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1):39-4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在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剖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思想渊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和实践观两个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建设美丽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还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生态文明内涵进行分析,对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检验与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有助于我们走出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一个有待建构的概念,它实际上由生态文明的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两个方面组成,并且不同的生态文明观决定着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发端于西方绿色运动,它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并试图找出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主义关注的焦点,大力研究和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4)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就是要既建设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又建设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前者是从空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后者是从时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前者可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来理解;后者可通过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体现。只有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都"融入"好了,才是真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云飞 《前线》2022,(5):30-33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大经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用党的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力,提高全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理论水平,确保广大党政干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创新党内制度法规来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尹礼政 《理论导报》2013,(3):8-8,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详细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而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专门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念,使得党中央所确定的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这一创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行动纲领有着明确的制度创新维度,并对我们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其战略部署和任务总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意味着,在制度层面上,我们需要同时依照生态文明所彰显的新理念和总体目标,全面反思与审视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制度及其组合架构。其最终指向则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不断创新和演进过程之后,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或合乎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制度(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者,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挥者、执行者,必须率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区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者、监督者、评价者和直接受益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紧紧依靠群众开展生态文明实践,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实践、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机制完善、社会自我调节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危机呼唤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的起点在于从工业文明意识到生态文明意识的转变 ,行为上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民群众生活在良好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两者的价值契合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和人民群众强烈的环保呼声下,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将生态优先作为服务型政府新的价值取向,把生态治理上升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是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15.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雷云  张丽  朱江 《当代贵州》2013,(1):36-37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既事关发展、又事关民生,既事关当前、又事关长远。过去几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更好地介绍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展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当代贵州》特开设"美丽中国·生态贵州"栏目,多角度展现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用图片还原贵州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西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切实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应对中国严重的生态矛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只有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从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克弟 《求实》2014,(3):13-16
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与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密切相关。我们面对的许多社会矛盾乃至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治理、生态循环和生态伦理"相互依存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禹箭 《学习月刊》2013,(16):83-83
目前,加强环境管理,遏制污染势头,治理环境污染.成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中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内容。严重的环境污染就谈不上生态文明.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障碍。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环境,就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