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广场     
《时代风采》2009,(15):27-27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 近日,香港《大公报》刊出署名文章,直陈中国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一是少数人垄断高薪,有悖法理;二是多数人收入偏低,不敢消费;三是收入贫富悬殊,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2.
廖仲毛 《工友》2009,(3):17-17
最近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有多家知名企业近年来利润增长非常慢,有的甚至亏损。这些企业的高管拿着惊人的高薪,却没有换来企业的快速成长,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由于高管过高的薪酬与普通员工差距太大,引起了员工的反感,使企业凝聚力减弱。  相似文献   

3.
雁飞 《工友》2011,(6):64-64
我在火车上无意问见到一本难得一见的旅客留言簿,随手翻了翻,里面竟也有些留言,而每一条留言的后面竟也有答复。读一读,也有会心一笑处,随暗记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相似文献   

4.
《工友》2010,(3):1-1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记载: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讲诚信那是出了名的。当时楚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得到季布的一句应诺,比得到什么都宝贵。  相似文献   

5.
为爱情放弃高薪,大学生当起猪倌 笔者来到河北省盐山县盐山镇刁庙村的野猪养殖场,见识到了真正的野猪。野猪比家猪的鼻子要长很多,身躯硕大,后腿比前腿要长,背上长着长长的鬃毛。虽然獠牙已经被割去,但它一站起来,还是有些吓人。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收破烂这个行当,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会把它与文化不高、没有什么谋生技能的农民工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收破烂只要会吆喝、会推板车、能担会挑就行了.无需掌握什么技能,也不需要任何知识。如果告诉你,有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甘愿辞去每月6000元的高薪工作,自愿加入到收破烂的行列,并且开办了全国首家收废网,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现代“破烂王”,你会相信吗?  相似文献   

7.
浪潮集团──国家一级企业在改革中诞生的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目前又面临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挑战。国家优惠政策取消,国外"水货"冲击市场,外资企业高薪雇用争夺人才,即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在此形势下,国有电子企业只有顺势...  相似文献   

8.
《时代风采》2013,(4):48-48
角儿她是—个京剧演员。她已经四十几岁了,比不上剧团里二十多岁的挑梁的台柱子,扮相不如,声腔也不如。往往给角儿们配戏配个丫头什么的,好像每一出戏里都有她的身影,不过,戏份不重。平时,不用她的时候,给角儿们上上妆,戴冠穿帔。进团时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啊!在团里干了有二十年了,新来的角儿们都尊重她,叫她“李姐”,她总应承着,  相似文献   

9.
许多青年人都羡慕城市生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在城市里找一份工作,想留在城市里过一辈子。然而,姚元科不是这样,他辞掉老板给予的高薪及各种优厚待遇,从南方大都市回到偏僻落后的家乡,走艰辛创业之路。经过几年拼搏,他终于成功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时代风采》2011,(3):8-9
关于农民工供不应求、拿高薪的传闻不绝于耳。有的说快递员—个月收入上万,有的说建筑业年薪10万元还招不满人,—时间,农民工成了为求职困扰的人所羡慕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工友》2011,(6):2
微博上一则关于"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短时间内被大量转载,并引发热议。其实,要高薪还是要自由、要健康的问题一直被职场人所关心。最近,前程无忧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职场人愿拿自由换高薪。看来,在生活的压力下,人们更看重"当下"的薪酬状态,而不太关心健康,这或许就是"过劳死"频频出现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场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近日,香港《大公报》刊出署名文章,直陈中国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一是少数人垄断高薪,有悖法理;二是多数人收入偏低,不敢消费;三是收入贫富悬殊,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13.
《工友》2011,(6):26-27
《工友》编辑部: 我原在一家公司做推销工作,我的一位客户S分公司见我销售业绩不错,决定以高薪为条件聘用我到公司干推销工作。在接到S分公司的聘用通知书后,我立马辞去了原工作。可就在我作了充分准备要去S公司报到的时候,突然接到S分公司的电话,说因为总公司指派了专门推销员,不能录取我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聊博一笑     
《工友》2010,(1):62-62
人不如鸟 这天,小华经过一家宠物店,看到一只十分可爱的九宫鸟,便上前逗它。但这只九宫鸟只会说“你好。”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人的经历是人生不可复制的资本,那么对我来说,我的知青岁月就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财富。我是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上海青年学生,还在牙牙学语时,就熏陶在“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社会环境中,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文革”初期,由于在学校是团支部书记、“三好学生”,被推举为学校文化革命委员会的宣传委员。  相似文献   

16.
角儿她是一个京剧演员。她已经四十几岁了,比不上剧团里二十多岁的挑梁的台柱子,扮相不如,声腔也不如。往往给角儿们配戏配个丫头什么的,好像每一出戏里都有她的身影,不过,戏份不重。平时,不用她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金凤 《农村青年》2013,(8):35-38
16岁不到,李明攀就带着神童的光环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10多年前,他的年薪已超过30万元。作为IT行业元老级人物,在获得高薪的同时,他也严重透支了身体,曾经一度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于是,2008年,他和在华为公司从事软件工作的妻子周媛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回到南阳老家种地。  相似文献   

18.
老歌 《农村青年》2009,(12):9-11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但在北京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律师干得好好的,却放弃国际大都市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每年往返老家10多趟,把数十万巨额财富全部砸进与其专业风牛马不相及的红薯地里。  相似文献   

19.
闲话闲说     
《工友》2008,(4):43-43
信息传播速度:报纸不如电视,电视不如广播,广播不如网络,网络不如女人嘴,女人嘴不如小道消息,小道消息不如班子成员跑风漏气!——信息时代流言传播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乡镇电影院被改成了歌舞厅,少年们流连于网吧,成年人钟情牌桌,书店寥寥无几……目睹乡村文化的凋敝,一对毕业于名校的精英小夫妻,决定为哺养过自己的家乡出份力。为此他们不顾各方压力,放弃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和生活,回农村干起了两件“惊天动地”的事——筹办免费图书馆、创立草根大学!由此,他们也在那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镇上乃至全国,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这所大学里所发生的一切,更是令人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