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京的警示     
有朋友在网络上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宋朝宰相蔡京贪赃枉法,陷害忠良,失势后被充军发配,仍难解天下百姓心头之恨,“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发配路上,虽然蔡京不缺银子,却没有人卖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根菜,更甭说,一块烙饼、一个馒头、一个包子了”。文章说,当年没有人发通知,下命令,但所有的中国人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齐心,让他活生生地饿死。  相似文献   

2.
庆州崔家是朝鲜历史点有名的名门望族,为了保持家族长盛不衰,他们一直恪守着布施的原则:“粮食一旦超过万石,就返还给社会”。“让方圆百里内没有饿死的人”。正是乐善好施的美德,使得他们在革命和战争中没有受到任何迫害。  相似文献   

3.
他,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睛,很是平常。然而,不论是谁,一旦与他接触过,便会惊奇地发现他极富有个性,有胜朝气,有种内质深沉的韧性和闯劲,属于那种不达目的誓不回头的男人。邻居说:业余时间,从没看见过他与别人高谈阔论;妻子说:他从没陪我逛过街;同事们说:他是一个无私无畏、廉洁奉公、心系百姓的好领导。他就是建欧市民政局局长张亨涛。1993年秋他调任市民政局局长以来,该市各项民政工作蒸蒸日上,知情人常翘起大拇指,叙说他一件件无私奉献、勤政廉政、开拓进取的故事。痴心不改百姓情张亨涛走马上任之前,该…  相似文献   

4.
自古民心一杆秤,曹道云是民心秤出的好官!曹道云的事迹,没有高谈阐论,也没有彪炳千秋的功绩,却实实在在地感动了一方土地,一方人民。他“满脑子都是百姓的事、百姓的话”,他把百姓看得很重,百姓也把他看得很重。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05,(11):49-49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曾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的从政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台下的大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了起来,他们知道,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谎。  相似文献   

6.
袁新文 《世纪行》2006,(2):10-10
时间凝固在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被誉为“当代毕异”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驾鹤西行,永远地走了。听他的同事们说,他走得很平静,很安详,似乎没有什么遗憾。  相似文献   

7.
卢荻 《同舟共进》2011,(6):53-57
他是蒋介石的亲信,曾任“委员长侍从室高级参谋”,被蒋纬国称为“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李克农称他为“隐形人”,周恩来说他是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朱德称赞他立了奇功……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个萧何追韩信的故事,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搞后勤的能手。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有一天,在皇宫里大宴群臣时说:“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隐讳地议论一下,我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得不到天下?”大臣们议论纷纷。不少大臣称赞刘邦体恤百姓,善于用人,赏罚严明,所以能得天下;项羽有勇无谋,嫉贤妒能,不善于用人,所以他不能得天下!汉高祖刘邦听后说:“你们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要说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找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响,我不如萧何;要…  相似文献   

9.
你、我、他也许都没有去过“灾区”,但我们无人不惦念着“灾区”,“灾区是什么?”电视上看到的,广播里听一的,同事们讲到的,都还是支离破碎的故事。本文作者经历的,不是故事,而是一堂课。于他是,于我们亦是。  相似文献   

10.
吴金亭 《今日浙江》2011,(17):62-62
“草鞋书记”杨善洲出身百姓,不忘百姓、心系百姓、服务百姓,以与百姓血肉相连的“血脉”与坚韧不拔的意志践行了“草鞋精神”。他没有一点“官架子”,  相似文献   

11.
备课卡片     
涵养与智慧成功的秘诀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了…  相似文献   

12.
徐燕 《中国人大》2009,(18):35-35
眼看代表们在“两会”上提交建议已过去半年,对这些建议的“命运”,代表们关心,精神上已融入“两会”的百姓自然也关心。虽然年底前常委会将面世一份详尽的办理情况报告,但“先听为快”还是吸引我们旁听了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在位16年的晋惠帝司马衷,尽管任内“政绩”平平,却因一句“妙语”留名千古。适逢那年北方闹水灾,到处饥馑,惠帝闻奏,信口道:“百姓饿死,何不食肉糜?”满朝文武哑然失笑。生于高墙宫院之内,对外边的情况,知之甚少,只见宫廷繁华色,不闻民间悲苦声,因此才能产生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并不稀罕。  相似文献   

