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党长期探索的成果。文章在分析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思想渊源、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概述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阐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却每况愈下。当下,生态文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状况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其价值。它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拓展创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建设经历了初步探索(1949—1978)和恢复发展(1978至今)两个阶段,组织机构、干部队伍和体制机制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逐步提高。前后两个时期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建设历程有很多不同,也有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党的建设是前提、改革发展是动力、干部队伍建设是重点。今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建设仍应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融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不断改革完善现有的领导体制,增强独立性;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保障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在继承前人、立足当下、直面问题、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从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系统观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新观点和新论断,不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国际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创新,实现了现代文明观的转型、现代化发展理念的超越、现代化建设模式的创新和现代化全球视野的拓宽,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取得了丰富的建设经验:生命共同体思想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对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生态共享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党的领导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6.
刘勇 《党政论坛》2013,(5):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首次用一个篇幅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极为丰富,主要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我们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习近平善于汲取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智慧,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思想,并在结合我国现实状况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8)
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社会劳动"是物质性与文化的双重实践,以此来把握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批判的视角,分析了资本逻辑下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其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警惕"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生态思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指明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渗透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为:生命共同体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地阐述了"两座山"论,健全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绿色富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理论精髓,彰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武朔 《学理论》2013,(22):32-33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各地更是在中央的号召下开始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大部分地方在这一方面是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某些方面走向了歪路,背离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甚至走向了"伪生态文明"。这一类偏离生态文明建设正确道路的"伪生态文明"不仅无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会妨碍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伪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八大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马克思在《资本论》、《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等一系列著作中,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论述,创新发展与批判地继承,这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立伟 《学理论》2023,(3):24-2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创新和发展,包含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逻辑,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共同体状态,因此两者之间应该“互为维度、互为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与人民健康互为统一以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具体特点。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人民增强“四个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路径借鉴,更是为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以及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8,(2):5-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生态科学理论和中国优秀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时态与共时态辩证关系的视角考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体现出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科学地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演进轨迹,分析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对于在实践层面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领导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和改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新形势下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十八大精神,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省情并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种探索为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支持。恩格斯认为社会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个人意志、上层建筑诸要素起重要作用。依据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必须重视经济发展、公民的生态意识培育和政治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管凤梅 《学理论》2013,(2):24-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之一,这高度说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发展生态文明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整合社会力量一起努力,共同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世人瞩目。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新农村建设要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以培育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和打造生态村庄为突破口,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基本路径是:优化农村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取得了极大的历史成就,然而,伴随而来的环境破坏不得不给人民敲响了环保意识的警钟。事实上,生态环境问题要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国民经济刚刚步入正轨,国家工业化也是刚刚起步,环境污染问题只在局部地区出现而未引起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敏感地察觉到此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植树造林、水利建设、控制人口、开垦荒地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言论。这些言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给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