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1岁时“空降”安徽 十年“文革”结束时,刚被解放的万里,原是被派往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向老首长辞行。邓小平听万里说要去湖北,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邓小平随即向华国锋、叶剑英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转而来了安徽。  相似文献   

2.
万里:改革闯将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万里被解放出来,邓去向当时中央的领导人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于是,万里就转而去了安徽。 万里一到任迅速扭转了安徽纠缠不休的派系纠纷,恢复了正常秩序。此后,万里多次深入基层作调查研究,推行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邓小平看中的人这些改革者跟邓小平有诸多相似之处:胆大、有干劲,可承受压力而波澜不惊,乐观、豁达,以发展经济推动中国现代化为己任。无论是铁道部长,还是安徽省委书记,万里都着力于抓改革民生。对事件的判断,他心中自有一个标准:以常识和老百姓的生活为准。热爱运动的万里身体康健,是目前五位改革元勋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喜欢打网球,以不服输著称。在政坛,他也是如此。1977年6月,刚进入安徽的万里惊诧于眼前所见:安徽农民太穷  相似文献   

4.
陈廷一 《党政论坛》2011,(16):38-39
1977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委。这一年万里61岁。第一把火:送“神”出“庙”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万里要放的“第一把火”,就是快刀斩乱麻:送“神”出“庙”。安徽原省委15名常委中,有5名支“左”的现役军队千部,  相似文献   

5.
12月23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任命新政府的组成名单。从新政府的构成和目前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看,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既有克服当前深刻经济危机的良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良好的机遇表现在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与盖达尔政府所处的环境不同上面: ——盖达尔代总理是叶利钦总统任命的,议会一直未予确认。从他一开始主持政府工作的时刻起全国上下要他辞职的呼声持续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发展理论王黎一、发展离不开机遇──小平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小平同志在谈发展时总是首先提出要善于抓住机遇.他说:"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要丧失时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70页),"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震碎旧世界的一声惊雷",党早期事业的重要领导人,参加过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面对万恶的旧中国,弃文从武,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广州起义,在指挥战斗中遭敌伏击,中枪牺牲。29岁的人生,短暂匆忙,却是历史长河中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瞬,他是张太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上世纪30年代,正是日军入侵、民族危难之时,年仅16岁的她怀揣一封家书,只身一人追随父亲的脚步,从老家  相似文献   

8.
沈殿成 《侨园》2003,(1):4-5
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宋铮,回到中国已经四年了。经过四年的高效运作,他使辽阳富华服装有限公司这个外商独资企业从危机四伏中走出低谷,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如今,富华公司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员工300人,占地1万平方米,下属独立核算加工企业两家,公司的设备全部是最先进的进口设备,有日本飞马公司及重机公司生产的各种缝纫设备400余台,日本旭化成公司生产的CAD自动设计打板系统一套,法国力克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裁剪系  相似文献   

9.
杜国良 《学理论》2011,(9):88-89
左宗棠,晚清一代名臣,又被称为"中兴名臣"。生于盛世的余晖中,学于乱世的前夜,入仕之途艰难曲折,终以荐举之路步入仕途。入仕之时,适逢乱世,大清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中,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他,学以致用,力挽危局,虽不能扭转乾坤,但也给当时的世人以一线希望。他的一生,特别是求学——入仕的历程,无意中成了晚清政局演变的缩影。命运对他个人而言是垂青的,成就了大器晚成的他,但晚清政府就远没有他个人幸运。  相似文献   

