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其庞大的核武库也一分为四,在核武器系统、核材料、核科学家及核技术等三个层次都出现了失控的核扩散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使前苏联庞大的"核遗产"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因苏联解体而一度出现的核国家增多的问题得以解决,核扩散危机也基本得到消除。这不仅有效地捍卫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补充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也是重大的贡献。当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屡成危机而长期困扰国际社会时,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与军事打击的成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为了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经常使用对外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但是,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两种手段都会使美国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就是对外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的成本。军事打击需要实施国承受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而经济制裁是介于军事打击和完全不干预之间的手段。前者的代价要高  相似文献   

3.
近期以来,美国力图以强化核不扩散机制为由开展与印度的民用核能合作,深化双边在战略层面的关系;与此同时,美国极力通过国际机制和军事威慑加强对据信正秘密发展核武器的伊朗进行制裁。由于印度、伊朗的相异处境及与美国和国际核机制的关联,伊朗核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度量印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赵伯乐 《东南亚》2009,(1):24-29
全球核不扩散面临着困境,国际社会在目标上的不确定性和体制上的低效性是当今世界核不扩散面临的难题,而各国利益的不一致是其根本原因,它也使这一国际行动的未来充满变数。美国与印度在核关系上的变化以及近年来热议的核合作,也无法回避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5.
印度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选择是印度核外交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涉及印度的国家利益以及印度与其他国家关系,它还牵涉到整个国际核秩序以及国际核机制运作。1998年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待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历经一些调整。印度对一些国际军控条约的强硬反对立场有所缓和。印度也试图在某种程度与现有国际核机制达成暂时和解。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与其他多数有核国家依然没有一致的认同,印度在是否应该承担有关防核扩散条约的义务,并承认现行的国际核机制等问题上犹豫踌躇。  相似文献   

6.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朝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不扩散机制正面临崩溃局面的原因,除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未能和国际安全机制有机结合的严重缺陷外,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和推行双重标准为害至巨,而核不扩散机制未顾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朝核问题的演变表明,半岛安全局势早已超出朝核问题本身的意义,正是美国的制裁、威胁和以推动核不扩散谋取战略优势的政策取向迫使朝鲜从主张半岛无核化到正式拥核,也是美国霸权的言而无信导致六方会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强权政治是催生核扩散的土壤,只有构筑全球安全环境,才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2003年初围绕伊拉克、朝鲜的核问题国际社会引发了新一轮的对立与冲突,同时也引发了对核不扩散体制的思考和论争,从而使人反思核问题反复发生的深层原因。从国际核体制、半岛分治构造和地缘政治的格局中暗含着朝鲜核问题产生的深层根源,这样的本质动因不解决,必将为危机的再度发生蕴藏祸根。  相似文献   

