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世宗即位后,一方面重视求言举贤,另一方面很重视以法治国,严肃纪律。为了使各项法纪落到实处,促使官吏尽职尽责,世宗非常重视发挥御史台监察百官的作用。他在位的大定年间是金代监察制度最为完备、监察职能发挥最为显著的时期。金世宗不但经常派遣监察官巡视各地,纠察非违,举荐贤良,还将不少能干称职的监察官员予以提拔使用。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和御史台的地位。金世宗发展了监察部门的职责范围。大定二年,他发诏要求御史台对朝廷六部的文书传递等问题可以监督检查,稽延拖拉或处理不当的,都应当举奏弹劾。八月,又要求除了这些…  相似文献   

2.
漫谈东汉的举民谣纠察官吏职行监督袁刚两汉对朝内外百官的监察监督体制在汉武帝时就已确立。中央有御史台、司隶校尉双轨并立,地方上有中央派出的十三州刺史分部巡行,专纠二千石郡国守相,在全国范围内撒下了一张严密的监察网。此外,皇帝不时亲自外出巡狩、视察,还派...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监察活动历经二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监察思想,创造出了一些惩治贪赃枉法的手段、方法和措施,对调节和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纠举和惩治国家机关及其官吏的违法失职行为,遏制腐败,整肃国法纲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我国古代监察活动,探求不同时期监察思想的基本特点,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三代时期监察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监察思想萌芽期。这一时期监察思想的特点之一是考核官吏已成制度。据考证,西周时期已有初步的监察思想和简单的监察制度。当时设司会之职,形成“官厅”监察制度。《周礼》中就有“以参互考…  相似文献   

4.
唐朝的监察制度及积极作用孙军于恩忠唐朝的监察制度是在继承和发展秦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显著发展的时候,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在我国监察制度中,它是比较完备的,所起的作用也是积极有效的。唐朝的监察制度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御史台;二...  相似文献   

5.
刘冰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153-156
人类历史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为中国,而尤为封建官吏制度备受世人推崇。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吏制度是中国 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发达产生过重要影响。试图从中国古代封建官 吏的选任、考核、奖惩、监察等方面揭示一些带有共性的,已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可供我们现在参考、倦鉴的一些 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国家的监察制度,始于周秦,发展于汉。当“文景盛世”之后的建元初年,冗官弊吏已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严重隐患。汉武帝以“七国之乱”为训,大张旗鼓地整顿了一番吏治,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健全监察制度。除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外,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作为监察区,各派刺史为固定的监察官,负责对部内郡、国以下官吏进行监督,开创了职能部门独立行使监察权的先河。武帝还手定“六条”,作为刺察工作的准则,其内容是:  相似文献   

7.
组织机构 日趋完备   我国最早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府”,建于秦、汉之际,东汉时改为“宪台”。此时的监察机关还不是独立的机构,隶属于皇帝的私府——少府。到三国、两晋、南朝宋时改称为“兰台”,南朝梁、陈以及北朝周等都称为“御史台”。隋代有两个专司监察的机构,一为御史台,二为司隶台。唐朝因袭了“御史台”的称谓,到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年)改为“宪台”,咸亨年间( 670— 674年)复改为“御史台”。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年),将御史台一分为二,称为“左、右肃政台”,左台专门负责监察京城百官,右台按察诸州官员。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上的监察制度是由君主利用御史开始的。御史之名,西周官职中即已有之,本是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记录等行政事宜的“秘书”。战国时期,封建官僚制度初步形成,国君为了加强对内外官员进行控制,便扩大了御史的职权。御史兼司监察之职。秦代时,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在中央设置了御史大夫寺,一面掌管天下文书,一面掌管监察,并以御史大夫为其长官,下设御史中  相似文献   

