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因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明确了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改变了以往立法分散、电子证据采信率低的状况。电子证据入刑,对完善诉讼证据制度、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刑事诉讼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6)
2013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该制度有了法律依据,2015年又相继施行了新修订的《环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然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现行法律之规定都不够完善。为了完善该制度,将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做进一步的完善如下:赋予检察机关原告资格,否定环保机关原告资格;完善公民个人环保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3.
郭恒 《学理论》2013,(9):98-99
2012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增加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相关规定,表明我国刑事诉讼中已经正式确立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该制度的确立,对于进一步完善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改革以及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新《刑事诉讼法》对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警察出庭做证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警察出庭做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吴永一 《学理论》2013,(17):151-152
《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对鉴定结论的相关规定,包括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以及引入相关的专家辅助人制度都是很大的进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鉴定结论质证程序,但是这仍然有一定的缺陷,如未规定鉴定结论的庭前开示制度、未规定规范的交叉询问制度以及质证的内容不明确等,分析《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关于鉴定结论的质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考察和分析国外的相关规定中借鉴有益的因素,能对完善我国鉴定结论的质证程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1)
2013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章"第一审程序"中规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庭前会议这一程序的增加进一步细化了刑事诉讼的庭前准备程序,这对于明确案件争议焦点、简化审判环节有重要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经济。但是我们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刚刚起步,虽有进一步的司法解释出台,但是这些解释却仍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评析,在不违背立法原意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  相似文献   

6.
告知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法律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有效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推动诉讼活动的民主化进程,求得诉讼结构的平衡,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关于告知制度的规定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国外法律制度中有关告知义务的介绍,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告知制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的立法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可行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实现日臻完善的重要措施。我国《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证明标准、证明方式等规制,标志着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初步建立,也必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该规定关于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审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律师介入刑事侦查是现行<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所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尽管新修订的<律师法>对侦查阶段律师介入制度的改革完善力度很大,但同世界各国比较而言,我国<刑诉法>以及相关法律有关侦查阶段的律师介入制度仍然是不成熟、欠完善的.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权利扩展、身份定位、享有的权能等问题均有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胡聪 《学理论》2013,(23):132-133,136
司法鉴定程序缺陷极易引发暗箱操作,常常导致错鉴的产生,最终损害了司法权威。2013年1月1日起实行的《刑事诉讼法》修订了司法鉴定的某些程序性规定,在我国刑事领域鉴定程序的完善方面呈现出较多的亮点。然而,该法在鉴定人人身安全保障、鉴定人出庭质证、鉴定启动和救济以及鉴定过程中的监督等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有效降低错鉴概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为适应进一步加强惩罚犯罪、保护公民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的需要,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包括侦查讯问制度在内的刑事诉讼基本程序。侦查讯问制度是一个包含侦查讯问主体、对象、第三人以及侦查讯问行为的启动、方法手段、结果使用、讯问行为监督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总结归纳修正案中对侦查讯问制度完善的具体内容,对于侦查讯问人员更明确地理解并更严格地执行修正案的有关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幅修改,内容几乎涵盖刑事诉讼的所有重要领域。其中,在对一审程序的完善中设置了庭前会议制度,赋予庭前程序以实质内涵,彻底改变了原先"一步到庭"的诉讼模式。庭前会议制度能够发挥资讯、确定案件争点、保障集中审理和程序分流等功能,有助于实现公正和效率两大诉讼价值。司法解释在法典规定的基础上,对庭前会议制度的主持者、参加人员、适用范围和处理事项等作出细化规定,保障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但是,庭前会议制度在启动主体不明、非实质性解决问题方式以及辩护权的实现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在矫治罪犯、降低再犯率和降低司法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制度优势。《刑法修正案(八)》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社区矫正都有明文规定。但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法律规定难免简单笼统,社区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具体实施还有很多困难。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度的改革中明确矫正主体,制定配套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汤维建 《团结》2005,(3):12-13
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种缺憾在诉讼中实行陪审制度是各国诉讼法的共同特征,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此都作了规定。实行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和司法为民的体现,有利于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实现,是司法与社会公众建立联系的桥梁,对普通公民而言,也是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过程。当然,陪审制度也有其弊端,如诉讼成本加大、诉讼过程延长,尤其是,如果陪审员不能有效地行使职能,还给人以一种形式主义、陪而不审的印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对陪审员制…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6)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他部门法律都是基于《宪法》的原则产生。《刑事诉讼法》又是我国程序法法律部门中的一个重要的法律。但是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基于法律而产生的权利与权力和宪法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且诉讼权利与权力是被宪法所赋予,还是被宪法所限制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基于中国宪法理论体系对刑事诉讼法的定位分析,无论是限权说还是赋权说都有一定的不妥,也许一种平衡感才是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侦查活动中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双重缺失一直受到诟病。“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确立以及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决策助推了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立足于公正和效率价值的平衡,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有关侦查活动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程序、讯问程序、侦查措施、侦查行为的监督等进行了完善。但基于我国国情,在人权保障、诉讼构造、侦查构造、侦查程序的科学性、侦查程序自治、侦查程序借鉴等方面.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鉴定人(控方鉴定人)出庭作证,要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4条关于鉴定意见审查内容的规定作为作证回答内容的规范,把法律、司法解释、鉴定规则等作为回答的依据,从而保证作证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安晓玲 《理论导刊》2001,(10):48-49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诉讼法在保持打击犯罪的力度下,增加了辩护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侧重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这是我国法制制度民主化的一个重大举措。但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实际情况的一些新变化,我国诉讼制度又面临新的问题:沉默权是否应引入诉讼制度,这引起了司法界的广泛关注。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大胆将沉默权引入诉讼程序。他们在《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规定,检察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允许其保持沉默。对这一…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5)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设立专章,从法律的角度要求不仅要教育、感化、挽救,同时还必须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权、法庭审理程序的不公开进行、犯罪记录封存与有效矫正,这几项措施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的权利保护和挽救未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被遗忘了多年的被害人重新成为刑事司法政策关注的对象,让被害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主体参与诉讼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并使其享有了较以前更广泛的诉讼权利,但在其权利保障方面仍有立法缺陷,因此应完善被害人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诉讼中的知情权、不受第二次侵害的权利,建议赋予被害人间接上诉权。  相似文献   

20.
刘欣 《学理论》2014,(8):130-131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部新《刑事诉讼法》在刑事技术方面做了重大调整,使刑事技术工作在配合刑事侦查部门进行案件侦查、证据固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刑事案件侦破当中,可以使刑事技术和刑事侦查工作有效衔接,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刑事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