8.
南非核政策的历史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恒 《西亚非洲》2004,(4):49-52
南非是战后世界上惟一自愿销毁自己核武器的国家 ,其政策是世界核发展史上极具特色的个案。南非政府基于对自身安全问题的考虑 ,促使它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 ,而随着国内外局势即将发生剧变时 ,对将会出现的黑人占主导的政权和白人极端种族隔离分子可能掌握核武器的担忧 ,则使它做出了拆除现存核武器的选择。南非的举动既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贡献 ,也给当今国际社会解决核争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要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导致核扩散的政治和军事威胁问题 ,从而消除促使一些国家或明或暗发展核武器的意愿 ,实现防止核武器扩散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国际核秩序的主要创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维持稳定的国际核秩序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但是,出于战争制胜型核战略、意识形态、盟友关系、地缘政治等方面的战略考量,美国在维持、巩固国际核秩序的过程中,也对国际核秩序造成侵蚀与弱化。美国仍然把核武器置于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重视战术核武器的作用,研发低当量核武器和钻地核弹,模糊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界限,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侵蚀了核价值观。美国追求绝对核优势,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研发全球即时打击系统,违反国际核规范与印度进行核能合作,弱化核禁忌等做法,不利于大国之间的战略稳定性,破坏了核规范。在防扩散领域,美国一贯奉行双重标准,缺乏全局观念,对他国进行安全威胁,刺激了核扩散。为维护国际核秩序,美国应从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长远考虑出发,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减少缩小核武器的使用范围,停止部署全球范围内的导弹防御系统,放弃防扩散的双重标准,推动核价值观、核规范和核不扩散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演进,保证国际核秩序平稳、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封锁到接触:奥巴马政府对朝“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推行对朝接触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它是美国对朝敌视、封锁政策失败和朝核危机紧迫性增强的必然结果,美国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访朝表明奥巴马已经着手对朝新政策。美对朝接触政策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朝鲜核和导弹问题,而缔结半岛永久和平协议替代停战协议以及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只是实现全面和可核查的半岛无核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印度与美国开展全面民用核合作已成定局,美国国会的最后批准已仅是时间问题。但美国国会围绕该协议的辩论以及若干相关事态的发展,将对核协议的未来实施过程和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国会的辩论既表明美国在固守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美国及全球安全利益方面的复杂考量,同时也注定印美在该领域的合作前景不会一帆风顺。对印度而言,该协议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同时存在,在获取国际先进核技术的同时确保自身的核军备计划不受损害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随着国际核军控形势的发展和美国防扩散力度的加强,印美两国频频在核问题上发生冲突。印度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纠葛作为“冷战后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①,一直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从印美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分歧,到美国对印度从俄国购买低温火箭技术对其制裁,再到因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造成的双方不快,构成了对印美关系的一次次打击。尤其是去年5月份印度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后,美国率先宣布予以制裁,涉及金额总计达2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宣布停止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13.
5月中旬 ,在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美国如何应对朝鲜提出的“一揽子”提案之际 ,卢武铉访问美国 ,并就朝鲜核问题与美国达成共识 ,双方一致强调“绝不容许朝鲜拥有核武器”、“朝韩交流与合作将视核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一旦受到威胁 ,将协商采取追加措施”。①对此 ,国际社会评称“韩国对朝鲜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担心北京会谈后一度平缓的朝鲜核问题将因此而再度恶化。其实 ,卢武铉此次访美的目的很明确 :弥合韩美裂痕 ,游说美国放弃对朝制裁。卢武铉就任韩国总统后 ,表示要建立“互惠平等、成熟的韩美关系”② ,拟修改…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朝鲜核政策的钟摆已明显指向拥核,朝核问题进入了关键时刻。在内外力量的合力下,朝核问题可能有三种前景:走上拥核不归路、引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重新纳入对话解决的轨道。朝核危机的持续升级给半岛形势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近期,半岛形势更为紧张,朝鲜与美日韩之间发生擦枪走火、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在中远期,如果朝鲜继续进行核导试验,甚至成为事实核国家,朝鲜与美日韩的军事对峙只会更加严重,半岛将更加远离和平稳定,朝鲜要想专心进行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也将更无可能。面对朝核与半岛的严峻形势,中国的对朝政策应与时俱进,有所调整:一是应积极主动地介入朝核问题的解决,二是要切实把握好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稳定的关系,三是要坚决避免被他国的错误做法牵着鼻子走,四是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态和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只要坚持将本国利益、全球共同利益及朝鲜半岛人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中国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美印核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在访问印度期间与印度总理辛格就两国民用核能合作的落实问题达成协议.这对美印关系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严重冲击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朝鲜坦言其并没有放弃秘密研发核武器计划,导致稍有缓和迹象的朝美关系重新陷入危机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也深受影响,再度处于微妙境地。朝鲜核问题成因复杂,绝非短期能够解决。朝鲜核问题最为有利的解决途径无疑是和平对话,但是从中长期分析,在外交等对话途径日显弱化的情况下,动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还是存在的,并有可能渐成强势。  相似文献   

17.
王俊生 《东北亚论坛》2013,(4):19-27,128
中美作为对朝鲜半岛局势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两者没有实质性合作是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久拖不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为通过和平对话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努力。但由于朝鲜所要的安全保障与良好的国际环境只有美国能满足,没有美国的合作,中国的努力只能体现为劝和以及在危机爆发时"降温"。美国不仅推卸应承担的责任,渲染所谓的"中国责任论",甚至宣称中国对朝政策本身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半岛的适度紧张能服务于美国东北亚其他的广泛安排,而且也在于中美在半岛问题上的目标优先性、政策手段选择等方面的区别。从未来看,朝鲜期待的摆脱国际社会孤立彻底获得国家安全,以及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获得更大政权安全,必须与中美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体会与解决朝鲜关切的基础上,中美合作促使朝鲜"两利相权取其重"实现"弃核"并促使其调整经济,仍是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8.
2018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20周年。1998年5月,印度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巴基斯坦随即跟进,一口气举行了6次核试验。印巴核试验不仅使两国进入公开核对抗时代,也给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带来新的复杂挑战。20年来,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未再进行新的核试验,但两国的核对抗持续发展。印巴在继续升级其核武库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核外交活动,力争使其核能力"合法化"。2018年也是《核不扩散条约》通过50周年,回顾印巴的核开发历史及其核试验后20年的历程,对坚持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坚持维护全球防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朝鲜问题是亚太地区影响最大的冷战遗留问题,是亚太安全形势中的最不确定因素。朝鲜问题在美国对亚洲政策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1994年10月美朝核框架协议签署后,美国放弃长期对朝封锁和孤立的遏制做法,实行软着陆政策,放宽对朝鲜的贸易和经济限制。美朝关系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朝鲜核试爆与重开六方会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核试爆是美朝新一轮较量的产物。朝鲜核危机的发展仍取决于美朝关系能否发生变化。重开六方会谈是相关各方的共同愿望,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很小。朝鲜将实际成为“拥核”国家,朝核危机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六方会谈并不因为朝鲜核试爆而减弱其历史作用,它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形式,也是各方为应对和消除朝鲜“拥核”而进行对话、沟通、协商的理想平台,并有可能进而成为实现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合理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