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石头”的说道》是《石花杂文笔会》中的一篇杂文。它分析了自从《光明日报》发表《杂文也是石头》之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说道”,笔锋犀利,辩驳入理。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八年九月,鲁迅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杂文——《随感录》二十五。不到一年,就出现了对他的杂文的反响和评论。一九一九年五月,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卷第五号上发表了《随感录》一文,指出“唐俟先生是能做内涵的文章的”,“实在是《新青年》里一位健者”。唐俟,是鲁迅初期写杂文时用的笔名。从这以后,鲁迅杂文  相似文献   

3.
《处世百题》是中国当代杂文大家余心言新近成书的杂文选集。书中收杂文百余篇,其中大部分是他为本刊“天下事、身边事”栏目撰写的独家稿件。为此,作者在《处世百题》一书序言中写道:“文章曾经陆续在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上发表过。感谢辽宁《共产党员》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赋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诠赋》篇,《杂文》、《辨骚》、《时序》、《夸饰》、《谐隐》、《指瑕》、《才略》等篇中也有涉及。他第一次对赋学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尤其是在赋之源、  相似文献   

5.
梅文革 《唯实》2002,(2):81-82
在编辑《世纪末杂文 2 0 0篇》时 ,乐朋杂文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我与乐朋先生相熟 ,则缘于编辑出版他的杂文集《西窗听雨》。他居白下 ,我在沪上 ,为商榷出版事宜 ,书信来往 ,电话联络 ,生分日少熟分日多 ,渐渐地似把年庚忘却而为投契。乐朋作杂文与改革开放同始 ,那时他年华尚青。然其甫作杂文 ,便从历史的纵深和现实出发来抨击时弊 ,针砭源自传统的“不正之风”对改革伟业的损害。这大致奠定了乐朋后来杂文发展的基调。《西窗听雨》收录了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说“大”》和《“下不为例”也是例》。乐朋先生凭借杂文家所具备的敏锐…  相似文献   

6.
《前线》1994,(7)
由北京市杂文学会与《学习与研究》、《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阵地》、《宣传手册》、《杂文界》(北京版)、《支部生活》联合举办的第二层“北京杂文奖”于2月28日评选揭晓。经评委会认真评选,评选出荣誉奖5篇;一等奖9篇;二  相似文献   

7.
童梅 《前线》1992,(10)
10多年前,笔者曾写过《“万金油”干部的出路》、《领导干部不懂业务怎么办》两篇杂文,旨在为工作中心的转移从干部工作角度提一点建议。后一篇很快就发表了,因为是正面讲的,前一篇好心的编辑说涉及面大、刺激性强给压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继全国性的杂文选集《中国当代杂文八大家》选入了邵燕祥在本刊首发的《说人话,不说鬼话》、《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选入了鄢烈山的《从塑料羽毛球拍说到“两个凡是”》之后,由“文丛总编辑委员会”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发行的《江苏文学50年·杂文卷》,又选入了本刊发的两篇作品:《从一个大学生行乞谈起》(作者:马国征)、《杂文味》作者:张彦加本刊首发杂文入选重要选集@张彦加  相似文献   

9.
友人徐君对我说:张安生的杂文《在赵丽琼追悼大会上的悼词》发表后,曾有读者写信到刊发该文的报社责问:赵丽琼奉行长张文贵之命陪酒,酒醉身亡,分明是丑事一桩,你们报上竞然发表“悼词”,你们的党性哪儿去了?我没有询问、了解写信人的文化水平,但安生这篇杂文确实是寓冷嘲热讽于平平常常的不显疾呼的语言中,誉之力透纸背亦不为过.读者的鉴赏能力参差有别,个别读者对某些作品生发南辕北辙式的理解也属正常,但由此却引起了我对安生杂文创作艺术追求的注意.最近我读了他的杂文随笔集《奥勃洛摩夫的影子》(江苏杂文十家丛书之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认为他是比较重视文学性的杂文作家,文学性增强了他杂文的战斗性,成为战斗性的锋利之刃.  相似文献   

10.
很高兴同全国各地报刊杂文随笔编辑同行在一起研讨杂文创作。大家十分关注当前杂文创作态势与走向问题 ,我想 ,这不仅关系到杂文创作本身 ,关系到能否满足杂文读者的期盼与渴望 ,更关系到当代杂文的价值、意义 ,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与人民大众对未来的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应当感谢北海日报社举办这次全国性的杂文编辑聚会 ,深信它会对今后的杂文事业产生有益的影响。《杂文选刊》编辑部每天收到国内外各报刊杂文编辑、作者、读者荐稿五六百篇 ,从数量上看的确很可观 ,但选发的却不多 ,一个月内编辑提稿大约 1 2 0篇左右 ,选发的不过是…  相似文献   

11.
《唯实》1994,(2)
毛泽乐曾这样说:“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没有这个自由,写杂文不容易呀!”(与《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的谈话)柳琪著文认为毛泽乐的许多政论、时评、演讲、谈话、书信等等,都是论理性和文艺性高度统一的杂文佳作.就以《毛泽东选集》五卷中及其他一些谈话、书信、按语等30多篇杂文为例,这里面就有政论、文选,有随感、短  相似文献   

