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如何看待因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所带来的负效应,成了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悲观者有之,乐观者亦有之;困惑忧虑者有之,拍手叫好者亦有之。何中华同志的文章《论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的地位转换》(载《光明日报》1988年10月3日,以下简称何文)可谓是乐观派的代表作。因为作者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论证了当前经济行为中负效应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说“商品经济在道德上产生负效应,是历史发展的必要环  相似文献   

2.
在1987年第三季度,电影界内外曾对当年的国产片创作生产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当时众说纷纭,仁智相见:悲观者认为,1987年将是近十年来最差的一年;乐观者则认为好影片已见到十数部,更寄希望于第四季度;主管部门则认为“未可乐观”,整个电影界报忧多于报喜。随着新年的到来,过去一年国产故事片创作生产年景及收获究竟如何,似乎可见分晓。 质与量的概括对比 全国十六家故事片厂1987年共生产故事片和各种舞台艺术片136部。依照大致分类,其中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近30部;革命历史和革命军事以及反映部队生活的约20部;反映家庭矛盾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约20部;侦破和武侠等惊险样式的近30部;各类曲目剧目的舞台艺术片近10部。此外,还有反映儿童生活和其他题材类别的影片等。在上述这些影片中,用主题思想、艺术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以最大最高的普遍性问题为对象而存在的哲学也不例外。从对哲学的解释出发,阐述哲学的内涵,从而引出哲学的价值,指出哲学是一门思考的学科,是一门增长自身修养和智慧的学科,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是一门提高人生境界和人的素质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结束之后,社会关注的焦点重新转到对我国经济走势的观察上。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大家见仁见智,众说不一。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今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记者会上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事实表明,困难不仅在于南方冰雪灾、汶川大地震等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而且在于经济内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加剧,外部经济环境渐趋恶化,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  相似文献   

5.
刘静 《学理论》2013,(12):47-48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这部著作中,对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注视"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关系。在"注视"与"被注视"的模式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主客体互交式关系。因为在他人注视下,我自身的自为存在的超越性被他人的目光所超越,沦为他人的为客体,失去其主体的地位。为了回避失去主体性,我要求颠倒凝视关系的方向。萨特创作的戏剧《禁闭》正是他的这一理论的最好阐释。这种主客体互交的人际关系最终将走向:他人即地狱。  相似文献   

6.
彭婕 《学理论》2011,(24):70-71
家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行为的隐蔽性,存在的普遍性,手段的多样性,后果的严重性,时间的持久性的特点;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衡,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社会的宽容与漠视,法律的缺失是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提高公民的修养,建立社会救助网络,制定防暴公共政策,完善有关干预家庭暴力的立法是合理的反家庭暴力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7.
吴承龙  宋银梅 《学理论》2010,(20):79-81
公民伦理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其将公民的伦理界定为自身的德性,而这种德性就要求主体自身不仅把它作为目的或手段,且是要以自身为其追求的一种自我完满性的活动,但是受人本主义思潮和启蒙运动发展的影响,这种德性逐渐转变为主体自身的一种在价值上的确证化过程。这种人本的回归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其巨大的意义,但由于价值的多元性导致了价值确证化的不稳定性,进而导致伦理观上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矛盾的凸显,而这种矛盾冲突对于解释现时代社会转型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导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行为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行动表现,是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为实现特定政治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人的政治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一种社会行为,它既具有一般行为科学所揭示的社会性、目的性、能动性、可塑性等人类行为的普遍性,更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行为的特...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7,(5):24-29
运动式治理方式是地方政府及其执法部门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通过高位推动的全体性动员,有助于克服政府内部碎片化,形成一种基层治理和行政执法的暂时性合力。作为运动式治理方式的革新方向,城市基层执法的合力式治理方式代表了另外一种理想类型,其基本图景已经在中国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中逐渐体现。合力式治理方式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基层治理体制和执法机制的有机连接与有效创新,形成一种高协同、重参与、可持续的制度性合力治理格局。运动式治理方式是一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任务设定型政府内部整合机制,而合力式治理方式则代表了一种系统设计的职责法定型政府内部整合机制。合力式治理方式还着力于形成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三手"合力治理,同时旨在克服运动式治理在时间维度上的不可持续性。可以预见,合力式治理方式将会成为中国城市基层执法领域的一种普遍性的制度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追求的是主观的合目的性.“普世”是源自西方的一个宗教概念,在其自身发展和技术理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具有了“规范性”、“普遍性”的含义,其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真理意义上的普遍性和标准化,追求的是客观的合规律性.“普世价值”是“普世伦理”在价值领域的一种扩展,本身就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意义.“普世”与“价值”在本质上的对立表明“价值”是无法“普世”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型会使行为定性更加精细和准确。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劝说帮助型自杀关联行为并不具有可罚性;在欺骗、强迫他人自杀的场合,只有当欺骗、强迫达到了剥夺他人自主意志的程度时,才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相约自杀的情况,即使相约自杀的发起人未死亡,也同样不能将其定罪。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什么?有一种回答: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总览哲学,哲学史这一纵与基本方式和当代哲学观这两横而构成,对哲学自身的追问、解释和回答的关键就在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解释和反思哲学是一种不同于常识、科学、艺术思维方式的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反思",那么何为"反思"?这并不是指我们常识意义上的反复思考,而是说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的思维方式。而对反思的进一步认识,更需要我们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入手进行讨论。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进程出发,重新理解思维和存在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合理性,并且从此问题到哲学的思维方式即"反思"的思维方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又是由每个国家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过程所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呈现出放之每个国家而皆准的普遍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普遍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具有普遍指导性。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和分析政治信任两种测量方式的含义,对2010年澳门居民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文献,作者提出了政治信任的两种测量方式:直接测量是较为抽象地理解居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信念和态度,间接测量是对政治系统行为等更为具体的评价。研究发现,直接测量结果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度较高;间接测量则显示澳门居民的政治信任偏向否定。说明澳门居民当前虽然对政治系统还抱有较为正面的认可态度,但从具体行为的评价上来说并不乐观,澳门特区政府应保持警醒,并注意取得民众对基层的信任、政策的信任和官员的信任。研究也证实,政治信任的直接测量更倾向于社会化模型的解释,而间接测量则更倾向于政府绩效的解释,即政治信任的不同测量方式对解释其影响因素是有显著不同的,以后的实证研究应注意这点。  相似文献   

