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四川省西方哲学史学会于四川省西昌市召开年会,讨论法国哲学。会议主要讨论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同时也对柏格森哲学作了一些探讨。讨论情况简述于后。一、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研究。与会代表认为,我国哲学史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重视不够,研究深度不够,尚无深刻理论的研究专著。有人认为,十八世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其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著称于世,四个唯物主义主要代表的无神论思想都各有特点。拉美特利最先提出无神论思想,可惜他逝世过早,在当时影响不大。爱尔维修在其著作中直接论述无神论的地方不多,表现得最为温和。霍尔巴赫的无神论理论  相似文献   

3.
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哲学的杰出代表,是这一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百科全书派分散的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化、形成为一个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我们知道:大凡一个哲学体系都必定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各种学说都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说明。那么霍尔巴赫哲学体系的基石,他  相似文献   

4.
《曼侬·雷斯戈》是十八世纪著名法国作家普沃·德·艾克齐尔的代表作品。若干年前,程青同志把它译成中文,嘱我写一篇序。我在先读为快之余,写了几句介绍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后来程青同志听说有人已在翻译此书,自己的译稿就未送出版社出版,我这篇序也随之搁置多年。去年五月偶遇《法国研究》的编辑同志们。谈及此事,他们挺感兴趣,嘱我寄交《法国研究》。于是,“序”终于起了介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在法国尚蒂伊多学科研究中心(Centrede Recherches interdisciplinaire deChantilly),举行了一次有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汉学讨论会。会议主题是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同欧洲(主要是同法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交往关系,尤其是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内容分三个方面:一、“哲学影响”,这方面提出的论文有《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和基督教》、《伏尔泰与中国》,以及论述耶稣会士们如何看待和研究儒教和道教的文章。第二个方面是以“来自中国的艺术和科学”为题,讨论中国艺术和科学对欧洲的影响;其中《艺术家让·德尼·阿蒂雷(法国耶稣会士,汉名王致诚或巴德尼。——译者)及他对圆明园的描绘所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圆明园被这位传教士介绍到欧洲后,法、英、德、俄等国出现惊叹、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纷纷仿建中国式亭榭楼阁和宝塔。第三方面是关于“礼仪之争”问题的讨论;论文有《礼仪之争的政治和财政背景》、《新发现的有关中国礼仪的档案》等。会议总的看法是,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对欧洲的影响不仅胜过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比多年来人们一般想象的要大得多”。全部讨论会文献以《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驻北京传教团》为题,收入《启蒙时代的中国》丛书。《十八世纪中国文明对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影响》是法国兰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德韦兹先生在讨论会开幕式上作的报告。这篇报告高屋建瓴,言简意骇,立论新颖,颇有启发性。德韦兹先生是近代史教授,所著《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和世界》一书,已编入《人类的演进》丛书。下面是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6.
一、法兰西比较法学的发展法兰西是比较法学的发祥地。在十八世纪,法国法学家们开始适用比较方法来研究法律。1748年,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6)在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制度后,通过比较研究的结果,发表了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一书,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为后世资  相似文献   

7.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长盛不衰,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洪流触发了人们的新思维,在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的基础上,人们对大革命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许多新的见解不断提出,呈现出生动活泼、观点纷呈的局面。一、法国大革命的性质(1)长期以来,我国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法国革命是一场旨在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以王养冲等为代表。(王养冲:《关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分期的若干问题》,《历史学》1979年第4期。)直到目前,这似乎仍然是…  相似文献   

8.
十八世纪的古典文献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到了新高峰,法国、中国不约而同地编纂大型文献,代表事件是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与纪昀领衔编纂《四库全书》,并形成了百科全书派与四库全书派。通过对比两派编撰成员所隶属的社会阶层、主导力量,可以分析出十八世纪中法双方迥异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结构。此外,十八世纪恰逢东西方文化的互动高潮,双方的交互往来逐渐由物质领域拓展到精神世界。作为启蒙翘楚的两派学者勇于迈出了解对方的步伐,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陆彼端的人文风物,为早期中欧早期文化交流的留下了珍贵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Diderot,1713—1784)逝世两百周年。十八世纪的法国巨人们为了反对封建主义,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的实现,勇敢地举起了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大旗,抛开一切宗教的外衣,向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发动猛烈进攻,并向世界发出震聋发聩的呐喊。这呐喊使他们的名字世代流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而狄德罗,在这些巨人中也不愧为佼佼者。他是当时战斗无神论的派别“百科全书派”的领袖。  相似文献   