10.
1985年,81岁的邓小平与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谈话时曾令人动情地表示了他的心愿:要在1997年,祖国大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到香港去看看,哪怕坐轮椅去也好。其实,青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过5次过香港的经历。他的这些经历实际上也是早期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 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怀抱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吴玉章发起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李传玺 《各界》2013,(10):15-16
上世纪50年代,大陆系统批判胡适思想,胡适都持着"理解的同情"去看待这些亲朋师友的"火力".同时,并没有因为这些批判而对大陆学术的发展持一概拒绝或否定态度.他不仅利用一切可能给予密切关注,而且只要一看到好的,都会在日记和书信里留下分析与赞扬.本文将这类材料做了一定综合,可以说反映了胡适晚年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5,(37)
最近几个月来,邓小平频频会见来自世界各大洲的政治家和领导人,就当今的国际风云和中国的航程畅述了他的见解和抱负。他说,现在世界上带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力量。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我们要坚持。他强调,中国将继续执行已经确定的方针。我们的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是要坚持到底的,不会变。变就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3.
时间真快,路遥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些年里常常想起他. 想起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他指着山下的县城说:当年我穿着件破棉袄,但我在这里翻江倒海过,你信不!我当然信的,听说过他还是少年的一些事.他把一块石头使劲向沟里扔去,沟畔里一群鸟便轰然而起.想起在省作协换届时,票一投完,他在厕所里给我说:好得很,咱要的就是咱俩的票比他们多!他然后把尿尿得很高.  相似文献   

14.
二月十八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里,外交部的一些同志和记者们怀着很兴奋的心情,等待着邓小平同志。他将在这里会见前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春节前,小平同志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研究确定了有关精简机构、干部退休等迫切问题的大政方针之后,党中央的同志们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希望他能保重身体,多为国家大事出主意,多为人民造福。正象前不久万里同志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所说的:“我们党和国家仍然需要邓小平副主席来出主意,因为他最有战略眼光,是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他现在已经七十七岁了,尽管精力还充沛,但我们要爱护他。我们大  相似文献   

15.
苏姗 《侨园》2014,(12):58-59
一个"狂人"在本文里,笔者要向读者介绍《(世界)中国奇绝文化艺术博览会》中的一位奇人,也是一个"疯子"、一个"怪人",更是一个"狂人"。墨龙,本名张成敏,一位又倔又犟的男人,生长在蓝天碧海边的辽宁大连,他的年龄和碧海上空的太阳一道走在正午。他从4岁开始学习舞蹈和武术,6岁时又对音乐和美术产生了好奇。  相似文献   

16.
韩永 《党政论坛》2012,(10):42-43
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许,一列没有编号的列车驶入深圳火车站。邓小平来到了深圳。此前,这位"京城老翁",已经坐看了几年的"风起云涌"。他目睹了中国的经济在治理整顿中渐渐变冷,也目睹了一场由"左"派主导的舆论之争。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二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对天津市的领导同志说:“天津这几年始终把关心群众生活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天津巩固发展大好形势的一条重要经验,要抓住不放,坚持不懈。” 一九八一年,万里同志曾亲自出面帮助大津解决拆除防震棚的问题。当时,虽然地震灾害已经过去五年,但是天津街道两旁的防震棚比比皆是。市政府虽三令五申要求拆除,可拆除赶不上新建,结果越拆越多。有的住户还在防震棚里娶了儿媳妇,生了孙子。  相似文献   

18.
高鹏 《侨园》2014,(10):19-19
许多人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就是为了一睹高迪为巴塞罗那留下的童话之城。这位"鬼才"建造师,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但他在巴塞罗那人民心中的地位仍然英雄般不可动摇……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6月25日出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高迪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建筑师,但如何建造高楼大厦,他的想法却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非常的"另类"。他对朋友说:我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我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里的植物建筑点什么。高迪一生最得意的大概就是古埃尔公园(1900-1914)和米拉公寓(1906-1910),而神圣家族大教堂从1909开始建设,至今也未完成。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 为什么改革的核心是邓?基辛格说,邓能力出众,“他比一般人思考得更多,看得更远,意志更坚定,更加坦率与务实”,同时,“对于政治,他极为精通并游刃有余”。这可以从一个宏观角度解释为什么邓的眼光是比同时代的一般人更为长远的,当很多党的干部满足于恢复被“文革”打乱的国家秩序之时,他则想办法改革。  相似文献   

20.
1940年5月,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英国首相,他在著名的施政演说中说:“我能奉献给大家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你们要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用上帝可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要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这个铿锵有力的演讲,使丘吉尔一改“缓请政策”时期美国政府竭力避免同法西斯国家发生冲突,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软弱、利己和目光短浅的对外形象,在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勇敢、顽强、必胜的新形象,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