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钙离子沉淀法制备猪肝细胞微粒体P450 进行了体外代谢隐丹参酮的研究。用Lowry 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含量平均为2 .460 ±0 .699 mg/ m L;Om ura 法测定猪肝微粒体P450 含量平均为0 .176 ±0 .053 n mol/ m g 。从P450加还原型辅酶Ⅱ的体外代谢系统中分离纯化了2 个主要代谢产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为丹参酮ⅡA 与1羟基丹参酮ⅡA,并比较了隐丹参酮在猪体内外的代谢差异。  相似文献   

2.
家兔隐静脉采血法雷安民,张国士,宋明德(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作者根据狗的后肢静脉分布走向,在家兔试用后肢隐静脉采血法采血,效果良好。(一)家兔后肢隐静脉的解剖部位家兔后肢隐静脉位于后肢胫部外侧皮下,由关节前上方向膝关节后方延伸。其在腔中...  相似文献   

3.
1994年8月至1996年10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银北、固原3地区12县(市)54个鸡场共计45904只鸡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抽样调查。结果,隐孢子虫阳性率达36.81%(212/576),其中蛋用鸡阳性率为37.53%(140/373),肉用鸡阳性率为36.23%(50/138),差异不显著(P>0.05);银南、银北、固原三地区阳性率分别为54.55%(6/11),41.94%(195/465)和11.00%(11/100),银南地区感染率显著高于固原地区(P<0.01)。用从自然感染鸡中收集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雏鸡9批次,感染鸡排卵潜伏期3~13d,平均7d;排卵持续期14~34d,平均24d;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通过卵囊形态学鉴定,认为宁夏鸡感染的隐孢子虫属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oporidiumbaileyi)。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8个县(市)的296头奶牛、177头水牛及12头黄牛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发现6个县(市)的牛有隐孢子虫的感染。奶牛感染率为5.3%~28.8%,其中某牧场1岁以下犊牛的感染率(46.7%)高于1岁以上午(23.9%),3、4月龄犊牛的感染率(分别为100%和60%)高于4月龄以上的犊牛;水牛感染率为6.6%~40%;黄牛中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以牛粪中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小鼠成功,从而证实牛的隐孢子虫在同一宿主纲内不具有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给猪单剂量(40 m g/kg) 口服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 CT) 后,收集尿液,引流胆汁,以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 法检测CT 和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S) 的浓度,分时间段计算排泄量、累积排泄量及排泄率。结果,在48 h 内尿液中CT 及TS 排泄率均很低,分别为0 .0023 % 和0 .0006 % ;CT 及TS 在胆汁中的浓度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4 h 内排泄率分别为0 .2380 % 和0 .0410 % 。  相似文献   

6.
SPF鸡人工感染隐孢子虫对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吴薛忠,陈兆国,史天卫,黄兵,赵其平(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自从人们发现隐孢子虫与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密切关系以来,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7.
犬静脉输液部位比较吴惠民(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162650)笔者几年来通过对数百只犬的治疗实践,对犬静脉输液几个常用部位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对比。1常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其应用特点临床上给犬作静脉输液常用的静脉有颈静脉、隐小静脉、隐大静脉、头静脉和耳静脉。...  相似文献   

8.
以隐丹参酮为标示物,用Waters 486 型高效液相系统,Kromasil C1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对中药注射剂乳源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峰高(H)对药物浓度(C)进行回归,求得标准曲线C=0.000 5 H-0.983 5,线性相关系数 R2=0.998 9。证实所建立的 HPLC方法在产品含量范围内测定性好,准确率高,便于操作,对乳源康的含量测定和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世界流行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哺乳类、鸟类和鱼类均可感染此病。我省循化县自1990年从辽宁盖县、宽甸等地引进绒山羊后,每年出现羔羊腹泻、消瘦甚至死亡等现象,经抗菌消炎、止泻效果不明显。根据该县牦牛隐孢子虫感染率高及牛羊混牧、混圈的情况,我们于1998年3~7月份对该县2个乡1个场的204只4~9月龄绒山羊进行了隐孢子虫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采集循化县孟达、红旗乡和循化县种畜场4~9月龄有腹泻史的绒山羊粪便,共204份。1.2…  相似文献   

10.
野生鼠隐孢子虫对实验动物的感染试验杨月中白会芬和爱芬朱杰曾丽(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昆明650201)隐孢子虫系世界范围内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是引起人和多种动物以腹泻为特征的重要病原。本试验以野生鼠隐孢子虫孢子化卵囊实验性感染猴、兔、小白鼠和大白鼠...  相似文献   

