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侨园》2016,(7)
正何叔衡,湖南宁乡县枸子冲人,1876年生于清贫的农民家庭,5岁时母亲病故,是靠父亲扶养长大,并送他上学读书,学业一向优秀,26岁考中清末秀才,随之即在乡村当私塾教师。辛亥革命后,何叔衡为求得新知识,而于1913年放弃多年乡村塾师教职,去往湖南省城长沙,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以38岁的大龄学子与比他小17岁的毛泽东为同班同学,并与毛泽东结成志同道合的密友。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泽东、蔡和  相似文献   

2.
父亲有17个子女,我是第五个,由于业务关系,我和他比较接近. 兴学抗日报国 父亲1874年10月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今厦门市集美区),9岁入私塾读书,17岁离开故乡集美,赴新加坡,在祖父陈杞柏的顺安号米店学做生意,20岁返回家乡完婚,又从塾师读了几个月书.22岁再度南下新加坡在祖父的米店做事,一直到31岁那年(1905),顺安号停业,才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从最初创办的新利川黄梨厂、饼干厂、皮革厂、肥皂厂、砖窑,到后来的橡胶熟品制造厂,前后创办的工厂30多家,开设的商店百余处,垦殖橡胶园、黄梨园各万余英亩,雇用的职员工人常达数万人.父亲认为20世纪是橡胶的时代,因此在许许多多的事业中,他最关注致力最多的是橡胶园的垦殖与橡胶熟品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8,(11)
正提起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这一段历史,必须提到两个人:肖瑜和毛泽东。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而肖瑜比毛泽东小8个月,湖南省湘乡县人。肖瑜是肖三的哥哥,他们是湖南老乡。毛泽东小时被父亲送进村里的私塾,认识了一些字,学会了算账,父亲很满足,因为家里只有一小块稻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各界》2011,(12):3-3
刘邦他爹在史书上是没名字的,就叫“太公”,即大叔的意思。年轻时的刘邦不读书,不挣钱,不养家,只知道喝酒泡妞,所以整天都要受到父亲的痛斥,刘大叔后来干脆就叫刘帮“无赖”。  相似文献   

5.
刘伟  马忠礼 《侨园》2013,(1):20-21
很多人都听说过民族英雄马本斋,也知道他是鼎鼎有名的回民支队队长,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与沈阳也有着密切关系。早年从军在沈阳1902年,在中国直隶献县(即后来的河北省献县)东辛庄,有户姓马的回族农民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马守清,他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民族英雄马本斋。国家不强,百姓遭殃,家境贫寒,生活艰难。马本斋家共有兄弟4人,马本斋排行第二。全家人租别人的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后来,生活越来越困难,父亲马永离乡背井到口外谋生。马本斋10岁那年,曾在私塾读过书。他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马本斋  相似文献   

6.
少小顽劣 幼年的吴稚晖有着孩童的活泼、好动、顽皮和奇思妙想,经常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是一个顽劣至极的孩子. 六七岁的时候,瘦小的他练就了一身上屋爬树的功夫,可以在几分钟内爬上一棵参天大树,动作之快犹如猴子一般.后来,他竟将这爬树的功夫用在了爬别人家屋子上,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邻家屋顶上,在烟囱管上大小便.邻居纷纷到吴家告状,要求其父严厉管教这个调皮得让人讨厌的孩子.为此,吴稚晖没少挨父亲的责骂.但他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快便将父亲的责罚抛至脑后,继续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7.
人生隽语     
<正>黄蓓佳(著名作家):童年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个人物,或者是书里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辈子,影响他的一生,影响他的成长,他会照着书中这个人物的轨迹去成长。长大以后你再读书,书是书,你是你,你读书的时候可能有一点小感动,但是你回到现实当中,你还是现实当中的人,它绝对不会去改变你了。所以我觉得童年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自己的本性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阅读会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8.
话从赵伯伯嘴里说出来特别俏皮、有味 1965年年初,我们随父母从湖南来到山西太原. 后来才知道,父亲(作家、《平原游击队》编剧邢野)在湖南感到气候不适应,向中宣部打报告,希望回到北方,比如位于石家庄的河北省文联.冀中一带是我母亲的家乡,也是战争年代父母所在部队活动的地方.1958年,父亲曾经下放到河北省文联,任文联副主席,在保定办公.他也曾到石家庄国棉一厂下放.但是这时中宣部说河北文联的干部都下乡四清去了,一时联系不上,问我父亲愿意不愿意到山西太原?父亲一想,山西太原的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几个作家他都认识.马烽、西戎、胡正曾是他文学研究所的同事,孙谦是他电影局时的同事,就同意先到太原落脚,以后再说.这样,我们就到了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9.
曾经长时期担任南斯拉夫总统的铁托元帅,他的儿子沙米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不沾老子光采的人物,他现在已经年近半百,19岁时就离开象庭,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靠他自己诚实的劳动和能力,自已奋斗,自谋生计。据他后来对人说,铁托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许他以铁托儿子的身份去谋求利益,也告诫他成人之后,要自力更生,千万别想沾父亲的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沙米尔成为  相似文献   

