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凡 《党史博览》2002,(9):15-20
熟悉中共历史的人都知道,陈昌浩在共产党初打天下的年代曾经大名鼎鼎.鄂豫皖苏区至今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坐着红军缴获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朝敌军扔手榴弹.后来,他出任兵强马壮的红四方面军政委,张国焘那份逼迫中共中央南下的电报,就是发给他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熟知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人绝大多数都知道红四军军长朱德有一个称呼叫"伙夫头",而伴随这个称呼的由来也派生出了好几个精彩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奇怪的是,朱德这个"伙夫头"称呼不仅没有损害他作为党和红军高级领导人的威信,反而使他那可亲可敬的形象呼之欲出。此后,无论作为红军的总司令,还是作为新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从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相反,他的言谈举止,他的穿衣戴帽,他的思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座因桥而闻名世界的小城:"大渡桥横铁索寒"讲述的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泸定桥又称"皇桥",是最早出现在大渡河上的桥梁,即使它不因红军抢渡大渡河而出名,也会因本身的建造精妙而让世人倾倒.……  相似文献   

4.
朱德有"红军之父"之称号.红军初创,他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仍担任总司令.按人们想象,总司令的岗位不在第一线,而是在机关办公室,他应在那里运筹帷幄,险情与他无缘,遇险的几率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5.
赖晨 《党史文汇》2012,(7):11-13
朱德是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忠厚长者,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像一位老农,温和没有脾气.他对大人如此,对孩子们更是具有博大的爱心,犹如慈父.在中央苏区就流传着许多他关爱儿童的故事. 补畚箕 1928年6月22日,红军在江西吉安龙源口歼灭了国民党军杨池生、杨如轩的五个团,凯旋后,分赴根据地各地休整.朱德也随部来到江西宁冈县鹅岭下的塘南村.  相似文献   

6.
散木 《党史博览》2007,(4):53-55
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四处提到徐梦秋,并称其为"红军第一位历史学家" 之所以想起了徐梦秋,首先是有这么一本书被人们经常提起--《红军长征记》.这部在长征结束后由长征部分亲历者撰写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回忆录,徐梦秋是其中编辑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生明 《党史文汇》2014,(10):55-57
正2014年2月2日,是老红军郑富贵逝世11周年的日子。他享年107岁,我在大同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曾经拜访过他,我衷心祈愿这位1928年入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南征北战的老红军战士在九泉之下,能够听到我个人纪念他的心语……素面朝天一老翁在有着赵武灵王墓和"胡服骑射"故事的灵丘县,有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和平型关战役,后在解放战争中因负伤留在该地生活的老红军战士郑富贵。2001年7月的一天,我利用下乡间隙,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工农红军在创建过程中,在反国民党军队围剿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常常不期而遇,碰撞出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曾引来资产阶级报纸的造谣,也使传教士认识了红军。但这些故事却不为今人所知,笔者将这些故事记述下,以飨读者。吉安战斗中被俘牧师说红军1930年9月13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株州确定了"由株萍路回师袭击赣敌,以红一军团攻取吉安"的战略决策。中共赣西南  相似文献   

9.
寻找勃沙特 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传教士勃沙特帮助红军的往事,并拜托索尔兹伯里先生:"如找到这位友人(假如他还活着)或其家属,请代致问候!"  相似文献   

10.
程中原 《党史文汇》2006,(12):21-25
西安事变前的形势 1936年秋,中共中央改变"反蒋抗日"的方针为"逼蒋抗日".为力促蒋介石停止内战,早开谈判,实现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派潘汉年于9月24日携带中共中央起草的<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离开陕北,前往上海;并准备派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同国民党谈判,签订<抗日救国协定>.然而,蒋介石对于中共的倡议却不予理会.在平息两广事变以后,蒋介石立即增兵陕甘,"围剿"红军;在谈判桌上则翻云覆雨,态度强硬.他企图以军事进攻与政治谈判双管齐下,一举解决西北问题,实现其"溶共"和收编红军的野心.中共中央在国民党军队猛力进攻之下,一方面,"从各方面造成停止进攻红军的运动","以此迫蒋停止剿共";另一方面,于11月下旬组织了山城堡战役,显示红军的声威.在谈判中,则"并不坚持过高要求",同意"红军改名受蒋指挥".然而,蒋介石仍一意孤行,反而严厉督责张学良、杨虎城"进剿"红军.  相似文献   

11.
张烽同志很热情地接待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她说:皮定均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鄂豫皖苏区长征去四川,是最早参加红军长征的.他三次过草地,写过著名的回忆录<两个山药蛋>,优美感人地记叙了他长征途中的生动故事.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0,(1)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之后,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资兴村民为三名女红军扫墓八十四载》的报道,报道称这三位女红军牺牲地距"半条被子"发生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不足100公里,牺牲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关于红军长征的众多故事当中,有一个红军战士们用茅台酒洗脚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成为茅台酒的神秘传闻。那么,红军战士究竟有没有用茅台酒洗过脚呢?朱笠夫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写道:"开始发现这酒坊的士兵,以为‘沧浪之水可以濯我足’;……可惜数缸美酒,已成为脚汤。"读罢这段文字,似乎红军战士用茅台酒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首任军长王近山,有许多传奇故事:15岁参加红军,20岁就当上红军师长;被敌人包围了,喊几句话吓跑了敌人;人都死了,还要让他当顾问。这么多传奇故事,缘于一个“疯”字。王近山“疯”到了极点。他在战场上“疯”不够,还要到情场上“疯”一把。站在人们眼前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流传着一个"马红军"的故事,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电影《马红军》被搬上银幕,感动了无数人。这位"马红军"原型,正是年近百岁、黔东南州唯一健在的老红军马崇德。今年99岁的马崇德是广西乐业县人。1931年,刚满14岁的马崇德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1932年奉命跟随所在部队到苏区江西南昌"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战斗中被俘,本是穷苦出身的马崇德随即参加红军,被编入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4)
正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谈到"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时,引用了"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6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湖南省汝城县文明司(今文明瑶族乡),红军卫生部干部团驻沙洲村。红军来到沙洲村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许多人  相似文献   

17.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该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留给老乡。但是  相似文献   

18.
韦尔斯: 贺龙是红军领袖中最有魅力、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他率领的湖南游击队常常是神出鬼没,每到一个地方,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给各地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我见过的每一个人都讲述过一个关于他的故事,而且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贺龙有着最令人惊叹的个人生活,他还有一位极富魅力的姐姐--贺英,她是一名军官.  相似文献   

19.
朱德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人中,只有朱德经历了两年长征的全过程.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在对红军摆脱"左"倾军事错误、重新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方面,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统一方面,对红军在极其恶劣自然环境里求得生存方面,对长征中军事统战工作方面,以及对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在西北大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74年江西永丰龙冈筹办第一次反“围剿”胜利陈列馆,需要征集红军缴获敌十八师电台和红军创建无线电通讯的史料。笔者因此前往北京,在中组部招待所敬访了正在休养的中央军委通信兵部第一副部长刘寅,请他追忆当年在龙冈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朱德总司令在领导红军创办无线电事业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一、红军缴获敌电台不会使用,朱德运用统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