9.
任用管理十分慎重历代监察长官的除授,权归皇帝。即使一般的监察官员,许多朝代也不是只经过吏部选拔就可以任命的。唐代杜佑《通典》卷二十四《侍御史》中介绍说,大唐自贞观初年,以法治理天下后,非常重视监察官员。任命监察官员必须经过吏部、御史台长官、宰相的共同议定,然后才可以下达任命书。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5年)任命监察官员,不需经过吏部选拔。唐代选拔监察官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受正常考核、正常考满的限制。唐代对各级官员是一年一考,一般考四年为“考满”,“考满”后方可选调他职。而对御史的“考满”则…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明法考试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备的时代。唐代统治者为了能 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很好地贯彻实施,非常重视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在中 央设立了专门的法学教育机构律学馆,招收生员,还首次开设明法科,实行考试制度, 公开从社会上选拔法律人才。明法科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六七百年,对于提高官吏 的法律素质,减少官吏犯罪的发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宋监察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现代法学》2004,26(3):188-192
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制度在世界法制史上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唐代是封建盛世,唐代的监察制度基本上达到完型,是反映中华法系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的朝代,随着皇权的加强,监察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对于地方监察活动日趋法律化,对于监察官的资格与任职要求更加严格。唐宋两代的监察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具有可咨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战国时起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官僚制度。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社会在官吏的等级分类、任免、俸禄、退休、抚恤、考核、监察、奖惩等方面形成了系统而且完备的制度。官僚制度较之贵族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官吏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使中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  相似文献   

13.
朱建磊 《法制与社会》2013,(22):155-156
明代是我国古代行政监察体系最为完备的一个朝代。都察院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六科给事中是中央对口六部专设的独立监察机构,巡抚和总督都御使与都察院派出的巡按御史是中央派驻地方的行政监察机构。从御史台到都察院的变迁、六科给事中的沿革以及督抚制度的演变,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监察制度形成及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已经认识到了对国家各级官吏进行监察的必要性,并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许多职官普遍负有监察职责以及舆论监督的相对发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进化,对监察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许多思想家阐述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和学说,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监察思想。同时,随着御史职权的扩大,监察制度开始呈现出了雏型。这一切都为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研究程维荣北魏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经历了一个从保持部落传统,到接受中原王朝影响,逐步走向汉化的过程。一、御史台的设置御史之名起源于《周礼》。在秦朝.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并总管监察。汉代出现专司监察的机构御史台(又称兰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时期,成型于秦汉时期,经历了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台谏相辅、台谏合一的体系演变。监察制度包括职掌巡视纠弹的御史体系与谏诤封驳的谏官体系,两个体系相辅相成便能发挥约束权力的功效;当谏官体系日趋衰弱、与御史体系混为一体的时候,监察制度整体效用也大为削弱。有必要在探究不同监察制度体系演变更替之后,进一步分析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性的根源、有效性的基础,以及制度理念和功能蜕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西汉负责中央监察事物的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监察对象、监察角度和监察内容等存在差异的角度出发,认为西汉中央官僚机构实施宫廷机构和政府机构分而督之的双重监察模式.丞相司直对政府机构的各级官吏实施行政监察,而司隶校尉则不实施行政监察.本文旨在为中国监察制度史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弹劾,作为对违法失职官员进行惩处的一种法律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就已产生,到唐代已发展得比较完备。在西方国家,弹劾萌芽于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的时期,它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同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进行斗争的一种法律武器。当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弹劾作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资产阶级国家法中被规定下来,成为资产阶级法制和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在坚定地、有步骤地继续进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们进行政治改革的出发点,改革干部制度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总结出一套以御史的纠弹监察以及谏官的讽谏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监察制度。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是世界监察史上任何国家的监察制度都无法比拟的。研究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史,是吸收传统文化菁华、以史为鉴完善今时今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网及其内外相维之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网及其内外相维之制袁刚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监督制度,其性质是专制帝王手中的工具,其对象是皇帝属下的各级官僚,即整个官僚体系。监察官系统相对于行政系统是独立的,它不受行政官管辖。设立御史职官,不理庶政,专督各级官吏,“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