12.
《唯实》1997,(10)
杂文爱好者说:《杂文选刊》是全国报刊上乘杂文的浓缩.它大胆泼辣,生动活泼,深刻隽永;选发的杂文有真实的内容,真诚的情感,真正的幽默,讲的是真知灼见;它是良师,是诤友,读一期便爱不释手.初学写作者说:《杂文选刊》是国内唯一综合性杂文刊物,有杂文佳作,也有杂文理论;学写杂文靠《杂文选刊》,提高杂文写作水平靠《杂文选刊》,立志当个杂文作家,也只能靠《杂文选刊》.  相似文献   

13.
黎里 《前线》1993,(24)
吴晗同志在《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中,写了《谈道德》和《再谈道德》两篇杂文,提出了对传统的道德不可一笔抹杀,而要批判地继承,他首先明确肯定道德的阶级性,指出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为封建的统治阶级服务的。“问题是封建  相似文献   

14.
刘成信 《唯实》2002,(6):82-84
在当代杂文作家中 ,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剧作家 ,他们的剧作曾轰动剧坛 ,影响广泛 ;他们的杂文创作也出类拔萃、各有千秋 ,沙叶新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沙叶新是十年浩劫之后由一出名曰《假如我是真的》话剧而闻名遐迩的。《假》剧不仅显示出剧作家的思想开放 ,也同时表现出其不凡的胆识与文学才华。此后 ,沙叶新又创作了《陈毅市长》、《约会》、《大幕已经拉开》和《寻找男子汉》等震撼剧坛的力作。大约是离开上海人艺领导岗位前后 ,沙叶新开始创作杂文、散文。在我看来 ,他的许多散文都可以作杂文来读 ,因为有不少散文既有戏剧性 ,又有杂文的…  相似文献   

15.
邵玉奎 《前线》2008,(10):61-61
我是1998年到《前线》任总编辑的。 没到《前线》之前,我对这本刊物印象颇深的是杂文栏目。我知道,老《前线》开办的“三家村札记”杂文栏目,在读者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复刊后的新《前线》则开设了“燕山新话”杂文栏目,也深受读者欢迎。那时候,我偶尔应邀为“燕山新话”撰写一些文章。可以说,《前线》的杂文栏目,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使刊物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刘成信 《唯实》2003,(2):94-96
刘 征   2 0世纪 80年代 ,我开始系统地研究当代杂文 ,首先引起我极大兴趣和注意力的便是刘征先生。这是因为当时我读到刘征几篇别具一格的杂文 ,是共和国成立之后很少看到的 ,令人耳目一新。如 :《帮式上纲法》(1979年 8月 ) ;《骏马和骑手》(1980年 3月 ) ;《自以为聪明的蛤蟆》(1980年 11月 ) ;《0 0 0 0 0……》(1980年 6月 ) ;《妙语录音》(1984年 12月 )……我只是列出几篇 ,其实作者在 1979- 1988年的十年中 ,还发表过许多构思奇巧、题材新颖、自成流派的杂文力作。这些杂文突出的特点是 :可读性强 ,文学性浓 ,读后久久萦回于脑际…  相似文献   

17.
“搔痒”与“三拍”丁启文今年三月,文汇报《笔会》一篇题目叫《搔痒》的杂文,说起八十年代某著名学者在海外回答怎么看我国几十年工作上的失误,用过的一个机智、俏皮、颇见品味的比喻:"好比儿时给老奶奶的脊背搔痒,一时搔不到痒处,难免这一下、那一下走弯路"。以...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第十七届优秀杂文评选近日在兰州揭晓。共评出获奖作品42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5篇。评选出甘肃经济日报、党的建设杂志为热心支持杂文创作先进集体。赵伟国的《骑“牛”难下》、张永高的《杨震之死》、杨秀珍的《道是无情却有情》、黄晓良的《齐桓公的悲惨暮年》、邓样燕的《今天是“金天”》获一等奖。陈洧、田治江、康劲、宿庆义、支禄、顾茂春、秦锦丽、吴小红、王钟逵、朱宁等10人获二等奖。兰必让、王荣太、张洪恩、段金泉、高清才、杨平刚、李利军、包红霞、曾强红、方文琳、陈革宁、杨学文等27人获三等奖。这次…  相似文献   

19.
董敬伟 《唯实》2003,(7):93-94
单鸿恩比我长几岁 ,我称他为单兄。单兄笔耕不辍二十多年 ,发表杂文四五百篇 (前不久以《假如我是美国警察》为书名成集出版 ) ,其中绝大多数我都认真拜读过 ,有些甚至在发表之前就听他念叨过。可以说 ,我对单兄的杂文是非常熟悉的。读单兄的杂文 ,我有时佩服他见解的独到 ,有时嫉妒他选材的巧妙 ,有时欣赏他手法的多样 ,有时惊讶他语言的轻俏。但是 ,所有这些 ,在其他杂文作者的笔下 ,也都不难见到。因此 ,如果非要我说出单兄杂文最与众不同、最具个性风格之处 ,愚以为乃是在杂文中经常展露出的大度和宽容。比如说吧 ,老百姓的博彩心理、迷…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