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的充分行使,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自治立法权行使得不尽人意.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现实宪政体制下集权的政治理念和行政化的分权体制.因此,必须将行政化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模式转变为立法化的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进一步明确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权限,完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际合作: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而与其它政府所形成的相互运作关系,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地方政府问关系运行受政府间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的制约:权力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它最终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各自地位和职权范围;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公共行政关系是政府间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活动关系,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财政关系.因此,地方政府间关系是一种有序制度结构,其所处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体制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中央权威是指中央权力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所享有的独占性威望和最高强制力。中央权威的宪政之道是对国家法治战略之中央权力宪法安排的解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是我国宪法精神的集中表达,是央地权力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信仰支撑;从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转变是宪法之依法治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它为中央权威提供了更具连续性和公正性的合法性基础;落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高监督权和加强中央司法权威的控制力,是宪法国家权力结构的内在需求,也是加强中央权威的根本宪政途径;宪法意义上的地方分权是地方权力对中央权威的一种回应性诉求,也是宪政权力纵向配置的一种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重建国家自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家和社会、中央和地方不恰当的权力配置使国家自主性的权力基础与合法性基础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社会阶层结构中出现的两极分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要抑制两极分化趋势,促使社会阶层结构走上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发育之路,必须重建国家自主性。重建国家自主性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深入推进行政改革,调整国家与地方的自主性维度;另一条是培育公民社会,促使各种社会组织自由积极地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5.
奉行以党治国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实际上是一个弱质的党治政权,在其统治期间,该政权未能成功地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控制.究其原因,国民党基层力量的薄弱,执政基础的脆弱以及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力的削弱等都是造成南京国民政府弱质性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政治社团是现代政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特殊利益群体的形成,是政治社团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社会基础;国家公共权力作用的普遍性和政治社会的民主化,是政治社团产生的政治原因和政治条件;群体共同利益意识的孕育成熟,是政治社团产生的内在根据。政治团体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它具有存在的历史性、政治主体性和围绕国家权力运作性;它不同于国家组织,具有地位的依存性、存在的二重性和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它不同于政党组织,具有不求占有政权性和公益代表上的相对狭窄性。政治团体有其单体功能:聚合群体意志、整合群体力量和影响国家权力过程的功能;也有交互作用而成的综合功能;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增强社会政治监督和促进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提高公共决策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及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地方治理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以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与权力多元化为特征的地方治理,在形塑地方治理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执政党的传统权力实现方式。因此,全方位推进地方治理体系中执政党权力实现方式的创新,是应对上述治理冲击和挑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执政体制:概念、结构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理论探索》2006,4(1):52-54
构建科学的执政体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执政的基础条件。党的执政体制就是党在执政过程中政党、国家和社会政治团体之间政治权力的配置、设置及其形成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党的执政体制结构指党与其他政治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政治关系体系,包括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党的执政体制具有阶级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彬 《理论导刊》2008,1(4):17-19
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虽然历经多次调整,但始终未能找到纵向权力配置的最佳平衡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关系在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最为特殊,也最为复杂.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关系调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两个层面.应该按照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原则调整纵向权力结构,逐步理顺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权力配置及其有关的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权限机制。它包括党的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长期以来,第一项权力(党权)与后三项权力之间的权限关系没有处理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使高度集权成为现行政治体制弊病的主要特征。因而,理顺党政关系就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理顺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政分工”,保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执行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分清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的职责范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是执政国家政权的政党。执政党执政,就是按照党的意愿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执政党执政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权力的配置以及权力的监督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实现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执政特色,在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上有重大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县政改革:进路与交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直管县、复合行政和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有关县政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从权力合理配置的视角观察,三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县域管理的制度要件。通过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实现省与县(市)之间的分权制度化,在强化县级政府行政实体地位的同时,为政府向市场、向社会分权找到了阻力最小的政治和行政单位。复合行政以政府间合作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间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区域性公共事务,拓展了县域管理的制度空间,是对省直管县改革的有益补充。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在县域政治的层面为省直管县和复合行政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政治基础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主民本民生理念辨析及理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民本、民生是不同的政治理念.民主是人民主权的权力本位,源于西方的社会历史基础;民本是与“君本”相对应的“以民为本”“为民作主”的政治思想,以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治文化为生存发展的土壤;民生是超意识形态的政策措施,直接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安危.吸取民本思想之精华,构建明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民生理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地方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区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形成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和地方政治体制改革两个重要的认识。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在于,可以先行取得突破、取得经验或教训,并在中央及上级领导下,及时得到调整、改进,避免发生大的波折。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诸多内涵,涉及到权力结构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变迁,涉及到政党、政府、人大、政协等机构职能的改革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政治体制改革时间紧迫,意义重大,当前,应突出强调和尽快启动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将重点首先放在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上。  相似文献   

15.
公民自治权是当今社会各种自治制度的法权基础,是为个人拥有的一种固有的、体现为公民个人或集体自主、自我统治、自我决定的权利.自治权在生活世界的私人领域,表现为某个人管理其自身并且单独对其行为和命运负责的一种状态;在生活世界的公共领域,表现为社会团体共同享有对公共事物治理并受益的一种状态;而在政治上表现为人民选举官吏、罢免官吏、创制法律和程序执法的权利.公民自治权是政治民主的法权基础,但又依赖于民主政治的实现.由于民主过程存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脱节,也由于民主过程本身具有不完备性,因此,实现公民自治权必然仰仗民主法治的完善以及由法治保障的各种自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的是集中型的政治权力分配制度,即在中央集权前提下,政治决策权力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进行合理分配。这就决定了我国各地各级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上呈现出总体一致性。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有差异,上级地方政府与基层地方政府的政策决策职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上存在梗阻。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也反映到不同层级政府对政策执行的不同保留态度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所谓政策执行梗阻的现象,本文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梗阻表现、深层原因以及纠正措施,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而与其它政府所形成的相互运作关系,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地方政府间关系运行受政府间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的制约:权力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它最终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各自地位和职权范围;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了俄国的执政党,处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它的党员很多人担任苏维埃政权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机构的负责工作,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为了使这种权力真正为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服务,防止和消除各级党的委员会及党员滥用在党内和苏维埃中的职权现象,保证党的决议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列宁认为,必须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严格的监督;同时,由于革命的胜利,许多抱有各种目的和动机,各种政治立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权威与云南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大致经历了观望中的"模糊"、相对融洽、猜忌与防备、"斗而不破"到最终的分道扬镳等五个阶段。作为地方民族依附型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其与国民政府中央的关系是民族国家构筑过程中,中央权威与地方主义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云南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对立意识一定程度上系中央政治权威影响的结果。在民国民族国家构筑的过程中,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权威政治视野的转换存在着同质异向关系,表面与中央政治权威存在冲突,但根本政治目标也是民族国家。地方实力派的存在是民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在转变过程中权力分配失衡的体现,他们的存在及其在地方的实践,也是民族国家构筑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变革,而是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参与乡村事务,改变乡村公共权力配置的新的制度安排。其政治基础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经济成分多样化带来的政治结构多元化;乡村社会治理的再组织化;发展基层民主所创造的公共空间以及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