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鲁冲 《法制与社会》2010,(6):276-276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科技计划项目是产生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之一,科技成果归属与项目承担人利益息息相关。本文在广东科技计划项目政策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归属的对策,以期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归属的法律效率原则、标准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投资者、机构和创造者三方对剩余索取权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产权的差异性效率集合。实现知识产权有效率的归属要考虑市场原则、激励原则和外在性控制原则以及相应的影响度和稀缺性标准。影响知识产权效率配置有责任性、风险性、交易成本和市场竞争因素。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防合同下政府投资产生的涉密知识产权归属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美国《拜杜法》等涉及政府合同下知识产权权利分配的法规以及有关资料为依据,对美国国防合同下政府投资产生的涉及国防安全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4.
5.
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玲  赵小东 《知识产权》2006,16(5):42-45
近年来,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试图对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尽管如此,由于大学等国有研究机构法人地位不明晰,成果的商业利用效率并未明显提高。制定统一的规范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继续深化公立大学改革,促进大学独立法人化运营机制的形成,以市场运作的模式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是完善我国政府资助研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权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管理长期以来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享有计划项目成果的所有权,并且通过行政手段无偿推广,而科技成果完成人只有获得奖励的权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管理越来越被要求法制化、市场化,并且与WTO接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权力必须有一个明确界定。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尽管规定了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在通常情况下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但是作为资助方的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享有哪些权力,现行法律…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产权穷竭原则的正当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产权穷竭原则,以首次销售为界对不同主体进行权利义务的分配,从而保障了知识产品资源分配的正当性。该原则实现了知识产品关联主体之间利益的有机平衡,其实质在于维护自由竞争,防止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垄断,反映了物权对知识产权的限制,体现了权利滥用之禁止的法律精神,是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在知识产权法律领域具体应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唐素琴  李科武 《科技与法律》2010,83(1):74-76,82
介入权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平衡机制的支点,它的存在使得政府资助的知识产权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具有了法律上的正当性。美国拜杜法案和我国科技进步法第20条都规定了政府资助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以及介入的相关内容。成果转化状况是介入权行使的重要条件,其目的是督促科技成果向产业界转移。介入权法律制度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政府资助项目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9,(3):127-137
知识产权制度之正当性在于其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激励创新,从而增加社会福利。知识产权劳动价值论、激励论、对价论等均蕴含着公共领域保留的理念。公共领域保留能够促进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学习,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有益循环。过高保护水平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公共领域是一种侵蚀,不仅不利于知识产品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反而会增加知识传播的成本,不利于可持续创新的实现。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保留需要在立法中明确表明,以结合知识产权私权保护规范共同实现知识产权立法目的。公共领域保留也是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寰 《知识产权》2005,15(3):13-18
知识产权法调整的对象不仅涉及多元的主体利益,而且涉及到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经济秩序,同时由于知识产权所存在的智力成果的非物质性、知识产品生产的社会性、知识产权取得的国家授权性等迥异于有形财产权的特点,以及知识产品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起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有着特殊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利益平衡的内涵、依据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主知识产权”与“以信息化促工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化”如果仅仅着眼于信息处理与传输,就仅仅注意到了“枝”或“流”;只有同时也注意到“信息”本身的创新,才算注意到了“根”或“源”。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位,既需要有理论上的思考,又必须了解与分析国际国内的许多实际问题。除了按照国际条约要求的义务保护我们的非长项外,在构思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时,还应积极思考如何主动地保护我们自己的长项。  相似文献   

12.
梁平  刘宇晖 《河北法学》2006,24(3):47-50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区分而论,就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又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直接侵权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间接侵权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可分为停止侵权和损害赔偿,停止侵权使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损害赔偿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伊始,举国上下正在为实现“十五”计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和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任务,为应对入世做好司法准备,贯彻执行新修改的专利法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和司法解释,研究在大民事审判格局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整体职能作用,解决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刘筠筠 《河北法学》2005,23(1):36-38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对行为人"侵权行为"的认定,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与否、承担何种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知识产权侵权认定时应适用"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出发,结合国际上立法及司法中的习惯做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知识产权的主要内容是其财产权.财产权是关于财产的权利,是法学的范畴,但财产则是经济学的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可能是私有财产.这与法学将知识产权作为私有财产权对待相矛盾.从讨论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力图阐明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这些概念包括资源、财富、财产、商品、价值、效用、稀缺、劳动、劳动力、特许权、财产权、以及财产权的直接客体、间接客体和终极客体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阐释,将知识产权纳入以边际效用价值为基础的经济学构架,从而在知识产权领域架起一座经济学与法学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冲突协调原则之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法律的全部发展过程中法院、立法者和法学家们虽然很可能缺乏关于正在做的事情的明确理论,但是他们在一种明确的实际目的本能支配之下,都在从事寻求对各种冲突的和重迭的利益的实际调整和协调方法,以及(在不可能作得更多时)进行实际的妥协。”实际上,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冲突问题上,立法上已经有了不少协调冲突的制度,法官也针对具体的个案运用实践的智慧解决了一些权利冲突,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消解权利冲突的见解。这些努力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都还不能指出一条比较圆满的解决问题的进路。下文将对前人的经验做一体系化的总结和归纳,并尝试着贡献笔者的一点思路,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孙妍 《科技与法律》2009,78(2):83-86
通过对两种主要的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靠ll度的正当性并不稳固。这有待学界寻求一条既能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社会秩序又能给予创造者合理满足的权利界限。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保护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特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需由法律特别规定。这种规定不仅表现为权项范围的“界定” ,而且表现为效力范围的“限制”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 ,其侵害对象是知识产品所有人的专有权利 ,该类侵权行为具有区别于一般侵权行为的特征 ;对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宜采取二元归责原则 ,即在过错责任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法律对知识产权采取了民事、刑事、行政的多层次保护措施 ,各种救济措施一并规定在知识产权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希凯 《知识产权》2012,(10):3-13,2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案例的阐述与分析指出,作为连接知识产权与市场的必经通道,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遏制知识产权滥用,防止滥用知识产权形成限制、排除竞争反垄断行为的关键.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政府应从规范对知识产权许可合同限制性条款的管理入手,提高企业与公众把握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订立和实施中,知识产权合法行使、知识产权滥用与反竞争行为的界限.为此,本文对与专利有关许可合同的部分限制性条款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开展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深层次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分析知识产权滥用现象的制度原因、主要形态以及危害等问题入手,进而考察其他国家对相关问题的法律规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国际合法性和紧迫性,最后,从完善法律规制体系、引导企业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等角度提出了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