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森  李明 《理论导刊》2023,(1):106-112
视觉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和实践指向。一方面,它凭借感性形象呈现意识形态内容,通过主体询唤建构意识形态认同,借助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它也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视觉表达泛娱乐化、视觉消费符号化、视觉文化多元化等风险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视觉化传播实效,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效传播,亟须强化视觉图像叙事、增强视觉信息把控能力、规范视觉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2.
校园媒介在大学文化每一层次的建设与传播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促进大学精神的确立与传播;它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创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它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升大学主体的文化修养;它传承精神,记录历史,凝练积淀大学文化;校园媒介自身也是大学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蒙古民族又被称为"马背民族",拥有厚重的马文化底蕴,但是至今在内蒙古地区马文化仅仅作为蒙古民族自身单文化在本民族内进行传播,并没有将其作为民族特色向大众推广。本文分别从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系;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蒙古族地区文化传播,关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对蒙古族地区马文化传播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形象存在的客观基础、形成的动态过程和必要条件。微博的出现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传统格局,媒介性人际传播业已成为政府形象的主要传播范式,它促进公民尤其是政策受体主体性的实现,促进政策议程设置直接面向政府形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6.
延续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时代使命。从传播力的视角考察红色文化传播现状,需要兼顾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的双重维度,既要肯定多元化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媒介和丰富资源对传播力的建构,也要正视复杂传播环境、分散的传播主体、单一的传播手段、僵化的传播内容和错误的受众观等因素影响红色文化传播力。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要致力于消除传播环境中的阻力、建构传播主体合力,增强传播艺术吸引力、传播内容认同力和对受众的影响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微传播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突破了区域传播的时空局限,打破了跨文化传播认知障碍,微媒体展示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洞悉受众需求、凝结共识、情感沟通与陪伴,完善环境认知与监测的功能。就湘西地区民族文化与微传播现状来看,存在微传播内容的泛娱乐化削弱了民族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微传播多元价值的呈现消解了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凝聚性,微文化碎片式的传播与解读不利于民族形象系统构建等困境。在传播对策上,采取见"微"知著,以"微"切口凝练民族核心价值;造"微"入妙,以"微"路径收获共情体验;"微"言大义,以受众个体"微"视角丰富民族文化传播多样态;研精究"微""微"平台与教育联手推动民族文化内涵的"传与专",实现微传播背景下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孟烨  杨婧 《学理论》2013,(11):152-153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多样的媒介平台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获取信源的渠道,因此,在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媒体的宣传已然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更无法全面、立体的展示出城市形象。而此时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技术和传播形式等方面的缺陷,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所以,在未来城市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充分发掘新媒体传播技术,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发掘各自的传播优势,更好地为城市形象传播服务,是未来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应积极实践的优质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9.
董甜  包国强 《学理论》2013,(22):178-17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三农"政策的推广深入,媒介传播进入农村区域。手机、网络、报纸为主要传播媒介手段,再进一步推广社会、政治、文化的精神层面提升农村整体水平。在目前文化推广层次上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媒介利用最大化造福农村区域,试分析当今农村媒介传播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影响科技传播的重要因素。科技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分离与对抗、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等均对科技传播形成制约。为此,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传播的文化氛围,融合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并加强科技传播专业建设,改进科技传播语言艺术形式,以消解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11.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系统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媒介传播的主体、受众、方式、内容、反馈五个方面探寻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肖希凤 《学理论》2010,(6):77-79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政府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唐宋文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指出加强实践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现代传播应该要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4)
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具有历史精神的传承性、区域文化的整合性和价值观念的更迭性,本文以媒介融合语境中的红色经典、红色情怀和红色旅游三个层面作为研究起点,对大别山红色影视文化显性特征和隐性蕴藉做出多层面学理解析,横向剖析其与社会文化子系统的内在关联,纵向探究其时代传承的镜像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急速刷新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选择最为迅速、便捷的方式来接收和处理这些信息。视觉元素显著、直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视觉传播时代不可动摇的地位。新闻摄影作为纸媒重要的视觉信息生产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分析视觉传播时代下新闻摄影发展的特点,探究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姝 《学理论》2020,(11):22-23
革命文化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凝聚了巨大的智慧和勇气,因此成为树立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了解和宣传革命文化,有利于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坚定的信心。今天人们对于革命无论在认知还是感受上都有相当的距离感,如何让倡导的文化成为主流大众文化,如何让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大众所了解、认同、支持和继承成为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继承革命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方法,以革命实践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文学艺术新创作,探索思政教育创新方法,搭建网络新平台,让革命文化获得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白宇 《行政论坛》2003,(6):86-8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大众传媒管理模式上出现了许多变化,使得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形成了一种文化,其中的制度文化更是耐人寻味。针对中西方大众传播媒介管理模式和对其中传递出的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传播媒介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4)
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网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网众传播时代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媒介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为基础,发现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指出从社会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学校的社会责任入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阳雨秋 《理论导刊》2020,(9):112-117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与文化传播形态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面临传播内容单调化、传播主体单一化、传播层次浅表化、传播思路主观化等问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向多元合作、精细传播、深层多样和媒体融合等方向转变。因此,需要树立在地化的传播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整合多样化的传播内容、塑造优质化的传播品牌、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现代视觉文化是一种以视象-影像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反映了消费时代的人们在生存感受和文化理念方面的全新变化.这种变化在现代性的审美主义传统里有其深刻根源:现代性的审美主义传统所固有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决定了视觉文化的两面性.因此,通过对审美现代性资源的重新梳理可为我们评判当代视觉文化提供一种适当的视野.考虑到今日审美现代性有审美本质主义之嫌,对现代视觉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以适当的反思批判为主.  相似文献   

20.
陈曦 《学理论》2010,(8):42-43
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我国媒介盲目移植后现代主义,几乎以受众为其唯一的标准,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低俗的消费文化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对此,媒介从业者应该当好把关人,严格过滤和剔除庸俗、颓废的内容,并倡导媒介教育功能,培养受众辨别能力,抵制不健康文化的侵蚀,提升其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