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的法律意识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仍然相对淡薄,现实中的法律尚未内化为其自觉的法律意识,尚不能发挥出法律意识应有的作用。现代法治要求农民法律意识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本文引用两个乡土社会的社会文本,分别从司法制度与行政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力求引出一条转换农民法律意识的制度进路,为农民法律意识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冯斌 《法制与社会》2011,(34):10-11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本文通过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的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成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历程中,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已渐受关注,再审视并认真思考社会弱势群体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是极有必要的。不应把法治建设曲折的主因归于农民法律意识缺乏或淡薄,应当避免这样的错位认识及不合理看待,须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以利于中国法治建设科学前行。  相似文献   

4.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一、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现实社会中,少数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思想上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上,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去办事,致使有些政策不合法,造成工作失误。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地区少数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和较高的大学生犯罪率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和探究。本文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客观分析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旨在巩固法制教育的成果,切实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既定方针,而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国家法治进程的快慢。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多次普法教育和一系列的普法活动,使公民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相比还是较为淡薄。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作用。为此,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更广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快速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以此不断推进法治进程,早日实现法治中国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吴晖 《法制与社会》2012,(32):266-267
庞大的外来女性群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城市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她们具有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自卑心理强等特点,面对生存的艰辛和金钱的诱惑,极易产生焦虑和对立情绪,从而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不安因素。本文试图从社会需要出发,在犯罪社会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剖析外来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力图构建城市外来女性的权益保障体系,更好地减少外来女性犯罪,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陆阳 《江淮法治》2009,(2):23-23
在谈论到国民法律意识的时候,总是听到人们抱怨国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也能举出许许多多的行为表现加以证明。但对于原由起因,就说法各异了。这里,笔者只想对于人们所列举出的诸多原因,再补充上一点。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态度的总称,即人们对法律的看法及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程度等。本文通过分析法律意识和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联性,提出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试析馆藏文献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损坏、盗窃馆藏文献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读者对图书馆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本文从提高读者遵守图书馆的法律意识入手,从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三个方面防止和制裁毁坏、盗窃馆藏文献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11.
林芝地区由于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人才欠缺等因素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做好这一工作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林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结合部地区法制化建设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的问题,诸如居民参政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领导队伍法律水平偏低等问题。加强城乡结合部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加强基层领导法律素养,切实提高这部分居民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的法制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识及法制教育现状,文章从根本上剖析原因,尝试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严萍 《法制与社会》2012,(8):228-22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对各大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找到解决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聚众斗殴犯罪案件中,如果行为人只有聚众行为没有实际斗殴发生,就要根据实施程度、犯罪耒完成的原因采区分究竟该行为处于犯罪的哪个阶段,是预备阶段还是实行阶段,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亦或是犯罪中止.  相似文献   

16.
普法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法具有惩戒功能,同时也有着规范和引导功能,如果公民法律意识缺失,法律得不到有效的遵守,法律的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条件。由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观念指导着农民的行为,当法治现代化向农村逐步推进时,一些传统伦理习俗与国家法律所推行的法律机制产生了碰撞和摩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法律意识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从中探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一、农民法律意识的传统探微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记者对江苏、河北部分群众越级信访事件调查表明,相当数量农民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走上了上访之路,有些完全可以在基层司法部门解决的问题,竟越级上访到省里甚至中央。一些农民信“访”不信“法”,这样的选择让人叹息,也发人深省。农民受到不法侵害时,不通过正常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采取上访的方式来讨“说法”,并不能完全归结为农民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过高的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是农民在司法程序前止步的主要原因。而上访除了交通费用外,不需要支付其他费用,如果碰到一位说话管用、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法律意识一直是学者们推崇研究的对象。在当今新形势新国情下,全面分析农民法律意识成因,有效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素养,使我国在法制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制度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权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法律援助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是在广大农村,法律援助工作还显得十分薄弱,由于经济拮据、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一些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权,或者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权。大多数农民采取了靠自己的力量来奔走呼号,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何勤华 《中外法学》1992,(4):76-80,75
<正> 一在日本,对法律文化的内涵有多种理解,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将法律文化的核心归之于法律意识。这种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研究,勃兴于60年代。1967年出版了川岛武宜的《日本人的法律意识》(岩波书店),1968年和1970年,出版了小林直树的《日本人的宪法意识》(东京大学出版社)和上野裕久的《国民的宪法意识》(劲草书房),1971年,发表了千叶正士的《法律意识的比较研究》(载《法律时报》)。进入80年代后,又先后推出了村上淳一的"读[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岩波书店1983年)、大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