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自珍是清代今文经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者,他通过对今文经学的研究,发挥了今文经学特有的政治性、变异性、解释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主张,将学术与治术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开一代学术之风.  相似文献   

2.
人有别于禽兽,乃在于其知廉耻,懂礼仪,这是为人的基本准则。然而曾几何时,在某些地方、某些人身上,礼仪廉耻竟来了个大错位:你能鬻爵,我就能买官;你能贪赃枉法,我就能偷税抗税;你能收礼,我就能行贿;你想嫖娼,我就能卖身;你能暴富,我就能劫财;你能索贿发财,我就能乞讨致富;你会说假话办假事,我也能造假售假。遗憾的是,其中党员干部占了不少的份额。暂且不论他们的党性原则,起码离做人的标准也相距甚远。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知耻,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然后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达到至善的崇高境界。知耻,虽不是人们最高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文化的繁荣。清代中叶旅居浙江的徽州藏书家吴骞,凭借自有拜经楼藏书与江苏无锡的桐城派名士秦瀛有密切往来,特别是在人生游历、书籍题跋和诗文交流方面较为频繁。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徽州文化传播以及书籍的刊刻流通具有一定作用,也构成了清代中叶封建文人活动的基本范式。因此,深入考察两人交往活动,对于了解当时社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学术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文化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也在同时开展。这一过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30年代,而在1938年后得到繁荣和深化。这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成果对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学术文化的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最早明确提出"公共领域"并对之进行政治哲学思考的伟大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对公共领域问题的学术建构具有多维价值,其中宪政民主关怀、政治哲学定位、理论范式创新、学术价值超越等是其显著的理论特征.这不仅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理论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也体现出她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哲学家理论创造活动的伟大与卓越.  相似文献   

6.
刘卫东 《学理论》2010,(1):104-105
《清代中期婚姻冲突透析》是王跃生撰写的关于清朝中期婚姻冲突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以刑科档案为资料,分别从婚姻缔结和解体中的冲突、婚内正常冲突、越轨行为等几个方面,对社会底层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考察,其丰富的材料和新颖的见解不仅揭示了一幅底层社会婚姻生活的鲜活图景,而且也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特别是清初,其思想学术的主流仍是复兴的程朱理学。这种复兴的程朱理学被称为清初朱子学。清初通过理 学的重建,继承与发展了儒学的基本价值,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促进了民族融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1)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走群众路线可以充分听取群众的心声,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稳固。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使然,是民本思想的重大进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可以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现代新儒家"和"台湾新士林哲学"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它们在中国哲学史上展现了各自的特色,也表现出来不同的价值意义。唐君毅和罗光分别是两个学派的重要代表,对二者的比较不但使我们能够了解他们思想的不同,也可以使我们了解两个学派的不同价值取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呼和 《学理论》2013,(32):235-236
从清代的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过一系列的大型分类词典的编纂活动,在此期间,"清文鉴"系列词典的编纂是清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其词汇量之多,规模之大,语种之丰,可以说是清代制定的最具特色的一类辞典,这类词典的出现,不仅是清朝统治者文化政策的体现,也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产物。"清文鉴"系列分类词典的语种和词汇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清朝的民族政策的发展状态的演变过程,而民族政策的演进也影响着"清文鉴"类辞书的编纂工作,而对此进行研究,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给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以及民族政策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1.
礼物之道     
《学理论》2015,(29)
马塞尔·莫斯在社会学与人类学领域都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他学术生涯前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后来他将目光转移到原始社会的社会凝聚方式上,并著成《礼物》一书,探讨原始社会的交换机制及其带给现代社会的启发与反思。在《礼物》这本书中,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及高超的学术眼光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对后世的人类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0)
清代辽宁河流众多,水灾是清代辽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通过对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中所记载的三个阶段、大约五百县次的水灾记录的分析,表明水灾给清代辽宁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通过对清代辽宁水灾的回顾,以期增强当前人们的防灾抗灾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于清代科举政策的建构,雍正朝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却相对不足。笔者通过对清实录中世宗朝科举史料进行筛选,并对雍正帝嘉惠士子的措施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佐证雍正朝在清代科举史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之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对犯罪学研究发展历史进程进行简要梳理后,分别对迪尔凯姆、默顿、赫希这三位近、现、当代颇具时代代表性的犯罪学巨擘的主要著作进行介绍,并分析他们各具特色的犯罪学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理论本身的偏颇不能掩盖大师认真治学所绽放的学术光芒,实证主义研究和各学科之间科际整合是今后犯罪学发展之大势,这才是研究前辈学人学术方法革新和思想演进的要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行政诉讼仍存在较多需克服的问题。在未来的高教行政诉讼中,对学生基本权利产生重要影响的考试评分或强制措施等行为也将被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之类。而在审判过程中,法院也不会再望"学术判断"而兴叹,法院亦可以对高校行为中涉及大学自治或专业判断的事项加以最低程度的约束。至于,对非学术性问题,法院更应积极进行独立地事实认定与法律判断,从而最终构建起一套严密的权利保护体系,使得学生权利不再湮没于特别权力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清初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在华四十年,其撰著数量和涉猎范围均为清代在华耶稣会传教士翘楚,在科学史领域地位尤其重要,但其一生未在宫廷服务,未与中欧学术机构建立联系,并始终立足民间,奉行自下而上的传教策略。殷弘绪生平分为里昂时期(1683-1699年)、福建-江西时期(1700-1719年)、北京时期(1720-1741年)。其一生有关中国的西文著述分为服务宗教的传教学术和为法国工商业利益服务的世俗科学,前者包括与教会内外对手论战、对中国社会习俗和信仰的考察,后者包括对中国植物、手工业、医学知识的考察和介绍。在殷弘绪的在华生涯中,传教士身份始终压倒学者身份占据主导,学术有时服务于传教,但并非传教的手段。相反,其学术成就则主要在于利用传教士身份提供的条件,对中国本土知识进行记录和翻译。其利用的学术资源和关注的学术话题均有一定非宫廷色彩,这一典型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宫廷以外的传教士学术研究,从而不仅丰富了中西交流史的叙事,也为理解中国民间的知识流动状况提供更多旁证。  相似文献   

