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中国公民社会正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存的制度环境难以适应公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把握公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特征及其生长的制度环境,加紧修订和完善有关民间组织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使它更好地与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介组织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领域。应当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培育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近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民参与研究的相关文献,对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民参与研究的基本趋势、公民参与的理论及环评中公民参与的实证研究等进行了述评。认为公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研究逐步呈现多元化、立体化的成熟的研究趋势,公民参与研究伴随着公共行政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从微观的个案视角出发,聚焦于环境影响评估中公民参与的实际图景描述,并以此构建现行制度环境下的信息公开机制和参与机制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公民参与运动在政府工作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中亦是如此。公民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及公民作为社会主体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政府和市场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两种重要力量,但它们本身也均存在着不可破解的缺陷,主要体现为政府部门常常难以实现高效率,导致教育改革进展缓慢,过度的政府权限会导致对社会、家长教育权的漠视,政府成员与公众的利益冲突导致教育进一步不公;纯粹的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性,加剧了教育的不公,纯粹的市场机制不能带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剧了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并不完全符合教育的现实等。因此本文引入公民社会的理论视角,论述了公民社会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指公民平等、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社会中的公民社会组织,应该加以正确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使之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公共治理模式兴起的趋势下,共青团组织发展将从传统高度自治的特殊民主模式、高度集权的管控模式、松散约束的控放模式向开放与广泛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转化,从而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现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科学、民主、高效的机制、体制.在公民社会浪潮的洗礼下,共青团组织要把握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职能拓展的契机,全面融入公民社会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自愿性、合意性、公开性,努力回归群众性属性,处理好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充分激发共青团组织的内在活力.在宪政制度发展的背景下,共青团组织必须走依法之治的道路,要突出规范化争制度化,寻求软法和硬法兼容并举,实现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我国的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孕育、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崛起,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确认个人的价值和公民的社会地位,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实现社会自治;但另一方面,公民社会的兴起,也给中国社会发展、党的执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发展中的公民性格与公共利益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问题是多学科领域关注的重要论题。行政学界多从“公共性”存在的维度诠释其与“私域”的界限。对于公共利益的表达及其程度分析,人们主要确定了公共立法与执法的制度标准,于是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就逻辑地成为主导性影响因素。事实上,随着公民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个体之“公民性格”的养成理应成为公共利益表达的基础性约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公民性格问题研究的简单回顾,讨论公民性格养成与公共利益表达程度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图证明公民性格在现代公共管理发展中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价值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东红 《理论前沿》2001,(17):18-20
目前在我国进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存在一些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新的社会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种正在变化的社会结构称为公民社会。当然 ,中国公民社会还仅处在萌芽阶段 ,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 ,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 ,需要构建基本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信息社会一种传播速度极快的互动工具,已经成为新媒体中重要的即时性信息平台。公安机关应当转变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微博的作用,并且拓宽相关沟通渠道,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术界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关注是以对现代化的探索为背景的。市民社会理论认为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应当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因此 ,中国在探求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 ,同时 ,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正确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13.
公民警校建设是社会终身教育的新探索,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尝试,是公安教育职能的拓展和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市民意识培养的新载体。上海公民警校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在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公民警校的办学属性与发展定位,建立完善的办学体系架构,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探索灵活的办学形式,建立校友会组织,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为社区民警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视角。目前我国社区民警的绩效考核在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运用等考核体系中存在种种问题。用市民社会理论对社区民警绩效考核评估问题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讲,符合未来警务机制、政治体制乃至整个社会机制改革的要求;从实践上讲,也更符合当前中国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快社区民.擎缔蔚评估工作的拼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民意识的缺乏,使得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遇到了瓶颈,出现了很多与民主价值相反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平等、民主等观念得到传播并开始深入人心;而政府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强力推动,又使人们参与意识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是社会和谐系统的有机构成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危害着社会和谐,网络犯罪是社会和谐的大敌.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的和谐既要靠法律,又要靠道德;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并举,加强依法管理,加快安全技术研发,形成一套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经历的一个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中国现代新农民诞生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新公民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还是中国公民教育事业整体推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于可持续发展涵义一直以来都非常的模糊,建立在传统发展观之上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经济的永续发展为主旨。然而与传统发展观不同,经济的可持续性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不能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可持续发展转移了工业发达国家对于环境破坏的责任。与以官僚和技术精英制订未来发展政策不同,让市民民主参与并决策未来的发展计划,唯有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和谐社会中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的和谐经济,市场规制法对和谐经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经济对市场规制法的提出了客观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规制法。应兼顾整体经济与局部经济平衡发展,把农村市场作为新重点,把实现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一项公共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近年来警民冲突事件屡见报端,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政府、群众与公安队伍自身四个方面。从善治理论的视角分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三路径选择,应提倡由公安机关主导的群众参与式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