8月23日开始正式受理“中国绿卡”业务以来,前来咨询  相似文献   

8.
“国学”就是“中国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就是渗透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学等具体学问之中的“有别于西方思维的中国思维”。它主要表现为:只讲“相关律名学”(correlation-logic),而不讲“主谓式句辞”(Subject-predicate proposition);只讲现象论,而不讲本体论(ontology);只讲符号论,而不讲实在论(realism);只讲“内在关系”(internal relation),而不讲“外在关系”(external relation);只讲“大心论”,而不讲“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之类的任何“中心论”;只讲“职司主义”或“功能主义”,而不讲基础主义或本质主义等等。这是一整套有别于“西学”的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了这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9.
世界掀起"汉语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娜 《侨园》2007,(2):12-13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汉语作为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代表中国的语言符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语言学习的焦点。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还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汉语热”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全球语言学习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0.
徐利 《侨园》2007,(1):48
1986年,被聘为武汉市柴油机厂厂长的德国人格里西获得“外籍人士在华永久居留权”,这被视为中国首张“绿卡”。1989年至1999年,共有67名外国人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拿到了中国“绿卡”,这67个人都是“为中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11.
唐晓丹 《学理论》2009,(25):167-168,172
"五四"时期,现代文学在反传统和个性主义的思潮中诞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五四"热潮的消退,中国现代文学由激进的革命阶段进入探索的建设时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T.S.艾略特的"非个性论"传入国内,并在如何面对传统、如何认识文学两个方面,对"五四"时期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个性主义起到了反思与纠偏作用。"非个性论"给中国现代诗歌创作拓展了新的方向,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走向理性与成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中国模武、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不变"与"变"的关系.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中国经验,在紧跟时代步伐中走自己的路,增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垄断"变脸"     
尚未触及垄断根基的一些改革,使部分垄断在今日中国变得复杂化、合法化和隐性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的区别。两者的形成过程和阶段相似,主要经验相似,面临的挑战相似,都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但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基本含义不同、参照系不同、对世界产生影响的角度不同。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同时加强两大研究范式之间的交流,共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丰富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多元探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学术领域,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很早、很多,国内学术界的兴趣自90年代以来也不断增强。但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论,甚至在怎样“中国化”这样的基本定位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及其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陈桂林 《学理论》2009,(15):4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执政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参考、借鉴古今中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对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一些探讨和设想,非常必要和有意义。毛泽东的民主观尤其是他的“国家民主化”思想对当前的“中国式民主”建设在给与指导的同时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 ,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比正确的选择。但是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 ,如何实现“中国特色” ,却在不少人心目中不甚明了 ,行动上也就不很自觉。有鉴于此 ,笔者不揣浅陋 ,试图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 ,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中国特色”就是实事求是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可以发现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过程中 ,提出“中国特色”这一重要思想的前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 30年间 ,我们成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决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这句话或可诠释现今中国"房地产泡沫"之争。 虽然已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这场争论至今难决胜负,虽然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头热"最终会把国民经济引向何处仍难以辨清,但邻国的遭遇已历历在目。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已使其身陷"失望的十年"而不能自拔,韩国政府为走出"泡沫"阴影不惜谋划迁都之举。这些国家的城市在泡沫破灭之前,无不遍尝经济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而持续攀高的房价如影相随,横空鼓出一个巨大的"泡沫",成为梦想的"终结者"。 他山之石会给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产生何种影响?东亚超级城市的悲喜剧是否已能让我们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期?两派观点交锋仍在相持。 位处这场激战漩涡之中的,正是上海这个中国经济"航空母舰"级的城市。论战几起几伏。上海市官员表示: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应对挑战。就在这时,消息传来:11月15日,上海房市均价首破每平方米万元大关。 种种迹象暗示,泡沫之争或已进入最后的"决战",其胜负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学理论》2008,(22):48-49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界有一种倾向是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其进行解释,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成长土壤,"实践理性"不足以作出恰当的诠释。本文力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其确切的界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