17.
胡臣友  尹琦 《团结》2012,(3):44-46
我国现行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各界对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很多学术机构也进行了改革探索,但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仍很明显,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批评,对自主创新的进程是一个阻碍。存在的问题1.独立性缺失,评价主体行政化。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也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大多数学术教研单位在人事上由行政部门管理。学术专家往往被"重用"为行政领导,很多学术资源也是按照单位及人员的行政级别来分配的。学术单位结  相似文献   

18.
郭国庆 《学理论》2012,(32):184-186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献辑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官私藏书的兴盛是辑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清代从事辑佚的学者有很多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的数量和版本对辑佚的质量有制约作用。清代学者为辑佚收集典籍资料,成为清代藏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佚书辑本的刻本或钞本也成为清代藏书的来源之一。清代辑佚与藏书存在着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术共同体一直影响着人才的发展,并且其内核也在不断扩大。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都是教师间以及师生间的学术共同体,很少关注研究生群体之间是否可以构建成为学术共同体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学术共同体中的元素,合理论证研究生群体是否具有学术共同体的基本特征。目前存在一些不利于营造良好学术共同体的现状,比如:学术腐败的现象猖獗,严重地削弱了知识分子及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力。在学术共同体建设中,研究生群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必须在研究生群体中,形成良好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在建设学术共同体中的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作为现代化之展开背景的前近代时期中国的民事法秩序以及此种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帝制中国晚期民事法律关系的演变、民间纠纷的产生与解决机制之类的问题近些年来成为法律史和社会史学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 ,并产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比如 ,朱勇对清代宗族法和梁治平对清代习惯法的研究就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清代民间法的形态、功能和性质的认识 ;张晋藩的总括性论述使我们对清代民法的概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而郑秦对清代司法制度和吴吉远对清代地方政府司法职能的研究尽管是从国家法律制度的角度着眼 ,也有助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