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要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对这一马克思主义口号,一些同志曾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有违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原则吗?殊不知,正是这些同志把共同富裕片面地理解为同步富裕了。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上,还只能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本身就包含着差别。劳动者体力和脑力支出的差别,构成了他们从社会领得个人消费品的差别,从而就决定了他们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有差别就必须承认差别。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无论对社会主义建设还是对群众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这一原则,本刊特将原载于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一日《新华日报(太岳版)》上的《如何解除农民怕富思想》一文,转载如下,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党中央是如何提倡“大胆发财”,号召“大家致富”的。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者参加按劳分配权益及其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6条明确指出:“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只能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进行,企业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按劳分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三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而劳动又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因此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凋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劳动价值论能否成为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呢?这是关系到劳动者能否享有参加利润分配权益的重  相似文献   

3.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所作的创造性发挥。一、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关系。因此,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呢?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呢? 第一、按劳分配的尺度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为依据,而必须以实现了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依据。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不必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会劳动转化,因而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可以作为计量劳动量的依  相似文献   

5.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我们所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正确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还相当严重,“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的比重过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因此,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理顺分  相似文献   

6.
《党建》1998,(1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  相似文献   

7.
(一)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者成为全部生产条件的共同主人,这决定了他们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和权力必然是平等的。但是,因为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产品还不够丰富,因而还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旧的社会分工还未消灭,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要求计算劳动贡献的大小和计较劳动报酬的多少。这样,社会必须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要求在劳动者之间实行等量劳动的交换。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劳分配具有客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工厂企业中,按劳分配主要是通过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津贴的形式来实现的。目前,普遍实行的主要是以计时工资为主、计件工资为辅,计时工资加奖励的制度。这里所说的奖励从物质上讲也就是奖金。 奖金是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它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劳动者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变化的实际情况,超额多,多得奖金,超额少,少得奖金,不超额,不得奖金,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9.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解放思想、激发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大政策提了出来。这个大政策,以承认差别。克服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为着眼点,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各方面人们劳动积极性,更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办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们党的现行政策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完全正确的.这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冲破平均主义思想的束缚,鼓励先富,鞭策后富,激励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热情.再从客观上看,实现富裕的程度总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因为各地、各个劳动者客观存在的资源、技术、劳动技能有很大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如果硬要实行同步富裕,只能大家守着贫穷.因而共产党员应当带头实践党的政策,带领农民勤劳致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现阶段,共产党员带  相似文献   

11.
分配的方式从属于生产方式,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实现。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在分配上的实现,其核心与精髓就是:在消除了生产资料占有权方面的不平等后,承认每个人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在质和量上的差别,以因所付出的劳动量不同而获得个人消费品的多寡来激励人们多劳动、多贡献,由此推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新社会制度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向更高的“按需分配”阶段过渡,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按劳分配的效率导向。令人遗憾的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只强调了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特征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标志,而忽视了按劳分配的效率导向,忘掉了按劳分配原则以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差别性为激励机制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部分地区出现了收入差距悬殊和某种程度的分配不公现象,并且尚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使人们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产生了种种疑虑和担心。因此,正确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对于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任务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决议》指出了初级阶段的一些重要特征:实行按劳分配,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存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发展商品经济和竞争。归结到一点,就是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发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我们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它突破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只能是“按劳分配”的传统观点,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泊9政策与按劳分配的原则相结合,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提供了一个总体把握的尺度。可以这样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体制的深层次变革。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知道,社会分工,以及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两个一般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之间仍然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经济利益的差别,社会主义劳动者这种不同的经济利益,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中小企业的作用其他企业所有制不能完全代替国有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基础。国存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同,但生产关系的性质没有差别。它们的生产资料都属于国家所有;企业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体,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而不再是只能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分工合作、联合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关系,产品和剩余产品都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共同利益进行分配和使用,排除了少数人无偿占有他们剩余劳动和谋求私利的权利。这是一种新型的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不动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我们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必然的政策选择.但是,什么人先富、哪部分人先富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有劳动者都是人力资本,都应分享利润.  相似文献   

18.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而,由于现实中个人收入分配悬殊,地区收入差距扩大,有人对“共同富裕”产生了怀疑,群众对先富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正确处理“六大关系”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要驾驭好市场经济,必须努力提高领导艺术,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六个重大关系。一、必须妥善处理好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二、必须妥善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差距过大的问题。三、必…  相似文献   

20.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08,24(8):37-4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分配结果层面上,形成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在分配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机制层面上,允许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在分配原则层面上,确立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