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在《法律适用》坎坷的十年路上,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多年来读者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刊物改版后读者在给予我们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编辑部的同仁在此表示感谢。从本期起我们特辟此栏目,希望关心杂志的读者畅所欲言,愿这方寸之地,沟通你我。本期我们回答读者有关杂志征订、发行方面的问题。读者:因个人关系,错过了2003年杂志的征订,请问现在是否还能订阅《法律适用》?编辑:可以。本刊是自办发行,需要订阅《法律适用》的读者,可以全年任何时候破订,只要您按照杂志封底的要求,到邮局或银行汇款就可以。欢迎…  相似文献   

2.
网友回声     
《法律与生活》2009,(2):3-3
荏苒间,2009年第一期的杂志如约与读者见面了。新一年度的《法律与生活》,小编们希冀能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之感:栏目的重新梳理、设计;版式的更新换代……伴着新年的钟声,怀着忐忑之心,将杂志送往读者的手中。新疆的网友:新一年度的杂志,让我感受到了《法律与生活》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3,(17):4-4
为了增加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为了听取读者对本刊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刊特别组织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活动将从参与问卷调查的热心读者中选取幸运读者,为其赠送一个季度的《法律与生活》杂志或一册法律类书籍。调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编读     
◎读者:给刊物来个年度小结《法律与生活》编辑部:几年来,我一直是《法律与生活》的读者。自今年以来,我发现《法律与生活》无论是在装帧设计还是在内容安排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漏掉几期后再看,竟然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一口气读完整本杂志,发现了不少亮点。我把这些优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不知道对不对,真诚地希望我能把一个读者对这本杂志的喜爱之处传达给你们:(1)杂志的栏目变得丰富了,而且分类也比从前更明确了。作为读者,我们能一眼从目录看出文章的类型和分类,这是一本能吸引读者的杂志的最大优点。(2)文章的可读性加强了。实话说,以…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法学杂志》创刊30周年,为了纪念和回顾这30年来的风雨路程,我们特地开辟了《我与法学杂志》栏目,向广大《法学杂志》的作者和读者征集回顾自己与《法学杂志》一同成长的历程的文章,望各位读者和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法律》2013,(6):95-96
一、《科技与法律》杂志改版及征订说明 《科技与法律》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编辑出版的综合性期刊,为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它历史悠久,横跨科技与法律两大领域,是科技创新和法学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和实务沟通的重要平台。自2014年第1期起,《科技与法律))杂志改版为小16开,每期160页,逢单月出版,每期定价25元,全年150元。  相似文献   

7.
2013年伊始,北京大学的喜事接踵而至:115周年校庆,知识产权学院20周年院庆,法学院荣获QS世界大学排名法学专业大陆地区第一名,与中国科技法学会合作办刊《科技与法律》,在喜庆之余,我受《科技与法律》编辑部之邀,在此与广大读者们做些交流。喜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如果借用北宋先贤苏轼的诗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或许能对其加以概括。就《科技与法律》杂志而言,也理应在这样的总结和规划下,一往直前,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从当年在当地市图书馆偶然接触《法律与生活》,我一下子就被这份杂志的先进理念、活泼风格、精彩内容所深深吸引,因而很早我就成了《法律与生活》的热心读者。因为杂志经常来、及时看,时间一长,家中看过的《法律与生活》越积越多。  相似文献   

9.
论“法盲”     
最近,许多读者纷纷给《法学杂志》编辑部来信,倾诉“法盲”之苦,呼吁法学界加以重视,承担起“扫除法盲”的任务。黑龙江省有一位退休老工人在信中写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家都很关心国家的民主与法制生活,包括我这个退休工人在内,就很想学点法律知识,想弄清加强法制与实现四化究竟是什么关系,学会运用法制武器同那些破坏安定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但苦恼的是对法律一窍不通,没有人组织和指导我们学习,也不知啥时能摘掉这顶‘法盲’帽子。我们是很喜爱《法学杂志》和《中国法制报》的,觉得这是我们学习法学的良师益友。因此,我们建议贵刊开辟一个‘大家都来学法学’的专栏,为加快四化建设承担起扫除法盲的责任。”读罢,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当前的法学界,想起了法学界所特别关心的以法治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1,(5):65-F0003
在春运中的火车站里,通过北京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之手,《法律与生活》杂志被传递到了一个又一个乘客读者手中。 事后,通过法官朋友发来的照片,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群看动漫读网络长大的年轻人、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老太太……都在津津有味地“检视”我们的刊物。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读者诤言编辑同志: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办得很火,收视率很高,主要原因是能很好地与观众互动。杂志类互动栏目很少,而贵刊的“编读往来”栏目办得却很有特色。《读者诤言》:征集了读者对栏目的评价,反映了读者的意见,对提高办刊质量大有裨益;《法律咨询》:既为读者答疑解惑,又是  相似文献   

