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3):34-35
前几期向大家介绍过一个唐代的张麓和他的《龙筋凤髓判》。宋代的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批评张麓的判词,却颂扬另一个人的判词,说他的判词百读不厌,越读越喜欢。他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作为一个大诗人怎么会去写判词呢?上次咱们说过,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身、言、书、判”四项,其中的判就是写判词。白居易也要参加科举,他的判词就是他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而写的。当然,这里的判词都是拟判。这些判词收录在他的《白氏长庆集》中。  相似文献   

2.
黎爱群 《前沿》2011,(24):217-219
《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诗歌,对于它的主题一直有诸多争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唐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变文的盛行、文本所体现的佛教思想以及白居易对《长恨歌》矛盾评价的理解等三方面进行粗浅的论析,认为《长恨歌》融合了诗人对佛教因果报应的领悟,以及诗人当时消极的生活态度,是爱情表象下诗人内心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黄庆丰 《求索》2012,(11):86-88
白居易所拟《百道判》是唐代科考的一种特殊文体。本文通过考察《百道判》文本,并与其他唐代史书和律令比照,以反观唐代特定的文书法律制度,研究表明:自成体系的唐代法律制度促成了唐公文管理制度的形成,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唐代科举取士及选官制度保证了撰写和使用公文的人才质量;《百道判》判词本身为唐公文提供了很好的模版,该模板虽用典精工、辞藻华美,但最终还是能以实用、中肯、解决问题为目的。可以说,唐代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一起促成了本属于文学范畴的公文,处于文化和政治的双重规定之中,最终被纳入到法律层面,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它是远古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发生地它是道家始祖老子西行路过并创作《道德经》的地方它是新朝皇帝王莽和汉光武帝刘秀斗智斗勇的古战场它是俞伯牙创作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的地方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经羊肠坂登太行赋诗的地方——这就是王莽岭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附近)。他自己和好友元稹、陈鸿诸人,都说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太原白公”。白居易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做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引起当代诗人的重视。贞元十五年,他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创作了一百多篇《讽谕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6.
俞月亭 《文明大观》2003,(12):34-35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沃洲山禅院记》中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白居易时代的剡县所辖区域即今浙东嵊州、新昌两市县的辖区,而沃洲、天姥则在新昌县的东南部。今年5月初,我曾慕名往沃洲一游。  相似文献   

7.
正古往今来,诗人作家描写月亮的不少。月亮是什么颜色?唐代李白的《静夜思》中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独有偶,宋代苏轼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说:"明月如霜,好风如水。"而唐代白居易则在《村夜》中说:"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总之,月光不是白如霜就是白如雪。直到完完整整读了成伟光诗文集《红月亮》,我才发觉"月亮的脸"还有另外一种颜色。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繁榮興旺時代,詩人輩出,羣星燦爛,白居易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之一粝聛淼脑姼栌袃汕О税俣嗍?在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遺作有《白氏長慶集》。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年),字樂天,晚號醉吟先生,又號香山居士。進士及第,歷任校書郎、翰林學士、左拾遺、江州司馬、刺史、中書舍人、太子少傅等職,進封馮翊縣侯。晚年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5,(6)
<正>唐代文献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涉及到唐代文献研究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如《唐代书法文献研究》、《清儒整理唐代文献考述》、《清人的唐代文献辑佚研究》等等,只有在熟练掌握和研究唐代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对唐代的历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唐代文献研究专家张固也教授的新著《唐代文献研究》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该书可以说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唐代文献研究的一个大集结,共收录了三十六篇与研究唐代文献有关的论文。综观该书,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主题再探孙丽艳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然而,对于这首诗歌的主题,从古至今,众说纷云,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白居易(70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诞生于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农民,要想跳出“农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城市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安未贵,居大不易”——这虽说是唐代诗人顾况调侃初到京城的白居易的戏言,但也反映了乡下人进城立足之不易。可白居易毕竟能拿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瑰丽诗句,获得了大诗人的击节赞赏:“有才如此,居  相似文献   

1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汉代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牛郎织女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古今文人极尽文思才气,在七夕时抒情长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七夕》诗中写道:"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宋代诗人清江《七夕》诗云,"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预愁更  相似文献   

13.
不经意间,《人大建设》在奋进中走过了1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与《人大建设》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初交、知交直到挚爱的过程。10年来,《人大建设》伴我在人生旅途中逐渐走向成熟,扶我在生活中踏上写作之路,送我在工作中步入领导岗位。《人大建设》是我真正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一诗是初中时读过的课文。近日重读,终于读出点“新味”来了。 据史载,此诗写于诗人35岁出任陕西周至县尉之时。县尉是主管全县军事的“军官”,属从九品,相当今日之副团级。这位白先生也真古怪,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不坐在衙内轻摇鹅扇,也不去名山大川避暑,偏要去南岗看农  相似文献   

15.
诗意清明     
翟杰 《前进》2015,(4):64
四月清明,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四野既清也明。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清明节,人们一面凄凄切切怀念往事故人,一面从从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留下了无数寄托哀思的诗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唐代清明墓祭的经典:"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  相似文献   

16.
马年到了,马的各种话题又热闹起来。与现在不同的是,马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交通工具,也是人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好伙伴。唐代大诗人孟郊在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骑马疾驰,四蹄生风,诗人心中的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美景与风情可谓水乳交融、相映生辉。马因为速度快、耐力好,还广泛活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战场上。  相似文献   

17.
高放 《同舟共进》2008,(5):59-60
中国过去出版过十几种《马克思传》,既有外国学者写的,也有中国学者写的。近来,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插图本)》在西方畅销不衰。此书1973年初版,1995年  相似文献   

18.
影子 《今日民族》2014,(12):41-44
<正>"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中国建筑史》梁思成(1944年)佛光寺,这座距今1100余年的中国古老木结构唐代建筑,坐落在乡间僻壤,默默地散发着大唐盛世的遗韵,仿佛是现实中一个遗落的梦。这个冬日,终于踏上追寻  相似文献   

19.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读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林寺桃花》时,看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不禁诧异:"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又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在一年初夏四月,他到一座山上考察,居然亲眼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山下众花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他这才领悟到海拔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要晚于山下.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21,(5)
正如果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那么《全唐诗》就是中国诗歌的高峰。唐诗是盛唐气象,是文学之巅,是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照亮中华文化前行的路。一部《全唐诗》,收录作家2000余人、作品40000余首,诗人之众、诗作之繁,世所罕见。唐诗是唐人的风尚、唐人的品性、唐代经济社会的写照;唐诗是唐人的心路、唐人的情怀、唐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