11.
1992~1994年对上海地区5个鸡场、2个鸭场分别检查粪样700份和450份,隐孢子虫阳性率鸡为27%,鸭为58%;不同日龄和不同季节其感染率存在着明显差异。经观察和测定,隐孢子虫卵囊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囊壁光滑,无微孔和极粒;内有4个月牙形子孢子,呈纵向排列;残体呈圆形且大小不等;其卵囊大小鸡的为5.48μm×4.34μm,鸭的为5.47μm×4.50μm。人工感染试验中,鸡在感染后第3d排出卵囊,第6~13d达到高峰,第40d排出停止;鸭在感染后第2d排出卵囊,第8~12d达到高峰,第20d排出停止,经鉴定该虫体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bai-leyi)。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共1701份绵羊粪样进行了检测,并对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查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0份,总阳性率为4.70%,3周龄羔羊和产后3周母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1.18%和6.29%.根据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数值分析结果,将发现于绵羊的隐孢子虫卵囊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同时发现绵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主要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us)引起全身性的真菌病。多种动物易患本病,包括牛、马、羊、狗和猫及一些野生动物,人也患本病。新型隐球菌对动物引起慢性感染,少数动物表现亚临床感染,但有时是致命的。 病原 新型隐球菌属不完全菌纲,假酵母目,隐球菌科,隐球菌属。无子囊,以芽蕾产生无菌丝的酵母样菌。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隐孢子虫小亚基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并以标准基因组DNA为模板,初步建立了检测乳牛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的SYBR Green real time PCR方法,并对乳牛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和上海40份乳牛粪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建立的real timePCR对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均能扩增出曲线,且其他寄生虫(鸡贝氏隐孢子虫、刚地弓形虫、犬新孢子虫)和大肠杆菌均未检测到;标准基因组DNA的检测阈值达到5个拷贝,牛粪中卵囊的最低检测量为每克粪便5个卵囊,乳牛粪便阳性率为15%(6/40).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快速、特异、敏感,可用于乳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阳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的感染流行情况,以骆驼、黑熊、斑马、袋鼠、猕猴、长臂猿、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新鲜粪便为样品(n=84),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收集隐孢子虫的卵囊并提取D N A,以18S r R NA为目标基因靶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采用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经1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共有13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其中骆驼7份,感染率为7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斑马1份,感染率为10.00%,感染虫种为安氏隐孢子虫;长臂猿5份,感染率为23.81%,感染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人隐孢子虫及小鼠隐孢子虫。本次调查发现该园野生动物隐孢子虫具有较高的总体感染率(15.50%)和鉴定出4种人兽共患隐孢子虫虫种,具有较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斑马感染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广西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9个奶牛场和4个奶牛个体养殖户的1 612头份粪样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并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PCR-RFLP技术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7个奶牛场发现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为189头份,总感染率为11.72%(189/1 612)。在感染的年龄段上,1~6月龄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1.3%,显著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牛(9.6%)和大于1岁龄的成年牛(3.8%)(P<0.01)。感染季节以冬季感染较高,但与夏季感染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CR-RFLP分析显示,分离的7个隐孢子虫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调查表明,广西奶牛隐孢子虫虫株以安氏隐孢子虫为主,感染率与河南、江苏、安徽、吉林等省份相似。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鹌鹑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河南省鹌鹑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河南省鹌鹑养殖量较大的5个地市47个鹌鹑养殖场(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1 818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15%(239/1 818).根据形态学特征,将分离到的2种隐孢子虫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品种鹌鹑之间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鹌鹑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地区、季节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负载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的肥大细胞对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小鼠腹腔肥大细胞(pMCs),以VLPs负载的pMCs为对照组,以丹参酮ⅡA处理后再负载VLPs的pMCs为试验组,不做任何处理的pMCs为空白组。6 h后收集各组pMCs上清液,分别作用于脾初始淋巴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并对pMCs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颗粒现象。结果显示,VLPs刺激pMCs可引起明显的脱颗粒,pMCs上清液对脾总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丹参酮ⅡA可抑制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并降低pMCs上清液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VLPs刺激pMCs后的上清液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处理组pMCs的上清液使脾T淋巴细胞增殖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产物具有促进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其分泌成分则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原虫,隐孢子虫可感染包括猪在内的多种家畜和人类,但对云南省猪的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尚缺乏系统研究。为获悉云南省猪场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本研究采集来自于云南四个代表性猪场的129份新鲜粪样,采用巢式PCR扩增猪隐孢子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然后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和构建进化树,解析隐孢子虫的种属关系;对不同地区及动物年龄的感染率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有17个样本确定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总体感染率为13.18%(17/129),其中16例为成猪隐孢子虫,1例为猪隐孢子虫;风险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及不同的年龄段之间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猪体内发现猪隐孢子虫虫种,研究结果为云南省猪隐孢子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0.
隐孢子虫具有广泛的宿主,能使哺乳类、鸟类、鱼类和爬行类等多种动物发生感染。隐孢子虫病的地域分布也很广泛,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本病的报道。隐孢子虫的自然传播途径目前尚未确定,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隐孢子虫主要通过眼结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这三个途径传播。我们曾对广东省内饲养数量较大的两个肉用鸡品种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表明隐孢子虫在这两个品种鸡中感染率较高,雏鸡和种鸡尤为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