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利琴 《学理论》2015,(7):191-193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我国孝文化是一个由孝道、孝德、孝心、孝行四维组合起来的有机体系。孝道顺人之性,即顺天地之性,是人们必须遵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孝德是孝道的内化及形成的个体品质。孝心是对孝道的认识和感悟而形成的道德心理,孝行是一种遵行和践履孝道的道德行为选择和实践。孝以道始,以心显,以行贯,以德成。尊孝道、贯孝德、崇孝心、尚孝行是我国孝文化的基本规律和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类纷繁复杂的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孝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也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及行为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一些违背孝德的现象层出不穷,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基地,理应承担起对学生孝德教育的责任与义务,促进大学生孝德教育的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孝德理念。文章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的现状着手,提出高校实施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潘勤 《学理论》2013,(12):236-237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发展,孝敬已有了新的意义和现象。孝敬老人不仅仅是孩子应该学会做到的事情,当今的大学生也有必要学好孝德礼仪文化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岗位做好必要的准备。孝德礼仪不仅仅是指礼貌待人,文明交往,规范言行举止,杜绝粗俗、丑陋的行为,礼仪形象还包括外表和内涵的具体体现,而这些都往往不被大多数人重视。尊重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应该包括另外一种"美"。也就是非语言符号的"美"。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我市以"上虞孩子崇孝德"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入手,将崇尚孝德教育与日常的思想行为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促使全市孝德教育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全面提升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四百"活动宣扬崇孝主题。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百场崇孝故事会宣讲、百场崇孝曲艺演出、百场崇孝电影放映、百幅崇孝书画展览"的"四百"活动,在社区、乡镇、学校有序地进行。曾被评为绍兴市十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
新农村孝文化的建设对于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但因来自经济、社会、历史、家庭和农民个人的原因,新农村孝文化的建设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农村孝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孝文化传承断层;二是代际结构突显;三是感恩教育缺位;四是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相似文献   

6.
孝,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观念是人类社会有关于伦理关系和道德意识最早的一种自觉,贯穿在整个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并且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却也不可避免地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它的危机与困境。因此,提出笔者个人想法如下:强调责任与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从"孝"与"慈"的双向性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孝文化体系;强调孝的延伸性,构建出平等、博爱的现代孝文化;强调孝与法治的统一性,构建出与现代法治相适应的现代孝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养老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林丽娟 《学理论》2014,(1):156-157
儒家"孝"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中国人的根本价值观。一度"孝"文化被当作封建糟粕而受到遗弃,传统孝文化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纠正了那种以"孝"为封建糟粕的观念。但是西方家庭模式与家庭观念也影响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使得传统"孝"文化再一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与颠覆。所以,倡导"孝"文化的回归,发挥其积极因素的作用,对于人们自身修养与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琛 《学理论》2014,(6):146-147,166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内核和首要精神,被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推崇并遵奉为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与做人原则。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则更是植根于儒家孝文化之上的社会。为了更好地把握儒家孝文化研究的脉络及如何实现儒家孝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价值,将从研究时点、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儒家孝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孝德乃人伦之本、道德之源。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孝德面临着冲击和挑战,从传统的服从模式向现代的平等模式转型迫在眉睫。构建新型的现代孝德,应主要把握三种转型路径,即赋予孝德新内容,拓展孝德培育新途径,借鉴国外孝德实践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8)
孝位于诸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把传统孝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并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0)
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国的孝文化之"孝"最本真的含义便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价值的追寻。通过对传统孝道文化与生命教育内在一致性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传统孝道文化视野下重生、孝亲、治平、道德精神对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以期从这四方面着手提高当前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从2006年起,我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立良好道德规范为目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组织实施了“三德工程”: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实施“孝德工程”,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的主题;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理惑论》、《道喻论》两篇文献中关于"孝"的问题入手,探讨佛教所倡导的孝和儒家的孝有何异同。佛孝与儒孝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削发离家身体发肤问题、弃财绝色家族传承问题、在此基础上祭祀问题也可以归为孝的差异之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传统儒道文化不断融合,在孝观念上不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完善自身理论,使冲突缓和矛盾淡化,最终佛孝文化也逐渐被世人接受。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必然要进行入乡随俗的自身变革。  相似文献   

14.
曲文勇 《学理论》2008,(4):39-41
传统的孝道文化是五千年农业文明的必然选择,发扬与传承孝文化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面对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流动与城市化,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父母晚年儿女在身边尽孝面临重重困难,所以血缘关系的孝必须转变为公共的孝和社会的孝。由“事亲之孝”转变为“事民之道”,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孟彦乔 《学理论》2013,(15):78-79
孝文化教育是一个既古老又现实更永恒的课题。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不科学,导致大量不孝的现象。我们必须要吸取中华孝文化的精髓,剔除其封建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涵;剖析当今不孝现象的成因,并加强以孝文化教育为基点的感恩教育,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6.
孝文化和自然法分别是中西文化的优秀典范具有众多科学内涵要素,理念融合和价值契合处于主导地位:孝文化是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的核心浓缩;自然法是欧美(西方)法律思想的精髓提炼。孝文化有自然法渗透,契合自然法思想,自然法中有孝文化基因,既丰富孝文化的创新内涵,又为自然法思想提供创新作为领域。  相似文献   

17.
冯静静  刘晨晨 《学理论》2012,(29):257-258
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婷婷  陈冬林 《学理论》2010,(25):244-245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的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近年来,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孝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的状况较为严重。因此,当前探讨高校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分析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的现状着手,提出高校实施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带来很大的变化,这对现代社会的孝文化是极大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生儿女不关心、不孝敬甚至虐待、不赡养父母的现象,这表明现代社会人们的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思想道德方面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的不孝行为,就反映出高校传统孝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不到位。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5)
"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道德伦理规范,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几千年来,为家庭和谐的维系、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农村社会的结构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此相应,现代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孝"观念日益淡薄,孝文化日益受到批判,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过程中,重新认识传统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