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与规定     
《今日上海》2011,(9):60-61
个税新规今年9月起实施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公布。条例所说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3500元。  相似文献   

2.
魏华兵 《台声》2005,(11):62-63
实施了25年的个税“800元起征点”将成为历史。从明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提升到1600元。起征点提高一倍,逾七成工薪收入者不用纳税了。个税修正案昨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意味着每年收入的“大头”年终奖可能率先尝到减负的甜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详细解读了短短几行字变化给百姓“钱袋子”带来的影响。据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1600元,同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报税,这两大变化充分体现了“一松一紧一平衡”。变化一…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有关富人纳税问题成为媒体、社会议论的焦点问题,刘晓庆涉嫌偷逃税款被依法逮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人们对富人纳税问题再次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竞争过程的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必然造成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在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模式中,富人群体的出现,最容易成为大众和媒体议论的中心。据有关资料,2001年,在中国7万亿个人存款中,有不足20%的富人却占了80%的存款,而占有80%银行存款的富人们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只占国家个税总收入的不到10%,其余90%多的个人所…  相似文献   

4.
据媒体2009年12月报道,国家税务部门拟在2010年实施一揽子减税政策,以确保经济从保增长到调结构转型。包括:上调个税起征点、实施对个税级距和级次的调整来增加工薪阶层收入,对中小企业、服务性企业、高技术企业实施新的减税政策等。有关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消息屡见报端,但愿这次不再只是传说。如果说给企业减税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个税起征点则更能让工薪阶层直接受益。当前,水价、气价、电价、油价“涨”声一片,房价更是一路飙升,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1,(6):7-7
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贡献了全美个人所得税的约40‰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50%人群,只缴纳了全美个税总额的5%。在印度,占印度总人口2/3的农民无须缴纳个税;而针对普通人的个税起征点目前是18万卢比,但印度人均收入只有5万卢比左右,因此绝大部分工薪阶层不满足纳税条件,因而征收个税的对象主要是仅占人口5%的富人阶层。  相似文献   

6.
焦点评论     
《创造》2009,(2)
个税改革东方早报2月9日作者:马光远全面改革个税关乎民生和正义无论是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还是顺应个税改革的国际潮流而言,参照国际上先进的税制改革经验,对中国个人所得税进行彻底、深层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个税改革关乎民生和公平,其在中国改革体系中的象征意义无可替代,我们希望尽快启动个税的深层改革,通过一系列税制的配套改革和整体的设计,真正实现税负合理和公平,增进社会福利,使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减负,从而使个税本身回归民生和公平,释放民间购买力,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的健康和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个税征收之怪现状谈到富人纳税问题,公众所首要关注的当然还是个人所得税问题。那么,我国的个税领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普遍观点认为,在我国的个税征收领域存在着较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从总体来看,我国个税收入严重偏低。据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个税收入近996亿元,占中国税收总收入的6.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一些低收入国家水平。另一方面,广大中低收入者(主体是广大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的主要负担者,而真正的高收入阶层(富人阶层)却常常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税收,几乎成为我国个…  相似文献   

8.
朱四倍在《长江日报》2011年2月28日撰文:有关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600多亿元的个税中,工资、薪金项目占了40%以上,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可以说,个税制度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已经失效,开始偏离公平。因此,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薪酬的起征点就是一种公平的考量,是对民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一面是富人税负世界最轻,一面是中国税负全球第二;一面是强调纳税的义务,一边却是不能保障纳税后的权利,中国个税征收离公平的二次分配的初衷相距甚远,面临制度失效的尴尬。为此,9月27日,全国人大就百姓普遍关心的个税法修正案举行了首次立法听证会。  相似文献   

10.
《乡音》2007,(9)
至截止日,全国自行纳税申报总人数不到三成。是什么影响了纳税及申报的积极性?失衡的工薪阶层在调查中,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说没有考虑申报个税。这与政府所掌握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开局之年,个税改革有望获得突破。据报道,新的个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该方案可能不会改变2000元的起征点。专家称,调高个税起征点只会对富人有利,而中低收入者获益甚微。  相似文献   