10.
于丹 《党政论坛》2014,(2):18-19
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么样的支撑作用。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则消息,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把她独生女钱瑗以及她先生钱锺书的版税,加上她自己所有的版税,都集结在一起,去清华大学捐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不是鼓励那些学习冒失、出国留学的孩子,而是鼓励广大孩子去读书,叫“好读书奖学金”。清华大学的领导让她跟大家讲讲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1.
高凡  张兰政 《侨园》2001,(1):4-5
去年10月在北京大学承泽园西所修缮峻工典礼上,一位身材不高双目炯炯,言语不多睿智精明,富有儒将风度的人成为仪式上的焦点,他就是捐资逾百万马币修复此园的马来西亚华裔商人、北京真善美日用品公司董事长廖宗明先生。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退出廖先生祖籍广尔潮州。他的父亲因国内动荡于1933闯荡南洋定居在马来西亚,后来娶了一位印尼姑娘为妻。廖先生兄妹十人,他排行老五,由于家中人口众多,生活困难,高中毕业后,他本想继续深造,可是看到父亲霜染的两鬓,他不忍心再增加家庭的负担,就没有再去读书,而是用稚嫩的双肩担起了供弟妹继续上学的重任。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在家中他们兄妹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华夏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他家都完好地保留着。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一  相似文献   

12.
吴晓 《各界》2009,(11)
愧对女儿的终生憾事 1919年农历八月初十这天,浙江省慈溪县西乡叶家站官桥陈府中,随着"哇!"的一声啼叫,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了.这个女婴的父亲便是陈训恩,后来改名为陈布雷.女婴的母亲叫杨品仙,是当地有名望的文人杨逊益的女儿,生得眉清目秀,亭亭玉立,有才女之称.两人情感笃深,结婚10年,他们已生下三男一女,这个女婴是他们生的第5个孩子,后取名为陈琏.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刘承文 《侨园》2009,(5):14-17
"我一般是个违令不从的人,但打仗了我必定要去."   --兰晓龙语   对兰晓龙这个名字,你或许陌生,但提起他编写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和当前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可谓风靡全国.剧中峥嵘的戎马生涯,硬派的男人气质,令亿万观众欲罢不能……兰晓龙从好勇斗狠的浪子,到"不着调"的军人,再到今日名满文艺圈的鬼才编剧,他的身上隐藏着太多故事.……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反对克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瞭望》2001,(37)
或许有一天,这个社会就像美国“好莱坞”拍的一部电影那样:那些因人类自然繁衍而诞生的“上帝的孩子”被歧视,并最后被勒令不许出生。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依据“科学”选择的,男的女的,高的矮的,金发碧眼无一不是选定的,全是些合格健美的“人工人”。当然没有近视,没有遗传病,不带“易感基因”…… 或许有一天,当你走在街上,会发现迎面走来的人,与你的父母为你精心选择的身高、体重、相貌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拥有一个不同的名字和另外一张身份证;或许你还会遇到一个朋友,他与一位与他长得一  相似文献   

15.
从放牛娃到寒门学子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乳名五伢子,1908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在他幼年时撒手人寰,父亲许子贵,目不识丁. 许德华年仅7岁,就给别人放牛.但他非常羡慕学堂里读书的孩子们,常常偷偷来到学堂窗下当"旁听生",一次,竟在一个寒冷的风雪天晕倒在窗边.该校教员邹希鲁见此十分感动和爱怜,收下了这个学生,破例免交学费.  相似文献   

16.
刘肃勇 《侨园》2012,(3):56-57
生于贫寒人家成北洋政府外交高官1871年6月,陆征祥生于上海信奉基督教的贫民家庭,8岁丧母,依靠售卖基督教会报刊的父亲抚养成人,读过几年的私塾后,考入清廷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学堂——方言馆,攻读法语.1890年夏,20岁的陆征祥刻苦向学,成绩特优,享公费生待遇被选送去北京同文馆深造,步入清廷培养外语翻译官或外交官的最高学府.1892年1月,正在同文馆学习的陆征祥,被清廷驻俄国公使许景澄看中,提前毕业,去俄国公使馆做许景澄公使的法文翻译.  相似文献   

17.
华嘉 《民主》2011,(5):45-47
许钦文(1897-1984),原名绳尧,笔名钦文、蜀宾、田耳、湖山客等,浙江绍兴山阴县东浦林人,其父许岳钟为清末秀才,在家开私塾,课业授徒。其母田氏,为酿酒家女。5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识字,后人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创办的东浦热诚小学读书。1913年.许钦文考人杭州铁道学校机械科,  相似文献   

18.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90年),名墨翟,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约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这段时间.<史记>里说他是宋之大夫,一般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至于他为什么姓墨,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他是孤竹国王子伯夷的后代,大家可能都熟悉伯夷不食周粟的故事,但很少知道伯夷王子姓墨台,后来简化为墨.二说墨子之所以姓墨,是因为他长得黑,墨子脸黑,有书为证:<贵义>篇里记载,墨子准备北上到齐国去,路上遇到了一位算卦的,这个人说今天天帝要在北方杀黑龙,您的脸长得黑,不宜北去.墨子当然不听他的,但也没对自己脸黑表示异议.  相似文献   

19.
程青 《瞭望》1995,(47)
一个生活很难自理、无法与人用语言交流、从未受过美术教育的弱智青年,有一天在音乐的激动下拿起了画笔.自此,一幅幅构图别具一格、色彩绚丽多变的油画在这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中诞生.这位弱智画家叫罗铮.1965年出生.他的父亲罗忠镕是知名作曲家,曾是中国杰出青年作曲家陈钢、莫五平等人的老师.他的母亲李雅美是位歌唱家.姐姐罗莹是位钢琴演奏家.他们4人组成的这个家庭,自罗铮出生起,相依相伴,和谐生活至今.罗铮10个月时,大夫诊断出他大脑发育不全.这个不幸的消息对他的家庭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那时正处“文化大革命”之中,罗铮的父亲被囚禁审查,他的母亲去干  相似文献   

20.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