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州总人口219.1万人,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  相似文献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州总人口219.1万人,下辖延吉、图们、敦化、珲春、龙井、和龙6市和汪清、安图2县。  相似文献   

3.
周萍 《中国减灾》2013,(5):20-23
江西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素有"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都有灾"之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灾情给江西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减灾救灾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在民政部的关心指导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不畏艰险、扎实工作、锐意进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1,(3):10-11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5年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达10.4万人,22.2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5年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达10.4万人,22.2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11,(5):10-11
回望过去五年,我国22亿人次受灾,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4万亿元。一串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西南早魔肆虐、江河洪浪翻滚、沿海台风侵袭、地震、泥石流毁坏城市村落……除了现代火山运动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我困发生过。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十五”期间,重庆市多次遭受干旱、洪涝、风雹、雷电、低温阴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灾害等侵袭,全市因灾死亡人口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绝收面积85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6.75亿元(占同期GDP的2.11%),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48.54亿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构建农业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家园、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救援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1,(7):1-1
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人与自然不断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灾之邦,有史便有灾,千年灾害千年痛。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显示: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共发生旱灾1074次,水灾1058次,平均约每3年便有一次。  相似文献   

9.
李大春 《中国减灾》2012,(10):63-63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目前印发《安徽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10.
陆中臣 《中国减灾》1992,2(1):17-18
根据各方面的综合研究,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我国又进入灾害频繁期,至少要经历一个或两个大早、大震、大水为主的群灾丛生阶段;如我国地震活动将进入本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高潮期。黄河流域局部地区将有不同程度的大早、大涝发生,上游集中在前5年,中、下游地区可能会有两次对黄河构成威胁的大涝(一次九十年代中期,一次在九十年代末)和一次大早过程(在九十年代前5年)发生。长江下游地区已在1991年出现一次大的洪涝,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5):27-30
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全省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75%,自然灾害作为湖北省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近日,本刊记者就湖北省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民政厅厅长、省减灾委副主任谢松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0,10(4):18-20
(2 0 0 0年 3月 )1 背景与概况森林灾害主要包括森林中的病虫鼠害 ,森林火灾 ,以及冻害、雪压、风灾、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等因素给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其中损失最大的是森林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随着人类对大面积原始次生林的大力开发和严重的乱砍滥伐 ,全国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森林病虫鼠害加剧。从建国至 80年代末 ,我国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面积大致每 10年呈成倍增长的态势。“八五”期间 ,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年均达 80 0万 ha,减少木材 170 0多万 m3,经济损失达 5 0亿元。森林火害不仅对森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12):28-29
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吉林省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开发运用灾情监测和灾害信息管理软件,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以综合减灾知识传播为手段,着力提高社会公众灾前预警防范能力,灾中避险逃生能力,灾后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地形狭长,山大沟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地震、洪涝、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可以说,在甘肃"无灾不成年",每年受灾人口达1200万人次,需要救助的灾民达400多万人,减灾救灾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紧紧隔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重点,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政策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李增义 《中国减灾》1991,1(3):20-2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引起的财产密度增加,人口增长及相对集中,灾害造成的损失将逐渐增长。1989年我国因灾经济损失525亿元,1990年我国自然灾害属中等偏轻年,但局部地区受灾也相当严重,全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仍达616亿元。1.1991年我国部分省、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一些省、区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地震、洪涝、干旱、风雹、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特大洪水,黄河主要支流渭河和长江主要支流汉江先后发生了较大洪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新疆巴楚—伽师、云南大姚、内蒙古赤峰、甘肃张掖等28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自然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部分地区重复受灾,给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据统计,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6002.3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891.1万公顷,绝收914.1万公顷;因灾死亡2161人,紧急转移安置707.3万人;…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抓备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防灾减灾工作上台阶加强新灾应急保障工作落实。强化灾害应急资金管理,规范发放程序。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和防汛准  相似文献   

18.
甘肃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气候、地形较为复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素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百姓家园被摧毁;2010年8月7日,泥石流又碾过舟曲县城。  相似文献   

19.
正江西历来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素有"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都有灾"的说法。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江西织密扎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五年间,全国共有22.2亿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因灾死亡失踪10.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134.1万人次,倒塌房屋1794.9万间,农作物受灾21471.3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