10.
申建林 《法国研究》2005,(1):170-178
当人们回顾十七、十八世纪西欧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思想时,通常认为,这是一个理性主义自然法理论繁荣的时代,该理论的思想先驱是十七世纪荷兰的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而典型代表则是十七世纪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以及十八世纪法国的卢梭和孟德斯鸠.就思想的最高成就而言,十七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法国的世纪.  相似文献   

11.
罗重一  傅龙 《法国研究》2002,(1):164-171
178 9年 8月 2 7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制宪会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它规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 ,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 ,要求实行法治 ,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私有财产权。《人权宣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 ,第一次把十八世纪启蒙学者所阐述的思想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正如列宁所说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 ,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 ,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 ,以至整个十九世纪 ,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 ,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①一、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 840…  相似文献   

12.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之前,一切社会历史学说都是唯心主义的,但是这并不否认其中也不时有唯物史观个别因素的思想闪光。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就是典型的一例。马克思指出:爱尔维修“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他的唯物主义具有真正法国的性质。爱尔维修也随即把他的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爱尔维修从事著述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基础上创立社会学说和  相似文献   

14.
法国文学的山水风景描写是相当迟的 ,不必说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就是古典文学发达的十七世纪 ,山水风景仍然不登大雅之堂。直到十八世纪中期 ,法国文学才走出人工花园和华丽的沙龙 ,山水风景开始进入作家的视野。卢梭一出 ,崇尚大自然蔚然成风。 1 80 1年匆匆问世的《阿达拉》正是一部开浪漫主义先河、巩固自然风景的文学地位的写景杰作。La France poss dait autrefois,dans l′Am riqueseptentrionale,un vaste empire qui s′ tendait depuis le Labradorjusqu′aux Florides,et depuis les rivages de l′Atlantiquejusqu′aux la…  相似文献   

15.
征订信息     
正《法国研究》通过邮局面向全国发行,邮发代号:38-543。编辑部地址: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研究》编辑部,邮编:430072。  相似文献   

16.
<正>学法语的人皆想给自己取个漂亮的法国名字,然而,找一个好听﹑易记,又有一定精神内涵的法语名字,并非易事。查阅法国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法国人一般都喜欢用圣人的名  相似文献   

17.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发表于1767年法国重农学派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正是在这部著作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家们"的政治理论。一部百余页的论著,全部事关中国且多溢美之词,这在法国的"中国热"渐趋降温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是较为罕见的。因而,魁奈的写作动机值得探究。本文以文本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比1767年该论著的印刷版,魁奈的手稿以及作者所取用的素材,试分析魁奈创作此文的直接目的和深层意图,并举例说明作者为达成此目的而对素材及自己的手稿所作的修改。  相似文献   

18.
《法国研究》2012,(4):100
随着《法国研究》订阅范围的扩大和订阅数量的大幅增加,刊物由于历史原因暂行的自办发行机制已经不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因此,《法国研究》从2012年起开始由全国邮局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前往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38-543。每册10元,全年征订费60元(含邮费)。同时,《法国研究》编辑部目前尚有往年各期杂志,欲订购者,请汇款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研究》编辑部收,并注明订购年份或月份,邮编为430072,联系电话为  相似文献   

19.
欢迎订阅     
正《法国研究》由全国邮局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前往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38-543。每册10元,全年征订费60元(含邮费)。同时,《法国研究》编辑部目前尚有往年各期杂志,欲订购者,请汇款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研究》编辑部收,并注明订购年份或月份,邮编为430072,联系电话为027-68753339。全年任何时候均欢迎您的汇款征订。每册15元(含邮费)。编辑部地址: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研究》编辑部,邮编:430072,联系电话:  相似文献   

20.
欢迎订阅     
《法国研究》2014,(4):100-100
正《法国研究》由全国邮局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前往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38-543。每册10元,全年征订费60元(含邮费)。同时,《法国研究》编辑部目前尚有往年各期杂志,欲订购者,请汇款至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研究》编辑部收,并注明订购年份或月份,邮编为430072,联系电话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