12.
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税种,它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财政功能,二是调节功能然而,一直以来的情况是:一方面,工薪阶层深感纳税负担重:另一方面,很多高收入者却紧捂着钱袋子游离在税法和监管之外。以个税起征点小幅调整发轫,预示着更大、更深层次的税制改革的序幕即将拉开,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个税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王荣军 《传承》2006,(1):11-11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最终敲定为1600元。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会对广西的财政收入产生多大影响?有多少工薪阶层人士可以从改革中获益?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广西财政减收约10亿元广西地税局所得税处副处长韦春灵表示,个税起征点的调高,可能会使明年广西的财政收入减少约10亿元。与此同时,约有七成以上的工薪阶层将从中获益,减轻个税税负。据了解,2004年广西的个税税收约为25亿元,2005年预计达30亿元左右,其中工薪阶层纳税额占总额的55.8%。财政收入减少10亿元,对经济不很发达的广西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何弥补因个税减收而造成…  相似文献   

14.
司马耕 《乡音》2011,(5):42-43
〔开场白〕税收是国家对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所征收的货币,用于国家积累资金,调节积累和消费,调节纳税人收入,等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公民有纳税的义务,必须依法纳税。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民间舆论普遍认为,我国税种过多,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税赋使民众不明所以,而作为民众最直接的个税起征点又较低,感到增加了负担。今天就请诸位聊聊——  相似文献   

15.
鄂璠 《民主与法制》2011,(18):10-10
个税能否顾“家”个税起征点到底定在多少合适? 上调免征额标准究竟对谁有利,对中等收入者,还是对富人群体?  相似文献   

16.
法海拾贝     
哈尔滨:规范赠房行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日推行个税新规定:非直系亲属间的房屋赠与,受赠人应按房屋评估全值的20%缴纳个税。由于此前办理房屋赠与不需缴纳个税和营业税,一些哈尔滨市民为避税钻政策空子,想出了“真交易假赠与”的歪点子,致使房产部门受理的赠与业务量一度骤增。为此,哈尔滨市税务部门推  相似文献   

17.
巫继学 《小康》2005,(10):12-12
个税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人士在热议的过程中,尽管意见弥足珍贵,但是这些议论中也存在着诸多严重误解与误读倾向,及时廓清这些看法十分必要。首先,有人认为,此次个税改革是“新时代的均贫富”,我很难同意这种看法。其实,人们乐于谈论“均贫富”话题,在于人们身陷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无奈与无助中,当国家利用巨大的经济杠杆来调节财富分配的时候,得到改变的并非只有经济政策,还有经济热潮下人们躁动的情结与心态。个税被赋予更多更大超出它本身机制的期待,根本无需用时间来证实就可以说,这显然是个税无法承载之重。税收属于二次分配范畴,它…  相似文献   

18.
本期法眼     
《人大论坛》2011,(10):27-27
6000万人免交个税 从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全面实施。新个税法实施后,月收入低于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的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明星纳税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继毛阿敏税案后,刘晓庆税案引起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案件发生后,很多演艺界明星纷纷主动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传出了不少佳话。不过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演艺界明星的广告酬劳、演出出场费等,按照圈内不成文的规矩,都是税后的,媒体上公布的众明星的“身价”,都是广告商、演出商代为纳税后的纯粹的酬劳。所谓不见税票不演出等姿态,一是作秀,二是吸取毛、刘税案的教训,并非纳税意识真的提高了。再看行政事业单位,笔者曾读到一篇题为《谁的纳税态度最差》的短文,列举了若干事实,反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税收征管难,税收流失严重,有的单位甚至利用部门职权公然报复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4,(3):25-26
不断增长的财富给企业家带来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前段时间出炉的“2003中国大陆百富榜”,其选择标准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所处行业中的战略地位;企业纳税和销售额;为多少人解决就业;媒体关注度等。在此遴选出其中几位对中国民营经济有着至深影响的企业家,以飨读者。宗庆后:市场网络的“编织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