14.
在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三皇桥居委有一位热心的居委主任,老百姓有难事找他,政府听意见找他。他并没有豪言壮语,加班加点也不拿分文报酬,但他经常深入社区明查暗访,尽心尽职地为群众服务,帮助政府改进工作,为百姓撑起了一片无云的天空。他就是嘉定区二届人大代表朱光学,2001年他被评为嘉定区优秀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肖湘 《中国减灾》2013,(4):54-54
没有去过灾区进行救援和实地走访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所以,对于曾经在灾区战斗过的人我充满了敬意。史永明师傅就是我曾碰到的一位有着自己特别的救灾故事的人。他是一名技术员,他总说“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虽普通却不平凡。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声爽朗、皮肤黝黑,他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可以讲给你听”。于是我坐了下来,听史师傅讲他的救灾故事。  相似文献   

16.
俄国作家本雷洛天写过一则“厨子切措”的寓言,其大意是:周子外出归来,见猫儿偷吃了许多东西,这时还在啃着一只烧鸡、于是便对猪大加训斥,什么“不害保’呀,“祸根”呀,“败类”呀等等,等等,哆叨个没完没了。而猫呢,根本不去理会他,一边听一边不停地吃着,直到把那只烧鸡吃完了。剩下一堆骨头让厨子去打扫。读罢这则寓言,初觉滑稽,后来往细旦一想,觉得类似事情在当今社会中却也是屡见不鲜别的权且不表,单说公款吃喝,中央早就三令五申,各级政府也屡屡发文严加禁止。可总有些部门、有些同志依然袭抒我去照吃加服喝不误且越吃…  相似文献   

17.
胡奎 《时事报告》2009,(3):42-43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有这样一座塑像:一位穿着平常服饰的百姓,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他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其实,他听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1933年,罗斯福在经济大萧条中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共克时艰,罗斯福一改刻板严肃向各界发表讲话的传统,通过广播向民众传递种种打算,让电波给处于经济寒冬中的美国人带去暖意。美国人形象地称之为“炉边谈话”。  相似文献   

18.
小事好好做     
有人总不愿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我却说,要学会把小事做好、做实、做伟大。小事做好。看看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他十来岁就辍学承担起全家人的生活和弟弟妹妹们成长的重任,他到茶楼做“茶博士”,到舅父公司里做小职员,在五金公司做街头推销员,这些都是人们常说的“小事”,他却艰难地做下去,并让一家人吃上了饱饭。他在谋生中丝毫没有放弃学习,他用到废品站收购旧教材的方法自学而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包括英语这样的交流工具。他就是这样把“小事”一件件做好,才有了成功。成功的他仍把学习作为事业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他仍每天坚持听英…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寒士冯谖刚投奔到齐国公子孟尝君门下时,自谦没什么爱好和本领。于是,孟尝君手下的人给他吃很差的饭菜。过了不久,冯谖敲打着他的宝剑歌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便嘱咐手下的人像对待门下吃鱼的客人一样给他饭菜。过了不久,他又敲打起宝剑  相似文献   

20.
二叹:清官何其少也。  翻翻二十四史,人们就会明白,有名有姓并且货真价实的清官,不过几十位。明末清初优秀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所著《夜航船》卷 7“清廉类”,扳着指头数了很久,也不过只找出四十位清官。物以稀为贵,况人乎 !这些清官的相关事迹,大部分都很感人。如:北齐彭城王高攸自沧州召还,老百姓纷纷拿着食物欢送他,说:“您在沧州,只饮这里的水,从未尝过百姓的饭菜,今天我们谨献上粗茶淡饭。”高攸很感动,但也仅吃一口,不愿占百姓的便宜。又如:隋朝赵轨在齐州做官,后入京,父老送别,说:“公清如水,请饮一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