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普洱茶?普洱茶是指采用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思茅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地所产“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晒青工艺初制成、在自然温湿条件下后发酵而生产出的青毛茶,因运到集散地云南普洱交易而得名。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最早提到普洱茶的书籍是明朝的《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更直接提及:“普洱茶蒸而成团,西番市之。”名称及制作工艺都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定庵文集补编》卷一,有一篇短文,题目是《表孤虚》,内容如下: “予读汉百官表至戊己校尉而作曰古用兵之法尽此官矣戊己之为德无专治无所不治击之也无方而善击天下之虚负戊己以为治百战百胜不战亦胜戊己之名以孤为名者也孤不自孤得虚而孤使汉官尽如此匈奴何足平三十六城郭何足有大宛何足通耶古先圣王使弟子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之事六甲五方相为用古也必有其说宋裴骃不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军事法的形成与发展,上起夏初,下至晚清(鸦片战争前),绵延4000余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法对于维系古代军队,强化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尤其是在中国频繁而激烈的古代战争及历代王朝政权更迭中,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一、以法治军为阵战之首历代统治者都十分强调,治国先要治军,治军则以法为本。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三代帝王兴兵出征,往往都以“替天”伐罪名义发布誓命文告,如夏启攻打有扈氏而作《甘誓》,成汤伐夏桀而作《汤誓》,武王伐商纣而作《泰誓》、《牧誓》,周公伯禽伐维夷、徐戎而作《费誓》,它们既是战争动员令,又具有“作战条令”的作用,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军事法。古兵书上说:“三代令王出兵伐罪,必立誓命之文,所以申  相似文献   

4.
涪陵地处巴国故都。巴蜀先贤、汉代大儒扬雄在《法言义疏》中曾说:"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其意为:一件东西要收藏到珍贵的时候才能卖到好价钱,一个人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完善才能广交天下,一件事情要精心设计、运筹完备而后再付诸行动,这才是成功之道。"谋而后  相似文献   

5.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说明韩非的形名学是与他的法术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为他的法术思想服务的。“刑”与“形”古通用,“刑名”即“形名”。《尹文子·大道上》说:“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  相似文献   

6.
(二)坚持了法家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在运用上有所发展。法家学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征,就在于它主张法治、术治与势治,并把这三者说成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整体。就是专制君主用法治理百姓,用术驾御群臣,而用法行术的后盾就是由暴力造成的势。第一,关于法治。《吕氏春秋》突出地强调法治的必要性。《荡兵》篇说:“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牾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候之相暴  相似文献   

7.
自清末以来,国内学界以"春秋国际法"为题的研究,一直存在两种研究思路。一为洪钧培在《春秋国际公法》中所持的"持今证古"式,一为陈顾远在《中国国际法溯源》中所持的"就史言史"式。从研究现状看,目前国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基本沿袭了洪钧培的套路,其在方法论上的一些固有缺陷,在相关研究中不仅未得消弭,反有日益扩大之虞,从而导致一系列瑕疵结论的产生。通过反思"持今证古"思路中存在的问题,重申"就史言史"研究思路的价值,以及功能比较和自材料得观点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     
何进 《江淮法治》2013,(18):37-37
《论语·子路》中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大致意思是叶公对孔子说:"我的乡里有一位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出来指证他的父亲。"孔子听了叶公所说后道:"我们所谓的正直之人,身为父亲的会为儿子掩饰罪恶,身为儿子的也会为父亲隐瞒罪恶。"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涉及到了一个案件,也  相似文献   

9.
新年前夕,韩寒连发了几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的博文,立刻引发了不少争论,支持者有之,贬斥者有之,一时众说纷纭、洛阳纸贵。更耐人寻味的是,以前韩寒涉及敏感话题的博文经常享受被"秒杀"删帖的待遇;而此次竟然开放讨论,连以民粹著称的《环球时报》也以《韩寒  相似文献   

10.
茶余漫话     
一不会抽烟,二不爱喝酒,每当读书、写作过分疲劳时,为了寻求一点淡淡的刺激,常常泡上一杯清茶,提神助兴。但喝则喝了,对于茶道我却向无研究。早年看过陆羽的《茶经》,诸多记述,通通忘记了,只是他曾品定天下之水为二十种,以无锡惠山泉为第二,这个故事我还记得。又兼盲人艺术家阿  相似文献   

11.
一、何以识《论语》研讨孔子法律思想,每苦于文献之不足。顾其论刑之语,则寥若晨星。坐是而学者常求诸别籍:征《易传》者有之;引左氏者有之;叙诸子之杜撰者亦有之。仍觉资料不充,甚或至于大段辑录魏人伪书《孔子家语》、《孔丛子》之类,则又不啻掩耳盗铃、欺人自欺者矣!近且有求孔氏法律思想者,既苦于原籍之寥寥,复求其末流之涛涛。曰:论孔子思想之渊源及影响。如是则上可溯及盘古之开天地,下宜沿袭至今日之思潮。愚窃以为此又本末之倒置,非智者之所宜索之者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所称的"盛世",其含义就是"太平的年代".《昭明文选》中潘岳(247-300)的《西征赋》就有"当休明之盛世"的提法,沈约(445-513)在他的《郊居赋》里也有"值衔图(图,河图.河出图,圣人效法,盛世之谓)之盛世"这样的话头.……  相似文献   