12.
新春寄语     
《科技与法律》2007,(1):1-1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中华民族告别了成绩斐然的2006、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7。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刊物——《科技与法律》,承载繁荣科枝法学研究、推进科技法制建设的使命,已经走过了十六年不平凡的历程,已经成为全国横跨自然科学和法律科学、聚焦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期刊,正在以其鲜明的特色迈向新时期核心期刊的行列。在此,《科技与法律》杂志全体同仁衷心感谢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和法律各界的关爱,感谢司法部、科枝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等各部门的积极指导,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协作者和志愿者的宝贵支持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法律》2008,(5):23-23
由律商联讯主办、《科技与法律》杂志媒体支持的第二届企业商标与品牌保护年会将于2008年11月13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将深入探讨企业商标权的实施体系和保护措施以及如何有效整合商标与品牌战略,为业内同行,权威人士和专家提供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收悉《法律与生活》来信约稿,要求书评一则.思及自身浸淫律师圈已久,虽以刀笔为生,但冗务缠身.所幸脑中仍残留二三趣事,拉杂书之,词不达意,知我罪我,唯在读者. "仗剑闻江湖"的奇书 读研时,授业恩师常叮嘱我等同门,中国古人风骨令人向往,文辞亦优美动人,为陶冶情操计和写作计,当择一二著作熟读之.由此,我从《古文观止》读起,后又涉猎《战国策》诸文,才得以误入春秋、战国这个可爱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首先感谢大家能给我这个机会,谈谈自己一年来阅读《检察风云》杂志的体会。说实在的,我服刑多年,在监狱组织的各种读书兴趣活动中,看了不少书刊,但还没有像《检察风云》这本杂志这样能吸引我。因为《检察风云》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从其他角度去分析,都有很多吸引读者的地方。它不仅向人们宣传了法律的尊严,而且向人们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对我们服刑人员更有其特有的宣传作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学习《检察风云》的第一个体会。关于法律面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法律》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于科技创新与法律实务的交融发展,旨在解读政府政策信息、探讨学术研究热点、展示最新学术成果、分享司法实  相似文献   

17.
~~《科技与法律》杂志理事会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法学》1991,(4)
前不久,我们从留美研修法律的学者那里获悉“《法学》杂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法律(现代)期刊中收藏量最大、最齐的,而且许多美国法律专家(尤其是搞中国法的)都认为《法学》信息量大……”。这一信息对我们编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籍。因为我们不曾奢想去发表惊世骇俗之作以一鸣惊人,而是将编辑旨趣始终定位在法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作过程中,默默地耕耘。《法学》的任何收获,既是意料之外的,又是意料之中。尽管《法学》研究的是当代中国法制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但是《法学》仍然因之而走向域外。中国的法学研究应  相似文献   

19.
小问答     
《法律与生活》2012,(14):4-4
问答1 读者问:我是《法律与生活》杂志的一名读者,近期在翻阅2012年6月(上)《不哭就饿死——音乐人“抗法”记》一文时,看到文中提及“避风港”原则(《著作权法》第69条)。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法律》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于科技创新与法律实务的交融发展,旨在解读政府政策信息、探讨学术研究热点、展示最新学术成果、分享司法实务经验、展示创新发展成就,是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实务沟通、绩效展示和形象推介的重要媒体和信息平台。《科技与法律》主要栏目包括学术理论板块(探讨新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管理实务板块(探讨知识产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