15.
切实恢复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当前端正党风,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正确进行他人在场的批评又是正确开展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事实说明,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开展批评不易,进行他人在场的批评更不易.许多人对他人在场的批评方式的"有利功能"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其"不利功能"却看得过多.据统计,他人在场的批评导致的消极影响达33%,而个别私下的批评导致的消极影响只有11%,其实,他人在场的批评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仍是有其特殊效用的.为了"兴利除弊",充分利用他人在  相似文献   

16.
身份政治已日益成为西方政治的重要特征。身份政治在西方国家引发国民身份的普遍性危机,导致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泛滥,冲击并削弱了整个治理体系,进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本文基于国家建构视角,梳理身份政治、国家建构、政治衰败等关键概念,立足历史与现实经验来解释身份政治引发西方国家政治衰败的一个基本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是西方政治衰败的两个发生机制,而身份政治则是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关键一环。在当代西方国家,身份政治一方面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冲击效果,另一方面又放大了其制度自身的内部缺陷。身份政治激进化与制度性缺陷之间彼此震荡且相互强化,从而开启了政治衰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吴芳 《学理论》2013,(8):25-29
社会科学研究之中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运用的两个基本方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各有特色,对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来讲,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分别植根于不同的研究传统,或受人文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或受实证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但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这两种方法所面对的研究对象都是社会事件、社会现象,其研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描述、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事件,以期达到对社会研究对象内在本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财政体制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和税收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们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因此,对于企业同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往往存在内容和时间上的差异,从而导致永久性和时间性差额。永久性差异都作为税前会计利润的调整项目。因为永久性差异是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一种差额,其特征是不影响其它会计报告期,所以必须将其在发生  相似文献   

19.
马铭骏 《学理论》2012,(3):57-58
信用卡作为有着存取款、支付功能的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及信用卡的犯罪也越来越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不甚明确,对犯罪的正确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对利用他人遗忘于ATM机的信用卡而取款行为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理论学界对这一行为主要有三种学说:信用卡诈骗说、侵占说、盗窃说。笔者赞同最后一种观点——盗窃说。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超出了许多学者的预期。既有的主流民主理论也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只能依靠“威权韧性”来作出回应。这一事实表明,建立在西方现代化经验基础之上的政治学理论正面临来自中国实践的挑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超越“民主—威权”二分法,将二分法转化为包容性的“三位一体”概念框架,将中国政治作为一种与西方民主相并列的亚类型来看待,并在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础上,重构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