13.
明代在"常经"之法与"权宜"措置并用的情况下,法律出现多种形式,确实有"聿新一代之制作,大洗百年之陋习"的特点,不但较之前代法律多有创新和发展,而且使古来律式为之一变,既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大明律》编纂,以前多以《明史.刑法志》所讲吴元年、洪武六年、洪武二十二年,洪武三十年为编纂经过,而实际上还有洪武九年、洪武十八、九年律存在。考证律的编纂经过,探寻其发展变化,对《大明律》的形成就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而探讨《明律》制定与当时适用的情况,更是了解洪武一代法制情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节又称使节,是符节之一种,特指古代使臣在对外交往中用以表明身份的一种信物或者凭证. 使的本意是派遣,所以引伸为出使,用作名词也就是"使者".唐代柳宗元在<诸使兼御史中丞壁记>中说:"古者交政于四方,谓之使.今之制,受命临戎,职无所统属者,亦谓之使.凡‘使'之号,盖专焉而行其道者也."我们今天称代表国家办理外国政务的人为"大使"或"特命全权大使";称代表国家外出访问别国的人为"友好使者"都源于此.  相似文献   

15.
数月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就我国签署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所涉及的刑事沉默权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于目前中国是否应确立沉默权制度,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笔者持赞同的观点,就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就笔者所见的观点中,反对确立沉默权者最主要的理由是"目前中国‘刑事侦查资源’不足,实行沉默权制度将不利于提高办案  相似文献   

16.
清人纪昀曾就范成大的方志著作《桂海虞衡志》提出过这样的猜测:“成大《石湖诗集》,凡经历之地,山川风土,多记以诗。其中第十四卷自注皆桂林作,而咏花惟有《红豆蔻》一首,咏果惟有卢橘一首(按:石湖集中有《燕台后卢橘一株冬前先开极香》),至咏游览惟有栖霞洞一首,佛子岩一首,其见于诗注者,亦仅蛮茶、老酒、蚺蛇皮腰鼓、象皮兜  相似文献   

17.
这学期,我开始给美国学生讲<论语>了.第一课从"学而"起讲,第二段就讲到了有子那段著名的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大意是说:做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就很少会冒犯上面的权威.不冒犯上面权威的人,则从来没有叛乱的.  相似文献   

18.
<正> 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初版的《元照英美法词典》,颇受欢迎,以之为堪与Black’s法律词典媲美——盖据传该词典乃以Blak’s所编的Law Dictionary(6th Edition)为蓝本者也。 我为形势所逼,趁今夏濡暑,名副其实地汗流浃背、赤膊上阵,以六尺耄耋之躯勉为其难,现就初步浏览所得,试为之勘误补遗,以求正于大方也。 一、6版Black’s漏了“regulations”一目(但有"regulation"一目而已),《元照》亦步其后尘。然今之英美法词典中,“regulations"一语非但没漏,且有单独自成一目者,如: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有一部《圣经》,这是人所皆知的。在中国,是否也有一部可以与《圣经》相提并论的“圣书”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记录了孔子言论、事迹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千百年来, 这部出自孔子学生之手的小册子屡经荣辱炎凉。褒之者捧上天,贬之者打入地,它历经沧桑,终与历代其他思想家的长篇著作并存并传,非但不见逊色,甚而有凌驾众书之势。历史上有关《论语》的注疏、评述汗牛充栋,直至现代,人们仍被《论语》深刻而平易的思想魅力所吸引。前些年,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  相似文献   

20.
明太祖朱元璋当政31年,以"严猛 之治"著称于世,他亲手制造过许多震惊 朝野的大血案,许多功勋卓著的大臣和 士子,被他毫无理由地野蛮杀害,可以说 到了"贤否不分,善恶不辨"的地步。 根据朱元璋所著《大诰》、《大诰续 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的统计,所 列凌迟、枭首、种诛有几千条,弃市(杀头) 以下有一万多案。《大诰三编》所定的案 件算是最宽大的,如"进士监生三百六十 四人,愈见奸贪,终不从命,三犯四犯而 定杀身者三人,三犯而诽谤杀身者三人, 姑容戴斩、绞、徒流罪在职者三十人,一 犯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三百二十八 人"。所谓"戴死罪"和"徒流罪办事"是朱 元璋的发明,有御史戴死罪,带着脚镣生 堂审案的:有打了八十大棍仍回原衙门 做官的。戴是判刑的意思。他发明这种办 法的主要原因是,把这些官员都杀了就 没人替他办事了。于是又判刑,又让回去 办事,既震慑了当事者,各种事务也不致 于因为缺官而废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